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930296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余华《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容提要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是一部用死亡讲述活着、以死亡肯定生命意义的故事,旨在使人勇敢地面对生与死的挑战。作者以冷峻而貌似“残忍”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福贵一家人的苦难史与主人公福贵命运多舛的一生:从大富大贵到穷困潦倒,从饱尝生活艰辛到身不由己卷入战争洪流,从接受他的亲人一个个走在他的前头到最后与一头叫做“福贵”的老牛在阳光下回忆生活。在厄运弥漫、磨难接踵而至的日子里,与福贵相关的人相继谢幕,唯有福贵在唱着主角之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生命的张力在这里得以充分体现,从而绽放出永不凋落的生命之花。活着虽然接二连三地发生死亡,但作者不再沉溺于死亡的阴影中不能自拔,而将目光转向探求“人对苦难的承受能

2、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生命无常中人们彼此关爱相携,使人感受了生命的意义。1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2活着是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是如何熬过来的”。3本文试以活着为研究对象,探析活着的生命观与“活着”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余华;活着;生命观;忍耐;现实意义绪 论人,作为自然界生命的主体,其物质、精神生活、价值观也随着历史的更迭而发生变化。摆在人们面前一个最普通也最原始的话题变得日益突出了,即我们应该抱着什么心态活着,怎样活着才更有意义

3、?余华的活着将触角探伸到一个特定的年代和特定的历史氛围,将全部的不幸集中浓缩于主人公福贵一家身上,把对人生的痛苦加以延伸与夸张,将中国人的生存状态,既真实可信又辛酸冷酷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笔下,福贵不单单是福贵了,而是那个年代老百姓的缩影。作者有意淡化了“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背景,转而向我们讲述普通老百姓如何在悲惨的生活遭遇下,努力挣扎着生存,好好活着。在活着这本生命字典里,我们看到了“败落”、“离别”、“疾病”、“痛苦”、“死亡”,同时也看到了“接受”、“珍惜”、“改变”、“忍耐”、“活着”。第一章 活着的生命观活着的生命观,也可以说是主人公福贵及其

4、他人的生命观。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变化,每次变化,都向着更为积极的一面发展。在生与死的强烈反差中,福贵选择了忍耐与接受,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在他那漫长的回忆中,每一次亲情的凸现,都使他备受感动;接二连三的丧亲之痛并没有击垮福贵,反而激发了福贵对活着的希望,使他越来越坚强。我们不禁要感叹:能活着,确实不易。一、吃喝嫖赌、浪荡堕落“潇洒”地活着年轻时的福贵,似乎与他的名字相吻合。用纨绔子弟、浪荡公子形容他,再形象不过了。上私塾时,他从来都是骑在雇工长根的身上。私塾先生叫他念千字文,他却玩世不恭地说:“好好听着,爹给你念一段。”4不怪先生对他爹说:“你家少爷长大了准能当

5、个二流子。”5正像福贵自己说的:“这个嫖和赌,就像是胳膊和肩膀连在一起,怎么都分不开。”6媳妇家珍正怀着孕,却还成天钻在妓院里,骑着那个胖妓女故意经过他老丈人的米行。其实,他也想光宗耀祖,把他爹年轻时输掉的那一百多亩地给赢回来,于是一夜夜嗜赌成瘾,赌输了,就偷母亲和妻子的首饰。殊不知一切都是龙二设的圈套。家珍执着的挽救、牌局的屡战屡败并没有让福贵心猿意马,家中仅剩的一百多亩地也一去不复返了。从前的福贵“颐指气使、嗜赌成性、沾花惹草、以挥霍为能事”,“潇洒”地活着,最后却将自己的富足之家弄得倾家荡产。他又是一个乐知天命的人,没有太多的理想抱负,只想过个安稳日子。用他年老时的话说:“做人还是平常点

