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诊断和治疗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92448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疸诊断和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黄疸诊断和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黄疸诊断和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黄疸诊断和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黄疸诊断和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疸诊断和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疸诊断和治疗(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疸的诊断和治疗,内 容,6.黄疸的治疗,毛细胆管,肝血窦,Herring管和胆管细胞,指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使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增高, 并伴有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皮肤、巩膜等含有较多的弹性蛋白,后者对胆红素有较高的亲和力,黄疸 Jaundice,注意:皮肤黄染受人种肤色影响,正常胆红素,正常胆红素水平(1.717. 1 umol/L),结合胆红素:0 3. 4u mol/L 非结合胆红素:1.7 13.68 u mol/L,隐性黄疸(17. 1 u mol/L34.2 u mol/L ) 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临床上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者称之。,胆红素的来源,衰老红细胞,网状内皮

2、系统分解,血红蛋白(血红素),胆绿素,胆红素 bilirubin,血红素加氧酶,胆绿素还原酶,胆红素的正常来源,每日生成胆红素约200250mg 8090%:衰老的红细胞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被破坏而来 1020%:其他物质(“旁路性”胆红素,shunt bilirubin) - 骨髓内血红蛋白前质 - 过氧化氢酶 - 过氧化物酶 - 细胞色素 - 肌红蛋白,胆红素在血液中的转运,血管,与血清中的白蛋白结合,形成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意义 胆红素在生理pH情况下显亲脂疏水的性质,可自由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液,再与血浆白蛋白结合成复合物转运到肝。 加强了血浆对胆红素的运输 限制了胆红素通过细胞膜而对组

3、织造成毒害,竞争结合剂 如磺胺药,水杨酸,胆汁酸等,运输形式 胆红素白蛋白复合体,胆红素,白蛋白,胆红素-,葡萄糖醛酸 +,结合胆红素 Conjugated Bilirubin,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肝脏是摄取、处理和排泄胆红素的重要器官,胆红素在肠管中的变化,胆红素在肠道中的代谢,结合胆红素,胆素原,胆素,1.过程,胆素原:中胆素原,粪胆素原,d -尿胆素原,胆素:i -尿胆素,粪胆素, d -尿胆素,游离胆红素,胆素原的肠肝循环,肠道中有少量的胆素原(10%-20%)可被肠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肠肝循环(bilinogen enterohepa

4、tic circulation)。 被吸收的胆素原少量经血液循环入肾随尿排出,氧化成尿胆素。,衰老红细胞破坏 血红蛋白 200250mg,“旁路性”胆红素 非衰老红细胞来源 15-30 mg,非酯型胆红素,与血浆白 蛋白结合,肝窦与白蛋白分离,小胆管,总胆管,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Z蛋白,Y蛋白,高尔基氏体,微粒体内多种酶,UDGT,毛细胆管,酯化胆红素,光面内质网,黄疸的分类,肝细胞,肝前性/溶血性黄疸,肝后性/阻塞性黄疸 肝内/肝外阻塞性,黄疸的分类:依发生部位,黄疸分类:依黄疸性质,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混合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 阻

5、塞性黄疸,黄疸分类:性质和发生部位的关系,肝细胞,肝内、外,肝 前,黄疸分类:依发生机制,非结合胆红素产生过多性黄疸 非结合胆红素摄入肝细胞发生障碍性黄疸 肝细胞葡萄糖醛酸移换酶缺乏所致非结合胆红素升高性黄疸 肝细胞分泌胆汁发生障碍所致的黄疸 结合胆红素自肝细胞排入毛细胆管发生障碍性黄疸 结合胆红素和胆汁其他成分在胆管系统排泄发生障碍性黄疸 肾脏排泄结合胆红素和尿胆原发生障碍性黄疸,两种胆红素的比较,先天性溶血性贫血,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性黄疸的发病机制,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素原,粪胆原,尿胆原,各种肝病,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尿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胆素原,粪胆原,尿

