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护理 (2)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92423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衰竭护理 (2)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呼吸衰竭护理 (2)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呼吸衰竭护理 (2)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呼吸衰竭护理 (2)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呼吸衰竭护理 (2)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呼吸衰竭护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衰竭护理 (2)(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一、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和分类 二、急性呼吸衰竭的定义、病因 三、急性呼衰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要点 四、慢性呼衰的定义、病因 五、慢性呼衰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 六、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护理诊断、措施,健康教育),概念,呼吸衰竭: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诊断常以动脉血气分析为根据,若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呼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并排除心内解剖

2、分流和原发的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所引起的低氧,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的病因,参与肺通气和肺换气的任何一个环节的严重病变,都也导致呼吸衰竭,包括: 气道阻塞性疾病变如慢阻肺、严重哮喘等 肺组织病变如肺结核、肺水肿等 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 胸廓与胸膜病变如胸廓畸形、广泛胸膜增厚、连枷胸、气胸等 神经肌肉病变如脊髓颈段或高位胸段损伤、脑血管病变、重症肌无力等,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1.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的发生机制 上述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或(和)肺换气功能受损时,即可导致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a肺通气不足 b弥散障碍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部分肺泡通气不足部分肺泡血流不足 d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

3、增加,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2.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3)对呼吸的影响 (4)对消化系统和肾功能的影响 (5)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分类,主要按动脉血气分析: 型呼衰:仅有缺氧,无二氧化碳潴留 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 型呼衰:既有缺氧,又有CO2潴留 PaO260mmHg, PaCO250mmHg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按发病急缓分类:急性呼衰ARDS、慢性呼衰,急性呼吸衰竭,1.定义 急性呼衰是因严重肺疾患、创伤、休克、急性气道阻塞等突发的致病因素,引起肺通气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严重障碍,在

4、短时间内导致的呼吸衰竭。,急性呼吸衰竭,2.病因 (1)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 (2)呼吸中枢受抑制 (3)神经肌肉传导系统受损,急性呼吸衰竭,3.临床表现 主要是低氧血症所致的呼吸困难和多器官功能障碍。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 (5)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一)呼吸困难 最早、最突出的症状, 呼吸频率、节律和幅度的均可发生变化。最初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病情加重时呼吸困难明显,辅助呼吸肌收缩增强,上呼吸道梗阻呈吸气性呼吸困难,伴三凹征。呼吸中枢受抑制所致的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改变,如潮式呼吸、叹息样呼吸等。,(二)紫绀 是缺O2的典型症状。当动

5、脉血氧饱和度低于90或氧分压60mmHg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口唇、指甲、舌等出现紫绀;严重休克末梢循环差的患者,即使动脉血氧分压尚正常,也可出现紫绀,称为外周发绀,而由于SaO2降低引起的发绀,称为中央性发绀。,(三)精神、神经症状 急性呼衰可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抽搐、昏迷等症状。 CO2潴留出现中枢抑制之前的兴奋症状,如失眠、烦躁、躁动,但此时切忌用镇静或安眠药,以免加重CO2潴留,发生肺性脑病,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四)心血管系统症状 早期血压升高,心动过速,长期缺氧导致肺动脉高压。严重缺氧,酸中毒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血压下降及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搏。

6、,(五)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 严重呼衰对肝、肾功能都有影响,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和管型。常因胃肠道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或应激性溃疡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急性呼吸衰竭,辅助检查 1、动脉血气分析:最重要的指标。静息状态吸空气时PaO260mmHg、PaCO250mmHg为型呼衰,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型呼衰。 2、肺功能检查:可判断原发疾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 3、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的判断。,急性呼吸衰竭,治疗要点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缓解支气管痉挛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 3、增加通气量,减少二氧化碳潴留: 呼吸兴奋剂机械通气 4、病因治疗:

7、治疗疾病的根本所在 5、对症支持治疗:处理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肺性脑病等并发症,尤其注意防治MODS。,慢性呼吸衰竭,1.定义 是指原有慢性疾病,包括呼吸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等,导致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经过较长时间才发展为呼衰。,慢性呼吸衰竭,2.病因 引起慢性呼衰的病因较多,但以支气管-肺疾病最常见,如COPD、严重肺结核、尘肺等,其中以COPD最常见。,慢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 慢性呼衰与急性呼衰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但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不同。 呼吸困难:最早出现的症状,发绀是严重的缺氧表现。 神经精神症状:慢性缺氧多表现为智力和定向障碍。有二氧化碳潴留可表现为先兴奋后抑制现象。随二氧化碳潴留的

