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_1《陌上桑》课件1 长春版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2424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5.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_1《陌上桑》课件1 长春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_1《陌上桑》课件1 长春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_1《陌上桑》课件1 长春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_1《陌上桑》课件1 长春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_1《陌上桑》课件1 长春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_1《陌上桑》课件1 长春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_1《陌上桑》课件1 长春版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乐府诗集,乐府是汉朝设立的音乐机关,职责是搜集、整理民间诗歌。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汉乐府,指汉朝的乐府诗。 宋代时,郭茂倩将所有乐府诗歌汇集到一起,编成乐府诗集。,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原题为日出东南隅。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称之为陌上桑。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隅 倭堕髻 缃绮 襦 捋髭须 帩头 踟蹰 姝 骊驹 鬑,lin,l z,xing q,qio,r,ch ch,w du j,y,sh,l j,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

2、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

3、人,皆言夫婿殊。”,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

4、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用一句话概括本诗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这首民歌叙述了一个采桑女子罗敷义正辞严拒绝封建权贵使君的调戏并机智地斗败使君的故事。,请概括诗歌的三个段落各自写的内容。,第一段:,罗敷美丽动人,第二段:,使君垂涎美色,第三段:,罗敷巧拒使君,第一段:,罗敷美丽动人,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隅:名词,角落。,译:太阳从东南方升起,照到我秦家的小楼。秦家有位美丽的女孩,自家取名叫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5、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蚕桑:名词作动词,养蚕采桑。,译:罗敷喜欢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采桑,用黑色丝绳做桑篮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发型,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丝绸做成上身短袄。,系:名词,络绳。,绮:名词,有花纹的丝织品。,倭堕髻,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捋:动词,手握东西,顺着移动。,译: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把帽子脱下,只戴着纱巾。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

6、因为观看罗敷。,但坐:只因为。坐,因为。,观:动词,仔细看。,1、作者是如何充分展现罗敷非同寻常的美丽的?,明确:作者在第一段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言罗敷之美。诗中第一段先采用正面描写,铺陈罗敷的装饰美,在正面描写的基础上,作者接着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通过描写旁观者见了罗敷以后的种种失态来间接表现。作者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有机结合起来,把罗敷的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结构上为使君的出场做了铺垫和导引。,1、正面描写(外貌描写),2、侧面描写(动作描写)(旁观者的表现),作用:突出罗敷的容貌美。,作用:烘托(衬托)罗敷的美貌。,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第二段:,使君垂涎美色,使君从南来,五马立

7、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踟蹰:动词,徘徊不前。,吏:名词,小官。,姝:名词,美丽的女子。,译: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五匹马拉的车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漂亮女孩。,“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译:小吏回答:“是秦家的女儿,起名叫做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多少岁了?”,几何:多少。,“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译:小吏回答:“还不到二十岁,已经稍微过了十五了。”太守问罗敷,“能(与我)同车共载吗?”,颇:副词,略,稍。,谢:动词,请问,问。,不:通“否”。,第三段:,罗敷巧拒使君,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

8、有夫。,一何:多么。,译: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骑:一人一马的合称。,译:(丈夫)在东方做官,跟随的人马众多,他排在前列。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着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何用:凭什么。用,凭。,骊:毛色纯黑的马。,驹:小马。,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系:动词,结。,译:用青丝系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络:动词,兜住。,鹿卢:通“辘轳”。,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9、大夫:指高级文官。,译:十五岁就做太守府的小官,二十岁做朝廷中的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卫官,四十岁做管理一城的长官。,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晰:形容词,(皮肤)白净。,译:(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从从容容地踱着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不一般。”,殊:不一般,才华出众。,2、作者是如何表现罗敷的机智的?,明确:罗敷的机智主要表现在她拒绝使君方法的巧妙上。她极尽夸张之能事,极力夸张丈夫豪华的打扮、高贵的身份、英俊的容貌和翩翩的风度,可以想象:使君有多狼狈。,3、你认为罗敷、使君分

10、别是怎样一个人?,罗敷:美丽非凡、机智善辩、不慕权贵,使君:荒淫无耻、巧取豪夺、自取其辱,这首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罗敷的自述有没有破绽?如果有,在哪里?,破绽一:罗敷何以能一眼便看出“使君自有妇”?,破绽二:“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的才貌双全、不慕权贵的奇女子何以早早嫁给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专城居”的官员?,破绽三:既然身为高官之妻,为何还要抛头露面“采桑城南隅”呢?这似乎有失贵妇的身份。,破绽四:从罗敷对丈夫的种种描述看来,她引以为豪的夫婿倒更像她所喜爱的蚕。 “罗敷自有夫” 也许只不过是她拒绝使君的一个巧妙的借口而已。,上邪 乐府诗集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上邪是热恋中的情人对于爱情的誓言。它语言质朴、参差不齐、全无修饰,却有令人惊心动魄的力量。诗中主人公连用了五种绝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表示爱对方一直要爱到世界的末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汉乐府民歌感情激烈而直露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