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孔孟论学》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2242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孔孟论学》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孔孟论学》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孔孟论学》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孔孟论学》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孔孟论学》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孔孟论学》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孔孟论学》课件2 沪教版五四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孟论学,孔子,孟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南宋时,朱熹把它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四书,五经,1 大学 2 中庸 3 论语 4 孟子,1 诗经 2 尚书 3 礼记 4 周易 5 春秋 六经 6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被后世人尊称“亚圣”他是儒家学派学派的主要代表,著名的思想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著散文集,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论语八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知之者不如

2、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5.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7.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孟子语录,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2.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5、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熟读课文,大声散读课文。要求 读准音、读通顺 读出停顿、读出韵味,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 惑 逾 罔 殆

3、篑 覆 或 暴 弈 数 援 杵 一词多义 为 其 之 通假字 有 或 暴 句式 如何,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孔文子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

4、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我和大王相见的时候也太少了。我一离开大王,那些冻他的奸邪之人就去了,他即使有一点善良之心的萌芽也被他们冻杀了,我有什么办法呢?比如下棋作为一种技艺,只是一种小技艺; 但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会的。奔秋是全国闻名的下棋能手,叫奔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虽然也在听,但心里面却老是觉得有天鹅要飞来,一心想着如何张弓搭箭去射击它。这个人虽然与专心致志的那个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是

5、因为他的智力不如那个人吗?回答很明确:当然不是。”,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尚书武成一篇,所取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德的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样很有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王这样很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致连打仗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来呢?,思考: 孔子、孟子的这些话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论学?,1. 学习的作用 终身学习、终身受益 2. 学习的方法 学思结合 3. 学习的方法 不懂就问、不耻下问 4. 学习的态度 不断学习、坚持不懈 5. 学习的态度 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6. 学习的态度 不要迷信书本 汲取书中的精华 (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精神),从本文衍生的成语:,不耻下问 功亏一篑 一暴十寒 专心致志,作业,1、熟读背诵。 2、选择其中你感触最深的一则, 谈谈自己的体会。 3、收集2句以上的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