6、好,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7二、败了家产、气死爹爹愧疚而警醒地活着自此,败家子福贵的一生便与“福”和“贵”无缘了。赌输了的他走到岳父米行的时候,已没了当初的嚣张气焰。他想到拿裤带吊死,但这种想法马上又消失了,他只是想找个法子与自己赌气。尽管父亲嘴里骂着孽子,还是把地、房子抵押出去,换做铜钱让福贵挑着去还债,他想要福贵珍惜这来之不易挣来的钱。父亲说:“从前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后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到了我手里,牛变成了羊,羊又变成了鹅,传到你这里,鹅变成了鸡,现在是鸡

7、也没了。”8最后,父亲一夜衰老,从粪缸上摔了下来,郁愤而故。这是全家人第一次经历家财散尽与亲人离去的悲恸。这个打击如当头棒喝,亦如一瓢冷水,使福贵清醒过来。母亲宽慰他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9这时的他悔恨与愧疚交织,决定重新做人,更懂得了心疼自己的亲人。父亲死后十天,岳父在锣鼓喧天的日子里像娶亲嫁女一样把家珍接走了。面对家珍的离去、年迈的母亲、懂事乖巧的凤霞,他觉得自己不能像从前那样过日子了,他得养活娘和凤霞。从前高昂的头现在也不得不低了下来,他成了龙二的佃户,穿上了粗衣褴衫,拿起了平日拎不起的农具,租种自家原来的田地,开始了他的农民生涯。现在的日子每天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倒踏实了。

8、虽然经历了从高峰跌落低谷般的人生重创,甚至被逼到生存的边缘,福贵却获得了一种极度的精神震撼和道德警醒,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玩世不恭的个性,并意识到生命存在的责任和意义。三、为了家人,死也要活着“苟且”而朴素地活着母亲身体越发不如从前了,福贵带着家珍从娘家带来的仅有的两个银元去找郎中给母亲看病,却因与一个家丁的纠缠被国民党抓了当壮丁,他是带着遗憾和牵挂离开的。战场上,他遇到了一个叫老全的老兵和一个叫春生的娃娃兵,在食不果腹与硝烟流弹乱飞的寒冬里,他们三个开始相依为命了。老全传授经验说:“老子大小也打过几十次仗了,每次我都对自己说:老子死也要活着。子弹从我身上什么地方都擦过,就是没伤着我。春生,只要想

9、着自己不死,就死不了。”10然而,两个丝毫没有经验的年轻人活了下来,这个拼命想活下去的老全,却被一颗流弹击中了。老全的死,是因为没有经常的侥幸,福贵和春生的活着,仿佛因为老全那句“老子死也要活着”,也因为福贵心中惦记的那一家老小,尤其是走时已垂危的母亲。福贵和春生被解放军俘虏了,福贵终因抑制不住思乡的心切,放弃了打仗革命,选择带着盘缠回家。在经历了被抓为壮丁历时数年的死里逃生之后,他似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活着的不易和家庭的温暖,胸怀、眼光、精神开始变得宽广起来。因此,此时“苟且”地活着,是褒义地活着。四、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为了活着而活着生活给福贵于打击、磨难,他却选择了忍耐,埋葬了原来的自我,

10、塑造了一个新的自己,选择直面人生,好好活着。让我们对这个困境中苦苦求存的小人物产生了共鸣。其后的日子里,厄运的脚步一直追随着他,残忍地夺走了每一个与他有关的人的生命,让读者一次次经受着心灵的震撼。辗转两年,福贵跟着解放军过了长江,终于回到了家。此时已物是人非了,母亲早已故去,女儿凤霞也在一次高烧后成了聋哑人。靠赌博发了财的龙二拥有了福贵的田产,成了大地主,风光了几年之后,却在土改中被毙掉,成了福贵的替死鬼,龙二临死前说:“做梦也想不到我会被毙掉。”“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这时的福贵发出了阿Q似的自嘲:要不是当初我爹和我是两个败家子,没准被毙掉的就是我了,我想自己是该死却没死,我从战场上捡了一