6、胆原,炎症、肿瘤、结石,阻塞性黄疸的发病机制,尿胆红素,各种黄疸的常见临床特征,肤色,饮食、药物,病程,体征的影响因素,黄疸实验室检查的方法,胆红素测定的意义,实验室还有哪些方法来鉴别诊断黄疸?,血清肝酶谱的检测,反映肝细胞损害,反映胆汁淤积,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血液常规检验(Routine Blood Test),血液常规检验有助于溶血性黄疸的诊断,尿液成份分析 (Urinalysis),尿成份分析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实验诊断病例 (Case),医生如何运用实验室检查对他们进行诊断?,实验室检验的选择,黄疸的实验室鉴别诊断,项 目 正常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淤积性,结合胆红素 非结合胆

7、红素 丙氨酸转氨酶 门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谷氨酰基转移酶 尿胆红素 尿胆原 血红蛋白 粪胆原,或 -,或 -,或 -,影像学检查 Imaging Test,诊断结石、占位性病变,提示梗阻的部位和病因,肝穿刺活检 Liver Biopsy,确诊肝内胆汁淤积或肝实质病变,黄疸病因诊断机制图,血常规、溶血特检,肝功能检查 肝炎病毒标志物,肝纤谱 肿瘤标志物,实验室检查:溶血性黄疸(共同特征),血清胆红素增高,大多数不超过85.5mol/L,非结合胆红素在75%以上 外周血红细胞显著减少 尿胆原呈强阳性 尿胆红素应为阴性,但因常伴肝细胞损伤,也可呈阳性 血中网织红细胞增多 骨髓幼稚红细胞大量增多

8、,周围血出现有核红细胞,实验室检查:溶血性黄疸(特殊异常),血红蛋白尿或尿潜血阳性 含铁血黄素尿 红细胞渗透脆性增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阳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酸溶血试验阳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实验室检查:肝细胞性黄疸,肝功能试验 血清结合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不同程度升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反映肝细胞功能的试验表现异常 尿胆红素阳性 尿胆原一般呈阳性 特殊异常 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和核酸(+) 自身免疫性抗体(+)(PBC和AIH) 甲胎蛋白(原发性肝癌),实验室检查:阻塞性黄疸,血清胆红素,主要为结合胆红素升高。 尿胆原,完全阻塞性黄疸

9、时为阴性;不完全阻塞性黄疸时常减少 血清胆固醇、ALP和GGT明显升高,胆汁淤积的诊断步骤,黄疸病人的诊疗路径,诊断和鉴别诊断(1),病史 年龄 性别 饮食和营养 职业与环境 家庭史 用药史,输血及手术史 临床症状 发热与寒战 消化道症状 腹痛 皮肤瘙痒,诊断和鉴别诊断(2),体格检查 - 黄疸:色调、持续时间、深度 - 肝脏 - 胆囊肿大 - 脾肿大 灰色或白色粪便 尿液颜色 皮肤黄色瘤 淋巴结肿大 腹水 腹壁静脉曲张、蜘蛛痣、男子乳房发育、杵状指(肝硬化) 心动过缓(阻塞性黄疸),诊断和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尿胆红素 血清酶、血清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血清脂蛋白X(LPX) 凝血酶

10、原时间 BSP试验 血清乙型肝炎病原 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 X线检查、影像检查、病理检查 肝穿刺活检、腹腔镜检查、剖腹探查,梗阻性黄疸的主要特点,病史 - 腹痛 - 发热,寒战 - 胆道手术史 - 年龄较大 体检 - 高热 - 腹部压痛 - 腹部触及包块 - 腹部疤痕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增高突出 -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或应用维生素K后正常 - 血清淀粉酶增高,胆汁淤积性肝病的主要特点,病史 - 厌食、违和、肌痛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 - 已知感染接触史 - 接受血制品,静脉吸毒 - 接触已知肝毒素 - 家族性黄疸史 体检 - 腹水 - 肝病征象(腹壁静脉凸显、男子乳腺增大、蜘蛛痣

