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30353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教材知识梳理模块三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三 中国现代史,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邓小平 提出“一 国两制”,20世纪 80年代,1992 年 “九二 共识”,1993 年 “汪辜 会谈”,1995年 江泽民 提出八 项主张,1997年 7月1日,1999年 12月20 日,2000年 两岸“ 三通”,香港 回归,澳门 回归,主题概括,总体特征: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取得了实质性 进展。 两项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重大成就: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海峡两岸交 往的发展,考点速记,考点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 依存、不可

2、分离的关系; ()形成了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 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提出:筹建新中国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的建议,后写入五四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识记),含义: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管理本民族地方性 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 形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祖国统一、民族平 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 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考点点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充分证明了我国的民

3、族政策是正确的,是得到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大力支持的。,“一国两制”(识记)香港、澳门回归(识记),考点2,1.“一国两制” 提出者:邓小平 依据: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 背景:港澳台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目的: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 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台湾、 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意义:“一国两制”是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为 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 好评,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

4、了途径。 2. 香港、澳门回归 香港回归:1984年底,中英两国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97 年月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 别行政区。,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回归:1987年月,中葡两国政府 签署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 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原因:(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 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人民的支持。 意义:()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2)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 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考点点拨】 “一国两制”最早针

5、对台湾问题提出,首先应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是解决我国统一问题的最佳途径。 【热点链接】 2016年10月11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陪同下,在澳门视察。 备考指导: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预计会成为2017中考命题热点。应重点掌握“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意义。,海峡两岸的交往(理解),考点3,1. 对台政策、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 解放台湾的思想; ()改革开放后, 形成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 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199

6、5年初, 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是新 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2005年月日,胡锦涛提出四点强硬的“反 独”主张; ()2005年3月14日,十届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 法。,2.海峡两岸的交往进程 (1)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的隔绝 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2)1990年台“汪辜会谈”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 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3)1992年, 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 成共识, 即“九二共识”; (4)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 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 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7、达成 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 性的重要一步;,文本框,(5)2008年,两岸“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实现,为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 件。 3. 两岸统一的因素 有利: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 完成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 ()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 供了法律依据; ()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不利: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 【易错易混】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

8、问题,属于内政,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聚焦湖南中考,命题点一 民族政策 (2014张家界24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制度,这一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分),民族区域自治,命题点二 祖国统一 (2016张家界4题)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下列关于港、澳、台回归祖国的史实排序正确的是( ) 郑成功收复台湾澳门回归香港回归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 . . . ,B,【解析】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