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92387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4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叶南客 丰志勇 倪振林 内容提要 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随着城市区域化、区域城市化 的相互融合发展, 都市圈的竞争力问题已成为多个学科关注的重点。 在综合国内外都市圈竞争力相关研究成 果的基础上, 从整合力、硬实力及软实力三个方面, 构建涵盖 36个指标的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 据此对 国内六大都市圈的竞争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并根据评价结果, 针对东、中、西部地区都市圈的现状, 分别探讨 相应的竞争力提升战略 , 对于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关 键 词 都市圈 综合竞争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 20世纪

2、60年代以后 ,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 不断加快,大城市的空间组织特征逐步从单体型 城市的简单形态, 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诸多城 市和地区相互交融形成的都市圈空间形态转 变 。 在中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城市化 发展日新月异, 都市圈这种城市组织形态也逐渐 崭露头角,出现了长三角、珠三角 、京津塘等高水 平的都市圈以及诸多区域性和地方性的都市 圈 。 尤其是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后,新一轮国家 区域战略相继实施, 一体化已成为区域未来发展 的重点 。都市圈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重 要空间组织形式之一 , 不仅使更多的资源能在更 大的范围内得到优化配置 ,而且使城市能在竞争 性合作中实现

3、更大的分工收益和规模效益 ,实现 协同发展。 随着城市区域化、 区域城市化的相互 融合发展,都市圈竞争力已被区域经济学 、 经济社 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学者所重点关注。本文选取杭 州圈 、 南京圈、武汉圈 、 沈阳圈 、 成都圈和长株潭圈 六大都市圈作为比较研究对象 ,主要基于以下几 点考虑: ( 1) 同类可比性 。六大都市圈分别以杭 州、 南京、武汉 、 沈阳 、 成都和长沙作为自身的中心 城市 ,其都是中国重要的区域经济中心 ,经济发展 水平在本区域内相对较高, 且对周边城市或地区 有长期的辐射和影响 。 ( 2) 机制相同性。六大都 市圈都得到本地政府的重视 , 都不同程度地制定 了长期的

4、都市圈发展战略, 形成了相关城市政府 间的合作机制 ,已成为区域发展最为成熟、 体系最 为完备的都市圈。 ( 3) 区域差异性 。六大都市圈 分别位于我国东、中 、 西部 ,代表了中国不同区域 的都市圈发展水平 ,具有较强代表性。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自法国学者戈德曼于 1957年提出“大都市圈 ( 带) ”概念以来 , 都市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 72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知识网络视角的高科技园区产业空间集聚研究”( 项目号: 40971069) 的阶段性成果。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而都市圈的 综合竞争力是其全方位实力的基础表征。美国形 成了以纽约 、

5、 芝加哥( 或称五大湖 ) 和洛杉矶为中 心的三大都市圈 ,它们是全美人口和经济重心 ,其 综合竞争力代表了美国基础实力。日本三大都市 圈 东京圈、 名古屋圈、大阪圈 ,以三分之一的 国土, 集聚了约三分之二的人口和经济总量, 其综 合竞争力是日本全面实力的展现。都市圈作为一 种重要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 不仅在发达国家占 据着主导地位, 在发展中国家也得到了空前的发 展 。在中国 ,都市圈不仅已成为城市或区域一体 化发展的重要空间形态 ,而且也是城市或区域经 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因此,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 的高低关系到一个城市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快与 慢 、 好与坏和强与弱, 甚至会关系到中国城市未

6、来 经济发展的整体走向。可以说 , 关于都市圈综合 竞争力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高度关 注的领域。 国外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早 。美国 的彼得教授早在 20世纪 80年代就对这个问题做 了开拓性的探索 。他选择了一套解释竞争力的变 量 : 城市竞争力 ( )= ( 经济因素 , 战略因素) 。 其中, 经济因素 = 生产要素 + 基础设施 + 区位 + 经济结构 + 城市环境; 战略因素 = 政府效率 + 城 市战略 + 公私部门合作 + 制度灵活性 。 20世纪 80年代末 ,世界经济论坛 ( ) 也围绕企业竞争 力展开了研究。 的模型以国家竞争力为直 接研究对象 ,认为核心是

7、企业竞争力 ,在此基础上 选择了企业管理 、 经济实力 、 科学技术 、 国民素质 、 政府作用、 国际化程度 、 基础设施和金融环境 8个 要素对国家竞争力进行评价 。近几年 ,国内对都 市圈( 城市群 ) 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十分活跃 , 不少 学者通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都 市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高汝熹等认为, 都市 圈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 ,取决于都市圈创造价 值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将都市圈竞争力指标体 系分解为都市圈发育水平 、 实力水平和绩效水平 三个准则层以及 23个具体指标。 倪鹏飞等通过 对城市群系统要素和演化机制的研究 , 结合城市 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 ,建立

8、了城市群竞争力的 “品字形模型”, 分别从先天竞争力 、现实竞争力 和成长竞争力三个方面来进行测量 。 另外 ,张会 新专门就城市群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 究,提出了涵盖经济发展 、 科技实力 、 基础设施、区 位环境、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六大要素, 包括 17个 一级指标和 88个二级指标的城市群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 。 但全球后危机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 理念的深入人心及中国新一轮国家区域战略的实 施都对都市圈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应地, 都市圈竞争力也需要不断补充、完善新的要素。 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根据都市圈内、 外部环 境与条件的变化,构建一套新指标体系 ,对国内六