11、、 Kayser-Fleischer环) - 扑翼样震颤、脑病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转氨酶增高突出 -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不能因维生素K的应用而恢复正常 - 血液化验提示特定肝病,淤胆型肝炎 (毛细胆管炎型肝炎),较长期(24个月)肝内梗阻性黄疸 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ALP及GGT,总结,发病机制 形成机制:3个原因(溶血、肝损、阻塞) 鉴别方法:3个方面(体征、化验、影像) 实验室检查 胆红素检查:判断是否发病、鉴别及程度 血清酶检查:确定肝胆病因并形成诊治方向 血液学检查:诊断各种溶血性黄疸,识黄魔 直胆色素特占强 间胆贫血柠檬黄 直胆为主示阻黄 间胆为主示溶黄 肝黄乏力纳差现

12、 阻黄疼痛加瘙痒 溶黄贫血和浅黄 非驴非马示肝黄,卧床或适当休息 适当保肝,输液 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饮食 补充脂溶性维生素等 勤洗澡和换衣服 被子和衣服不要过厚,一般对症治疗,退黄药物:中药 ,茵栀黄注射液、岩黄连注射液等有一定退黄作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等通过改善肝脏微 循环起辅助退黄作用 茵陈赤芍大黄汤(重用赤芍)对于胆汁淤积性肝 病有一定退黄作用 片仔癀、克癀胶囊、藏茵陈,诱导肝细胞微粒体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和 Na-K-ATP酶的活性 促进有机阴离子在肝细胞内的转运和胆 红素的酯化 常用量为3060mg,3次/d,改善酶活性药物苯巴比妥,在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中取代天然生成的毒性内

13、源 性胆汁酸盐,使之经回肠吸收减少并与内源性胆 汁酸盐竞争肝细胞膜上的胆酸受体,使之对肝细 胞的损害减少 可稳定肝细胞膜,改善肝细胞的胆红素排泌功 能,防止胆酸引起肝细胞的溶解和凋亡等作用 治疗剂量一般为每日1315mg/kg,保肝利胆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一种含硫氨基酸衍生物,在肝细胞的转甲基中起重 要作用。膜磷脂SAMe依赖性甲基化可恢复肝细胞 膜结构的流动性和Na-K-ATP酶活性 促进胆酸转运,具有解毒和细胞保护作用 肝病时内源性SAMe合成减少,导致谷胱甘肽减少 或耗竭。因此补充外源性SAMe对肝内胆汁淤积有 防治作用 常用剂量:11.5g/d,静滴或分次肌注,S-腺苷蛋氨酸

14、(SAMe),去氢胆酸 利胆醇(苯丙醇) 利胆酚(柳胺酚) 胆通(羟甲香豆素) 胆维他 加诺,促进胆汁分泌药物,具有抑制免疫、消炎、利胆作用 常用剂量为强的松1030mg/d,以后逐渐减 量。或地塞米松510mg,加入葡萄糖液中 静脉点滴,3-5天后递减,免疫抑制、消炎利胆药物:皮质激素,激素的适应证,自身免疫性肝炎 急性酒精中毒 淤胆型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使用激素的缺点,促进病毒复制 诱发出血 诱发感染,激素治疗无效的原因,激素促进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入,而不能促进胆红素的结合,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则加重肝细胞的变性水肿乃至坏死 激素可抑制微粒体呼吸链中的电子转移,使ATP合成减少,导

15、致胆汁酸代谢、分泌和排泄障碍而加重淤胆 激素影响肝脏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不能清除肠道的内毒素,内毒素增加后反而使胆汁排泌减少,胆汁流量减少,Na+,K+-ATPase活力下降而加重淤胆,甲氨喋呤(MTX):具有免疫抑制和消炎作用。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肝内胆汁淤积有一定疗效 环孢素(CSA) :可用于免疫反应引起的胆汁淤积性肝病,免疫抑制、消炎利胆药物:其他,对稳定肝细胞膜和溶酶体膜、改善肝脏代谢及促进肝功能恢复等都有重要作用 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供 抑制肝脏中枯否细胞生成TNF和IL-1 抑制肝纤维化的胶原基因表达,改善微循环药物:PGE1,结 论,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诊断:重点为病史、体检、实验室及超声检查,疑有胆管扩张者应作CT、MRCP、ERCP等 治疗:主要针对病因,退黄一线药以腺苷蛋氨酸适应最为广泛,强调早期用药,同时应针对继发症状进行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