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新人教版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2682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1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新人教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新人教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新人教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新人教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新人教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新人教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写作文从字顺课件新人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作 文从字顺,【写作导航】 “文从字顺”,其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用词恰当、妥帖,作者心里想的是这样一个东西,所感的是这样一种情境,而所用的词语恰好能表达这样一个东西,这样一种情境,读者读后的感受与作者期望表达的意念完全一致;二是句与句之间顺从畅达,文气贯通,能很好地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条不紊地表达出来,没有任何含混、错乱和别扭之处。 1文字要求通顺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而别扭的话不仅别人听不明白,自己写着也觉得不顺。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有一定的搭配习惯,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有一定的规

2、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得通畅。,2意思表达连贯 人们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都会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性。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章写得通畅。 3词句掌握分寸 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就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

3、精妙确切。,4语调要有韵律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还有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及语句形式上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律,从而产生韵律感。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佳作欣赏】 月亮 天很冷,月很清。在去年的今天,当月亮给万物披上了淡淡银装的时候,你含着微笑,背着你一生的沧桑和无尽的牵挂,拄着那根陪伴了你数年的拐杖,朝着月光射进来的那个窗户,挥手告别你可爱的亲人,依依不舍地消失在天的那一边。 从此,月光常常会穿过你消失的那个窗户,照亮这间昏暗小屋的每一个角落,来陪伴那异常孤独的蟋蟀、旧家具和那个为你熬药的罐子。蟋蟀的歌声变

4、得嘶哑,它再也没有了忠实的听众;旧家具也变得不再言语,它再也感觉不到那双历经沧桑的大手的抚摸。因为,月光下不再出现你的身影。,你,明月之下孤独的守望者。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外婆便去世了。从那时起,你便过起了一个人的生活。我清晰地记得,小时候,每个月明之夜,你就会指着皎洁的月亮对我说起吴刚和嫦娥的故事。你还告诉我,外婆也生活在那里,当你想念她的时候,你就能在月亮里看到她的身影,她也会给你一个微笑。于是,我便知道了,月亮里有外公的一份牵挂。 你,黑暗中光明的追逐者。不幸的是,你的双眼在一次病痛中失去了光明,可你仍然坚持说,你能看见月亮那皎洁的光芒。你还说,你看到了外婆眼角的泪光。从此那只拿惯了锄头

5、的布满老茧的手中,多了一根手杖。自此每当月明之夜,你就在昏暗的小屋里凝望着月亮的方向,开始与蟋蟀交谈。你说,太阳每天早上从你前窗升起,月亮每晚从你后窗照进,你的生活不再黑暗。,可是,你不能将你“快乐”的生活坚持太久。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你轻轻地走了,留下孤独的小屋和孤独的月亮。 外公,那根陪你走过几多岁月的手杖是否依然牢固,还能否陪伴你走过通往天堂的路途?外公,天堂里是否也有月光,照亮你的下一段行程?外公,只要世间仍有月光,我都会静静地、虔诚地双手合十为你祈祷,祈祷天堂里月光灿烂!,【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怀念外公的文章,文从字顺,生动形象。能将怀念之作写得如诗如画,既得益于作者借助了月这个可以用来寄托感情的意象外公借月寄托对外婆的牵挂,“我”则借月寄托对外公的思念;也与作者不俗的文笔、巧妙的选材和精巧的构思密切相关。以乐景写哀情,巧借明月寄相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