11、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死鬼,我家的祖坟埋对了地方。这一段内心独白,表现了命运的不可预知性。“塞翁失马,因祸得福。”惊魂未定的福贵说:“这下可要好好活了。”家珍则说:“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要求每年都给你做一双新鞋。”用余华的话说,活着是生命的唯一要求。11县长的老婆生孩子需要输血,有庆的积极献血被一个不负责任的大夫漠视和不尊重,终因抽血过量致死,而县长就是春生。说到有庆,内心总生起一种怜爱和心疼。重视亲情保护姐姐的有庆、为家庭分担重担的有庆、风雨无阻割草喂羊的有庆,舍不得穿鞋光脚来回奔跑在乡间小路上的有庆,饱含爱心护羊心切的有庆这样一个洋溢着无限活力的生命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在战场上打

12、来打去没被打死的春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列为打到对象,受尽了批斗之苦,“福贵,我不想死,我想每天都看到你们。”家珍说:“春生,你要活着”,福贵说:“你千万别死,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你要答应我好好活着。”12经不住迫害的他终于悬梁自尽,了结了自己的一生。春生和福贵恰是某种程度的互补,很好地阐释了道家的“祸福相倚”。几年后,又聋又哑的凤霞嫁了了偏头却善良老实的二喜,却在生下孩子苦根后大出血而死;两个孩子去后,家珍也撒手人寰,二喜在一次事故中工伤惨死,福贵唯一的外孙苦根也因豆子吃多撑死了。最后,与那头叫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了却残年。生或死的选择不是没有出现在福贵面前过,他比别人更有

13、死的理由,但他最终选择了活着。正像电影芙蓉镇里的台词说的那样:“活着,一定要活着,像牲口一样活着!”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第二章 对“活着”的再认识活着的现实意义芸芸众生,人无非分为三种:一种是为了生存而活着的人,一种是为了生活而活着的人,一种是放弃自己生命的人。前两种人,都有他们活着的意义与价值,而最后一种人,在他的生命结束的一瞬间,生命的意义亦随之结束了。一、活着,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为了生存而活着,是对生命最简单朴素的要求。仅仅是为了能保存生命,在社会中维系着最简单的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像是盖楼修桥的外包工、走街串巷的小贩、流浪街头的乞丐、面朝黄土背朝

14、天的农民,他们仅仅为了能吃口饱饭、穿件暖衣、有个容身之所,就要付出比常人更为辛勤的劳动,甚至生活的境遇远不如那么幸福。为了生活而活着的标准则高于为了生存而活着。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简单的生活存在,他们有更为远大而美好的理想与抱负,想要拥有更优越的物质与精神生活,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而努力拼搏。然而,在没有学会生存之前,我们没有权利去选择如何生活,人首先要学会如何生存而后才能选择如何更好地生活。让我们看看这些人是怎么看待生命的。难者说:我要活着,活着就有希望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十万人的伤亡,让全世界的人看到了中国人的力量,那些在废墟中坚强活着的生命更是牵动着所有中国人的心。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

15、们不停的挑战着人类生命的极限,“活着”的信念让我们对生命产生了敬畏。一些幸存者们在被掩埋五六天后仍然有力气说话,自己爬出废墟,甚至有一位50岁男子在废墟中喝尿吃纸坚持了108个小时终获救,他的经历再次让我们看到了奇迹真的可以在灾难面前、在救援人员永不放弃的信念中发生。汶川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让我们不禁感慨生命的顽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让我们感动的正是这些勇士,每一个灾区的人都是勇士,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士。8.0级地震我们都经历过了,还有什么能打垮我们呢?只要活着,比什么都强。残者说,我要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张海迪,一个影响了几代人成长的人,她

16、身残志坚的事迹告诉了我们人,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5岁的张海迪患上了脊髓血管瘤。5年中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 6 块,最后高位截瘫。“曾有医生嘱咐过我的父母,如果我要是得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或者是褥疮,我会因为感染而死去。可我依然活着,我的生命力一次次粉碎了医生的预言。”15岁的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到一个小山村,开始了农村生活。她主动到学校教唱歌,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看到老百姓因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萌生了学习医术的念头。用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和器械,还在自己的身上体会针感。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十几年里,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作为一名待业青年,张海迪也曾有过自卑感。她想为社会做点事,可就是没有一个单位要她。她曾想到过自杀,但当想到了乡亲们,想到了自己曾经战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