9、 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 。 ( 一) 评价准则 1. 整体性 一个发育良好的都市圈应是不同规模、结构、 功能的城市通过经济、社会互动所形成的规模庞 大、 结构有序、功能互补的城市系统, 系统内的城 市之间有着密切的城际联动、协同发展关系。因 此,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应充分体现系统性、 协同性和整体性。 2. 动态性 竞争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 每 个都市圈的竞争力总是处在不断变化、成长之中。 因此 ,在评价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时 , 不仅要考虑 “静态截面数据 ”, 而且更应考查一些动态变化性 的指标,以体现都市圈的成长能力 。 3. 综合性 经济实力是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指标

10、体系的重 要维度,但从全球城市竞争力研究转向看 , 文化、 生态对一个城市或区域的竞争力起着越来越重要 的决定作用。城市发展的内涵不仅包括经济的发 展,还包括城市文化 、 科技水平、和谐程度等软实 力的发展 。因此, 对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应 从经济、 文化和生态等综合性视角来进行。 ( 二) 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评价准则, 在参考既有研究成果的 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 指标体系 ,其主要由整合力水平、 硬实力水平及软 实力水平 3个一级指标组成, 并包括 15个二级指 73 国内六大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标和 36个三级指标 ( 如表 1所示 ) 。整合力、硬 实

11、力及软实力共同构成了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三 力模型 ( 如图 1所示) 。 整合力是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中枢 ,具有引 领都市圈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都市圈是一 个由核心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相互作用而组成的 空间单元,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仅有赖于核 心城市自身的发展, 而且更需要核心城市与周边 地区形成协同共生发展关系, 即核心城市辐射带 动周边地区发展, 周边地区支撑核心城市进一步 发展, 形成良性互动一体化发展 。而都市圈一体 化发展的衡量标准可以用都市圈整合力来建构 , 它是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动力引擎, 是构建都市 圈三力模型的重要一极。 硬实力和软实力是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基 础 ,也是构

12、成都市圈综合竞争力的两个重要着力 点 。硬实力是一个城市或地区发展的经济基础 , 同样都市圈竞争力也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来支 撑 ,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快速的经济增长来支 撑都市圈的发展, 都市圈将没有竞争力可言 。软 实力是现代城市或区域经济重点打造的方向 ,在 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型经济引领新一轮经济的发 展 ,而都市圈软实力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组 成要素 。在硬实力和软实力这两极的支撑下, 通 过整合力的引领 ,形成三力相互作用的格局, 在此 格局下 ,都市圈将形成强有力的综合竞争力。 1. 都市圈整合力 都市圈整合力是指都市圈在其内涵所界定的 属性下发育发展的状况 ,其基本目标是衡量都

13、市 圈的完善程度 。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来评价都市 圈的整合力水平 : ( 1) 都市圈的内部联系力 ,反映 都市圈内部的物资 、 人员联系 ; ( 2) 中心城市辐射 力,反映中心城市的基本能量和其为圈内其他城 市提供辐射 、 服务的可能性; ( 3) 圈内城市发展协 调力 ,反映圈内城市经济落差情况 ,具有良好经济 基础的周边城市是中心城市发挥其核心功能的基 础; ( 4) 圈内城市发展水平 ,反映圈内城市化的总 体进程以及城市结构的合理性 。 2. 都市圈硬实力 都市圈硬实力主要指都市圈的经济实力, 通 过都市圈经济规模、绩效实力、次区域发展强度、 实力增长力四方面进行测量 。 ( 1)

14、经济规模 , 反 映 规模和政府的财政规模以及都市圈整体 的投入与产出规模 ; ( 2) 绩效实力 ,反映都市圈的 经济绩效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 ( 3) 次区域发展 强度 ,反映区域内城市亚系统的发展水平; ( 4) 实 力增长力 ,反映一定时间内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和 绩效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 是都市圈成长能力的 具体体现 。 3. 都市圈软实力 都市圈软实力是指都市圈内除了经济以外其 他领域的发展状况 。当前 ,我国城市发展理念正 在从只重视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 变,城市软实力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 方面 。 对都市圈软实力的评价体现在七个方面, 即科技水平、 教育水平、

15、文化水平、医疗水平 、 设施 水平 、 环境水平 、 和谐发展水平 。 ( 三) 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及权重确定 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既有总量指标, 也有 比率指标 ,其量纲不尽相同,为了使指标具有可比 性,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指标值进行无量纲化 处理 。其方法如下 : 设= 1, 2,3, , 为被评价的都市圈 样本, = 1,2,3, , 为总量指标和比率指标 集, 为都市圈 的第 项指标的测量值 ,无量 纲化处理后的效用值为 。 是 的函数 ,其公 式为: = ( / ) 100; = 1, 2, 3, , ; =1, 2, 3, ,。与 分别为都市圈样本第 项指 标的任意值和最大值, 是对

16、 的评价得分。 74 2010. 3 权重的确定是都市圈综合竞争力评价的关键 环节。本文采用德尔菲法来进行指标权重的确 定 ,根据专家打分 ,最终确定各影响因素对评价目 标的影响权重,具体结果如表 1所示 。 表 1 都市圈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 一级指标 及其权重 二级指标 及其权重 三级指标 及其权重 最终权重 都 市 圈 综 合 竞 争 力 整合力 水平 0. 3 硬实力 水平 0. 4 软实力 水平 0. 3 联系力 0. 2 中心城市辐射力 0. 3 协调力 0. 2 圈内城市发展 水平 0. 3 经济规模 0. 3 绩效实力 0. 3 次区域发展强度 0. 2 实力增长力 0. 2 科技水平 0. 2 教育水平 0. 15 文化水平 0. 15 医疗水平 0. 15 设施水平 0. 15 环境水平 0. 15 和谐发展水平 0. 05 人均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