8、加重引起呼吸抑制,发生肺性脑病。 循环系统症状:二氧化碳潴留使体表静脉充盈、皮肤潮红、温暖多汗、血压升高。因脑血管扩张产生搏动性头痛。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肺动脉高压,可发生右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体征。,慢性呼吸衰竭,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是诊断呼衰的主要指标,PaO260mmHg,伴或不伴PaCO250mmHg。,慢性呼吸衰竭,治疗要点 治疗原发病、保持气道通畅、恰当的氧疗等,与急性呼衰基本一致。,护理评估,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分析作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 健康史 应了解患者有无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等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病史;发病病因,有无上呼吸道感染诱因存在。 心理状况 焦虑和

9、抑郁是呼吸衰竭常见的心理反应。由于肺功能下降,呼吸困难诱发的窒息和面对死亡的恐惧,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有频死感,语言交流障碍,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呼衰主要护理诊断,(1)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功能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感染、分泌物过多或黏稠、咳嗽无力等有关。 (3)语言沟通障碍:与呼吸困难、人工气道建立有关。 (4)液体不足:与大量痰液排出、出汗增加、摄入减少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与食欲下降、进食减少、消耗增加有关。 (6)潜在并发症:消化道出血、心力衰竭、休克等。,护理目标,(1)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症状得到改善。 (2)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呼吸形态得到纠正。

10、(3)患者的情感得到交流,焦虑情绪减轻。 (4)患者将能保证摄入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 (5)患者能认识增加营养物质摄入的重要性。,护理措施,呼吸衰竭病情变化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处理原则是在保持通畅的条件下,改善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病变及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护理措施,休息与活动 绝对卧床休息,病室需要安静,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根据病情,选择不同体位,半卧位或坐位,昏迷患者要侧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咽喉分泌物堵塞气管,气管插管切开患者应取仰卧位。保证充分休息,采取防止压疮及跌倒的措施。,护理措施,2、饮食: 呼吸衰竭患者体力消耗大,鼓励清醒患者

11、进食,增加营养,给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危重者给予鼻饲,每日饮水量1500ml以上。,护理措施,3.保持呼吸道通畅: 协助有效排痰,必要时机械吸引。 危重患者每23h翻身拍背一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湿化吸入 严重呼衰意识不清的病人,可经鼻或经口给予机械吸引,吸痰时应注意无菌操作。 神志清醒者可每日23次超声雾化吸入,每次1020min。,护理措施,4.合理氧疗: 型呼衰和ARDS病人需要吸入较高浓度的氧,使PaCO2迅速提到6080mmHg,或SaO290%。 型呼衰的病人一般在PaO260mmHg时才开始氧疗,应予低浓度(

12、35%)持续给养,使PaO2控制在60mmHg,以防因缺氧完全纠正,使外周化学感受器失去低氧血症的刺激而导致呼吸抑制,反而会导致呼吸频率和幅度降低,加重缺氧和CO2潴留。,护理措施,5.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休克、心衰、肺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准确记录出入量,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护理措施,6.用药护理 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 使用呼吸兴奋剂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滴速不宜过快,用药后注意 患者神志及呼吸的变化,如出现头痛、恶心、上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时要减慢输液速度并报告医生。对烦躁不安、失眠者,慎用镇静剂,以防呼吸抑制。,护理措施,心理护理: 护士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倾

13、听患者对疾病的感受,理解患者的情感与观点,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肺心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有计划安排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间,尽量保证病人充足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人的说话次数。保持病室安静,减少环境中嘈杂声音的干扰。提供连续性护理,减少无效交流次数。,护理措施,气管插管的护理: 1、固定导管,检查其深度距离口腔2426cm,保持气管插管下端在气管分叉上1-2cm,插入过深,导致一侧肺不张,过浅易使导管拖出,选择合适的牙垫,以利于固定 和吸痰。 2、保持人工气道通畅、湿化,定时给予气道内滴注湿化液、加强气道冲洗、雾化吸入及吸痰。 3、吸痰时注意痰的颜色、量、性质及

14、气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护理措施,气管插管的护理: 4、吸痰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使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顺序为气管内口腔鼻腔,不能用一根吸痰管吸引气管、口鼻腔.每次吸痰时间不能超过15秒。 5、监测气囊压力,放气囊前先吸引口腔及咽部的分泌物,每隔4至6小时将气囊放气5分钟。 6、做好预防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的护理。 7、气管插管后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及血气指标。,健康教育,1.呼吸训练指导:为预防呼吸困难,患者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活动量,学会放松技巧,避免呼吸困难的诱发因素,学会缩唇和腹式呼吸,每天2次,每次1015分钟,呼吸频率每分钟812次。 2.预防和治疗感染: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3.休息与活动:根据病情适当活动的同时要保证充分休息。 4.家庭心理支持:鼓励家属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5.病情变化及时就医:若出现气急、发绀加重等呼吸衰竭征象,应及时就医。,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