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陌上桑教案 长春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2396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陌上桑教案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陌上桑教案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陌上桑教案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陌上桑教案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陌上桑教案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陌上桑教案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1 陌上桑教案 长春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在这里,召开私营企业家联谊会,借此机会,我代表成都市渝中工商局、渝中区私营企业协会,祝各位领导新年快乐、工作愉快、身体健康,祝各位企业家事业兴旺陌上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认识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主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教学难点: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民歌的语言特点

2、。讨论点拨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师生互动,探究本文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生生互动法:由于诗的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因此可通过学生自学了解故事情节,通过学生讨论,总结罗敷的形象特点。教学用具: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材分析:陌上桑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这些诗,都有较深的思想意义。在艺术创作上,乐府诗格律

3、比较自由,杂言、五言、七言兼而有之,其余有些是不用韵的。叙事性强。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新、质朴自然、文辞优美。陌上桑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的故事带有浓厚的传说性。过去有人对诗里的故事做过猜测,认为:陌上桑讲的是赵王的家令王仁妻子罗敷的事。还有人认为陌上桑和“秋胡行”中的故事有关。现在学习这首诗,应当把它当作一篇文艺作品来看待,欣赏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欣赏女主人公罗敷美丽、聪明、勇敢、忠贞,蔑视权贵的形象。教学过程: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景,人人喜爱,美女人人欣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都是谁吗

4、?”“今天,老师也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位古代美女,她有着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她的名字叫罗敷。(师课件展示古代美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段有关美女罗敷的故事。”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陌上桑。(师板书:陌上桑)学生思考问题,并举手回答。(西施、貂婵、王昭君、杨贵妃)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说起,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背景解题(课件展示)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它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多方面反映社会风貌。有描述征人思乡的痛苦,暴露战争罪恶

5、的;有鞭挞封建婚姻制度,讴歌男女爱情的;有披露封建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敲骨吸髓欺压百姓的等等。陌上桑是一首在东汉时期民间广为流传的诗歌,诗中歌吟了一个美丽的女子罗敷严辞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由于有关乐府及乐府诗集的内容在木兰诗的教学设计中已有所介绍,故这部分内容可省略)注意将语文学习与历史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且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三诗歌诵读1.教师范读全诗,可辅以表情、手势,使学生加深印象。并提出要求:(1)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生字词。(2)诗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其中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形象?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语音准确,节奏分明,读出感情。学生先注

6、意听,标画,之后讨论、集体交流后,以课件明确:(1)陌(m)隅(y)敷(f)系(j)倭(w)堕(du)髻(j)缃(xing)绮(q)襦(r)捋(l)髭(z)著(zhu)帩(qio)踟(ch)蹰(ch)姝(sh)宁(nng)载(zi)不(fu)骑(j)婿(x)骊(l)系(j)马尾络(lu)皙(x)鬑(lin)盈(yng)冉(rn)趋(q)(2)诗中出现的人物形象较多,其中主要刻画了罗敷的形象,使君的形象也着墨较多。学生按要求齐读课文。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初步认识诗中的人物,找出背诵的规律,为背诵全诗做准备。四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2对文章根据刚才的理解,从内容

7、、主题、写法特点及语言等角度出发,进行发现探究,用“这是一首的诗”的句式说话。3. 整体感知人物形象。本文主要塑造了美丽动人的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她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速读课文一遍,理解罗敷这个形象,用“罗敷是一个”的句式说话。4.根据刚才的理解,点名复述课文。学生结组自由交流讨论如:这是一首叙述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的诗。这是一首歌颂(赞美)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机智、勇敢的性格的诗。这是一首揭露封建官僚荒淫无耻的生活及卑鄙龌龊的精神世界的诗。这是一首以记叙为主,融以描写、抒情的叙事诗。如:罗敷是一个以采桑养蚕为业的年轻美貌的农家女。罗敷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女子,既是一个贵妇人,又是一个采

8、桑女。罗敷是一个美丽、坚贞、纯洁的农家女子。罗敷是一个不畏权势、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维护妇女尊严的具有无穷人格魅力的形象。罗敷是一个集仪表美、内心美于一体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两名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其它同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由理解、讨论。通过说话练习,既锻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对诗歌的内容、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有一个初步的理解。通过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五深入理解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以下问题:(课件展示)1.诗歌围绕罗敷写了几件事?2.诗歌中,罗敷的身份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3.作者是如何描写罗敷的器物服饰的?从描写的角度看,是什么描写?4. 写

9、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作用?5. 诗歌中出现的“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的?6. 罗敷面对使君,怎样痛斥他的无理?表现罗敷的什么性格?7.罗敷是从哪几个方面夸耀自己的夫婿的?8.罗敷盛夸自己夫婿的目的是什么?罗敷运用这种策略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征?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之后,师提问,归纳。罗敷采桑、罗敷拒诱。(板书)(1)罗敷是一个善劳动、爱劳动的青年劳动女性。(2)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1)“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2)正面描写。从这些人的反应来烘托罗敷的美丽、动人

10、。(1)是一个荒淫无耻的封建官僚。(2)从以下诗句可以看出:“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1)“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斥责、嘲讽使君的愚蠢、贪婪。(2)表现了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师板书:不畏强暴,坚贞不屈)(1)夸耀夫婿官高位显:“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2)夸耀夫婿家中富有: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3)夸耀夫婿官运亨通:“十五府小吏四十专城居。”(4)夸耀夫婿仪表堂堂:“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5)夸耀夫婿风度翩翩:“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无耻的使君

11、依仗权势戏诱罗敷,罗敷则针锋相对,以夸耀夫婿,使他自形惭愧,以此压倒对方,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2)表现她勇敢机智,善于斗争。(师板书:勇敢机智)本环节意在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深入认识人物性格特点,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对诗歌的中心思想有一定的认识。六赏析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本诗的写作特色:(课件展示问题)1.诗歌塑造主人公罗敷时,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那么,什么是侧面烘托呢?2.回顾一下,诗中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烘托呢?有何效果呢?3.诗歌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呢?(教师讲解)侧面烘托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

12、要绿叶扶持。俗语说:“马上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将军骑上骏马,显得格外英武,鲜花映照着美人,美人就变得更加美丽。文学创作也是这样。文学要写人,总得写出一定的背景和环境,也还要有景物或他人的陪衬。这就是文学创作上通常说的侧面烘托或衬托的表现手法。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诗中写使君是用正面描写,写罗敷的美貌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如:正面描写了罗敷采桑的器物、

13、服饰,以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表现来烘托其美丽动人。这样写,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她的美丽姿容。这样既丰满了人物形象,又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学生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可简要总结:运用了夸张、对比、排比等修辞方法。作者描写罗敷的美貌和对夫婿的夸耀,是由排比句构成的理想化的夸张;作者又将使君的鄙陋平庸与罗敷夫婿的才貌超群进行对比。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对侧面烘托这一技巧熟练掌握,为后文的“拓展练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通过实例,加深对侧面烘托及修辞方法的认识,理解这些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七总结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诗的中心思想及写作特色进行总结。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作者将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同时还运用了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学生讨论2分钟,之后,回答:如: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严辞拒绝的故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赞美了女主人公的不畏强暴、坚贞不屈、勇敢机智、善于斗争的精神。通过回顾、总结,再次加深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印象。八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拓展练习: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人。可表现一个人的惹人喜爱,表现一个人的外表的某个特点,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精神品质,或展示一个人的身世等。学生课下认真完成。巩固强化,并使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