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2492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邓稼先课件 新人教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邓稼先,xn,pn,xin,yn,cu,宰,啸,筹,聘,懈,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鞠躬 爆炸 宰割 苦闷 B崇高 坦诚 仰慕 暑名 C大厦 蓬草 萦绕 长亭 D颤抖 焦虑 筹划 奠基 【解析】“暑名”应改为“署名”。,B,3根据语境和所给的释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6分) (1)香格里拉只是个传说中的地方,但奇怪的是,这个地方如此出名,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甚至连美国的农妇都知道它。 (2)如今,赵丽颖成功地尝试了不同风格的角色,成为了众多影迷心中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的女一号。 (3)在西班牙历史上,纽曼西亚这个名字是一个 (

2、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的英雄事迹的代名词。,妇孺皆知,当之无愧,可歌可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4分) A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B天通一号01星的成功发射,填补了我国国内空白,实现了航天人30多年来的夙愿,具有重要的里程碑。 C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D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在“里程碑”后面加“意义”;C项不合逻辑,“缩小”不能用倍数;D项语序不当,“广泛”应放在“关注”前面。,A,5邓稼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深情地

3、爱着自己的祖国,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的国防事业。下面是一段歌颂祖国的文字,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4分) 我的祖国,我深深爱恋的祖国!你是昂首高歌的雄鸡,_;你是奋蹄疾驰的骏马,_;你是冲天腾飞的巨龙,_。你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中国。 A叱咤时代的风云 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B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唤醒黎明的沉默 C唤醒黎明的沉默 挣脱千年的羁绊 叱咤时代的风云 D唤醒黎明的沉默 叱咤时代的风云 挣脱千年的羁绊 【解析】语段的主题是歌颂祖国,并把祖国比喻成了雄鸡、骏马和巨龙。分析语段中空缺处与前句的关系可知,每个横线句填写的语句,必须与前面的喻体相呼应,体现出喻体

4、的特点。雄鸡一唱天下白,它的一声“高歌”,唤醒的是黎明,驱走的是黑暗;骏马奋蹄千万里,它的一路“疾驰”,挣脱的是羁绊,得到的是自由;巨龙腾飞九重天,它的一飞“冲天”,叱咤的是风云,气吞的是山河。故应选C项。,C,6请仿照前面的句式,续写句子,使之构成一组完整的排比句。(4分)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_,_。,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一朵飘浮的白云,7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XX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8分) (1)【板报设计】 从196

5、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2分) 示例: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2)【在线交流】 假如穿越时空,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计?(3分) 示例: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激励性的话。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依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

6、墓志铭。(3分) 示例: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两弹元勋”邓稼先。 示例: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一)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

7、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

8、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8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4分) 简要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以及他对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突出贡献。 9段独句成段,有何表达效果?(6分) 段分别写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时间,独句成段,强调了这两个时刻对中华民族的特殊意义。 10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是五种常见的表达方式。第段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有何作用?(4分) 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总结上文。 11末段间接引用张爱萍将军对邓稼先的评价,有何用意?(6分) 借用张爱萍将军的评价,对邓稼先的一生给予了中肯的总结评价,同时从侧面突出

9、了邓稼先对“两弹”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二)屠呦呦:首个诺贝尔中国科学家 黄 祺 着一身紫色礼服,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85岁的中国老人屠呦呦,还是没显出“华贵”来。多年的深居简出,让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就连赴瑞典登机前,屠呦呦也躲开了VIP待遇,躲开了官方的送行仪式和媒体记者,“偷偷地”离开,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10月刚刚得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 获奖时

10、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直到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次被人们了解。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 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 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

11、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人多年来所期盼的。 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她在青蒿素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人开发、以中国传统草药为原料的全新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词时,对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当屠呦呦阅读古籍时,她发现特定的含有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

12、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与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后屠呦呦继续到古籍中寻找答案。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她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 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一种鼓励和期待。

13、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章属于中国人。 (选自2016年第1期新民周刊),12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她的低调?(4分) 她多年深居简出,不为外界所关注;直到她获奖时,有关她的资料很少;她婉拒媒体的采访;赴瑞典领奖登机前,她躲开了VIP待遇,躲开了官方的送行仪式和媒体记者。(列出三点即可) 13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外貌描写,用华贵的礼服反衬屠呦呦的质朴,引出下文对屠呦呦婉拒媒体,希望回归正常生活的叙述。,14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3分) (1)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 (2)屠呦呦自

14、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 我选第_句;赏析: _ 我选第_句;赏析: _,(1),用光环与荣耀衬托出屠呦呦内心的平静,表现了她低调,突出了一位科学家“不以物喜”的高尚情怀和内在修养。,(2),将屠呦呦自己的低调与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进行对比,突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带给中国科学界乃至所有中国人的巨大震撼和重要意义。,15“阅读提示”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概括文章内容、主旨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字。请通读全文,从文中选取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阅读提示。(4分) 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章属于中国人。 16屠呦呦说,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请结合文章

15、内容,说说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6分) 示例:她的这种说法既是自己的谦词,也是对中国科学界集体荣誉的肯定。在青蒿素研发的过程中,一群中国科学家在艰苦环境下付出了巨大努力,屠呦呦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科学家乃至中国人民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荣辱与共的奋斗精神。,17【对比手法】 在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与邓稼先的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从对比中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技法点拨】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