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天净沙 秋思课件3 长春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2416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天净沙 秋思课件3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天净沙 秋思课件3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天净沙 秋思课件3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天净沙 秋思课件3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天净沙 秋思课件3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天净沙 秋思课件3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天净沙 秋思课件3 长春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净沙 秋思,马 致 远,关于元曲,“曲”是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形式。是元代的新诗体。,元曲,杂剧,散曲,套数:是同一宫调的若干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小令:只有一个曲子。,作者:马致远,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 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与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元曲四大家”。因 为这首小令,他被称为“秋思之祖”。,文本欣赏,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缓缓前行。只见,缠满枯藤的老树上,几只归巢的乌鸦

2、在盘旋;潺潺流动的小溪上,一座小桥通向不远处的人家;苍凉的古道上,那孤独的游子将要飘到何方?太阳就要落山了,想着那遥远的征途,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品读明意,学习思考,1、这首小令哪几句是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 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3、写景与抒情是什么关系?抒情的语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4、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前三句全属写景,但又句句写出了游子的客愁和乡思。“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环境,含蓄地表示出了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恬静温馨的画面,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

3、引动游子的乡思。“古道”一句写古道荒凉,西风骤起,马也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了,从侧面反映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 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痛断肝肠呢! 这首小令寄情于物,把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罗列,就把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因此,被后人称赞为“秋思之祖”。,小结,当堂检测,1天净沙秋思作者 ,是元代著名 、 。他与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马致远,杂剧作家,散曲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秋思之祖,枯藤、老树、西风,人家,断肠人在天涯,作业,背诵并默写本首小令 将这首小令改写成一首现代散文,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