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2608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下学期第六周训练一、单选题1何怀宏先生指出,世族是“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由此可推断,这种“世族”A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B春秋时期往往可议决国家大事C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力量D一直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2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官员报酬的变动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D推动农

2、业的迅速发展3秦朝正式开启了中国千余年的封建王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但马克思却形象地比喻其为:“好像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那样”。马克思这番话旨在强调A先秦分封制催生了中央集权B秦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C秦官僚政治存在着严重的弊端D秦表面的统一掩盖不了“分散”的现实4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秦始皇长子),胡亥(秦始皇第18子)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材料反映出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严重威胁B秦朝灭亡在于没有设立太子C长幼有序为当时社会所看重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5魏晋时代,尚有

3、很多人反对九品中正制,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B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C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D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6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项)中提到:“高门大族,门户已成,令仆之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知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人主遂不能籍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现象,由此推断A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B统治者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C氏族门第不再是选官标准D统治者被迫重用庶族地主7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

4、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材料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是A由北向南迁徙B迁徒涉及阶层广和规棋大C加速南方开发D政府组织和被动迁徙并存8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A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B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C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D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9汉代盐铁专营后,拥有上千人规模的私营生产企业不复存在,地方诸侯被剥夺了最大的收入来源。由此可见,盐铁专营A使官营手工业处于垄断地位B极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力量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D将地方财权收归中央政府10董仲舒曾说“

5、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把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直传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11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D主张天子显德以示民的重要性12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汉书元帝纪中汉宣帝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这体现了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6、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C西汉时法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重视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二、材料阅读13(2017福建厦门高二第一学期期末25)(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载武帝好公羊,昭帝传孝经、论语、尚书,明帝通春秋、尚书。东汉不少皇帝还亲自讲经,参与诸儒的学术论辩。“议礼、制度、考文、皆以经义为本”,这成为武帝以后汉代政治中较有特色的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儒学不断汲取其他学说的成份以充实和完善自己,为特别注重精神生活的知识阶层提供了一种安身立命之道。加之汉代通经致仕政策的刺激,于是“专事经学,其风甚笃”。儒学特别注重德治,讲求调适人伦,纯化风俗,其义理易为“匹夫匹妇

7、”所认知和认同,故而狱吏走卒、农夫牧人、幼童白首纷纷诵读儒经,研习章句。当时流传这样的话:“遗子黄金满鬣,不如一经。”据孔毅汉晋之际儒学信仰的危机与演化材料二东汉来年至两晋,儒学信仰日渐失效。据汉书载,“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同时,五经博士解释经文,谶纬附会,各家弟子只能严守家法。而且,身处乱世,人的生命有如草芥,所谓“民富则安乡重家,敬上而从教;贫则危乡轻家,相聚而犯上”。随着东汉王朝的分崩离析,一些儒者开始逾越儒家礼度和经学家法,杂采老、庄之说,魏晋玄学兴起。其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经过

8、玄学挣扎在理想与现实间的洗礼,国人在两晋时期突然拥有了少见的恩辨能力和兴趣,这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思想的对话奠定了基础。据胡绍军魏晋玄学研究三十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之际儒学成为重要社会信仰的主要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晋之际儒学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并简析玄学兴起的意义。(10分)14(2018黑龙江哈三中高三第二次验收考试3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仲舒由于承借了最具繁衍性的阴阳家思想,而创出一套天人哲学的大系统,使他能在与各家的竞争中得到胜利,也使他成为前汉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的思想家。但是,先秦儒家的真精神,以及思想最具创

9、意的部分,由于无法和专制体制相整合,也断送在他的手中。这个真精神就是人文或人本主义,这个最具创意的部分,就是心性之学,这是儒学的大本大源,也是儒家最具特色的部分。材料二董仲舒思想主张简介(部分)角度主张人性与教化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君民关系春秋之法,以人随君,以君随天,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以上材料均出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提炼材料一中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叙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15(2015云南一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10、眸材料在商鞅变法50多年后,赵国武灵王进行了胡服骑射改革。他感叹:“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他提出建立新式骑兵并无太多异议,争论集中在胡服上。赵武灵王多次劝导反对派,他曾说:“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故礼月艮莫同,其便一也。”武灵王改革后“略中山地西略胡地林胡王献马”。汉代刘向说:战国有骑,无骑射,骑射,胡兵也,赵武灵王用之。”王国维考证胡服之入中国始于武灵王,胡服衣着方便,后经北魏、唐略加改动,成为正式的官服。秦国商鞅用暴力手段推行变法,虽然成功,最后自身也遭车裂

11、之刑。后来的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急于求成而兼用暴力都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而武灵王的改革经过长期蓄势,逐个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最后看准时机,取得良好效果。摘编自孙开泰试论赵武灵王的改革思想及其相关问题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赵武灵王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武灵王改革的影响。(9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据材料“他们不是君王诸侯的世系,自然也不是士及庶人家族”可知这种“世族”属于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据材料“那些在社会、经济方面具有支配势力盘根错节,代代相传;在政治、文化方面也极为活跃,占据主导地位的家族”可

12、以得出这种“世族”春秋时期往往可议决国家大事,故B项正确;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各学派代表的是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利益,故C项错误;一直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太过绝对,也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2【答案】A【解析】官吏的俸禄由土地变为粮食,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产物,因此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说明官员的待遇的下降,故B项错误;分封制瓦解是源于井田制的瓦解,官员俸禄变化是分封制瓦解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是官员俸禄形式的变化,并未涉及农业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3【答案】D【解析】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

13、强了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马克思这番话没有涉及秦朝官僚政治,故C项错误;秦的统一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缺乏把各地域联系起来的组织力量,因此秦的统一掩盖不了经济上“分散”的现实,故D项正确。4【答案】C【解析】材料涉及汉初太子的废立问题,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秦朝亡于暴政,故B项错误;叔孙通强调立太子应当要强调嫡幼顺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为废立太子的不同政治派别,故D项错误。5【答案】C【解析】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故A项错误;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的势力达到了顶峰,故B项错误;九品中正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实际上是为世家大族服务的,官吏的选拔把持在门阀之家的手上,据材料可知

14、南北朝时期已经很少有人反对这一制度,说明士庶阶层已经基本固化,故C项正确;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是在隋朝,故D项错误。6【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论述的观点是:在南朝,由于士族制度日益衰落,士族地主腐朽、不堪重用,统治者不得不任用“寒人”(门第低微的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主流的选官方式,一直到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之后,九品中正制被彻底抛弃,故A项错误;在南朝时期,选官制度依然是九品中正制,统治者任用门第低微的人“掌机要”不等于实行了新的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在南朝统治者任用“寒人”“掌机要”,反映的士族制度的衰落,当时的选官标准仍旧是士族门第,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说明由于士族制度的衰落,统治者不得不任用“寒人”,即被迫重用庶族地主,故D项正确。7【答案】A【解析】“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