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2237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勉学》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勉 学,颜之推,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学习正确、清楚地朗读浅易文言文,以诵读促进理解。 2、识记文言常用词: 说、玩、登、秉、所以、以、注、疏、宁、济、间。,方法与过程: 1、 指导学生多读勤记笔记的方法,有目的的指导。 2、 了解学生的已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其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要体会长辈教诲子女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说明: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的颜氏家训,讲述立身治家、辨正世俗谬误、训诫后世子孙及世人,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寄予在优美的言词、动人的故事和丰富的学问之中。其中勉学篇更为广泛传

2、颂,是因为它不仅仅说了“勉学”,也阐明了做人的一般道理,融入了作者对后世子孙及世人浓浓的关爱之情。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贴切的比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读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习中的困惑方法学习目的在于“修身利行”、学习态度要“早教”且“不可自弃”、学习方法能使“言行有得”并“博览机要”。,这些认识,只有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才能领悟。因此,教学的起始要紧紧抓住学生自我诵读、自我质疑、自我领悟这些环节。疏通文意应力求把握一句或一段话的整体意思,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放在对原文的直接理解上,从而改变“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的只见“言”不见“文”的读死古文的

3、学习方式,所以设置学习目标一。然后,从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议论的侧重点中深化感悟浓郁深远的人文关怀,从而完成由文本内容到精神实质的学习。,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把握“勉学”内容。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说明: 明确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对把握文言文内容的重要性。作为一篇劝勉后世子孙及世人学习的文章,学习作者如何使自己鲜明的观点更有权威更有说服力的方法是必要的,而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学习来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体会议论的角度和感悟人文关怀等课堂学习形式是可以突破难点的。,学须静

4、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作者介绍颜之推,公元531约595年以后,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于士族官僚家庭。他早传家业,12岁时听讲老庄之学,因“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生活上“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他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得梁湘东王赏识,19岁就被任为国左常侍。后投奔北齐,历20年,累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 ,北齐为北周所灭,他被征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灭北周,他又于隋文帝开皇年间,被召为学士,不久以疾终。自叹“三为亡国之人”。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和还冤志等。,作品简介,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

5、颜之推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这是他一生关于士大夫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颜氏家训,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寄予在优美的言词、动人的故事和丰富的学问之中。,作品简介,颜之推 论学习的态度和方法,虚心务实:提倡虚心务实的学习态度,他反对妄自尊大,骄傲浮夸的学风。 博习广见:指出“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他认为只有尽可能地扩大获取知识的范围,并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鉴别,才能更接近客观的真理。提倡既要博览群书,又要接触世务,以培养自己

6、的独立思考能力,所谓“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勤勉惜时:强调学习要刻苦钻研,勤勉努力,他罗列了历史上许多动人事例,说明即使迟钝的人,只要勤学不倦,也可以达到精通和熟练的程度。同时,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年幼“固须早教”,少年也不可“失机”,晚年如果“失之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他说早年学习“如日出之光”,前途无量;而“老而学者”,虽然如“秉烛夜行”,但总比“瞑目而无见”要好得多。 相互切磋:赞赏尚书中的“好问则裕”和学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说法,提倡师友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明,认为只有在学习上好问求教与切磋交流,才能较快地增进知识而避免错误。,导入,刘邦少时

7、失学,闻秦始皇焚书坑儒,心中窃喜,但当了皇帝后却深感不学之苦,便以切身体验来勉励儿子学习,没有半点伪饰;傅雷洋洋万言家书,旨在教育儿子做一个 “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诸葛亮在诫子书的开篇便谆谆告诫他的子弟,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就是要保持清心寡欲,以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淡泊”、“宁静”是“明志”、“致远”的必要条件,而“明志”、“致远”则是“淡泊”、“宁静”的最终目标。诸葛亮在“书”中强调:“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就是说,立志于学、静心求学是手段和过程;养成学问、增长才干才是目的。,家训家书是中国传统教育与

8、传统文化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广大人民所诵读、手录、刻写和传承。 从皇室宗亲、权贵重臣到大师名流、乡野庶民的各种体例的家训家书我们可以体会其散发的浓浓关爱之情与殷殷劝诫之意,更能体会到古人教诲子女弟侄方面的不辞劳累,呕心沥血之深义。 今天我们学习被誉为这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勉学。,初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正确断句,流畅自然。,自读课文,正音正字。,为:wi 说: yu 华: hu 登:d 通“得” 坎 ln: kn ln 无间: jin,初读,正音释义,行道以利世也 秋登其实 思虑散逸 固须早教 十年一理,推行主张;利于、造福 它的果实 分

9、散消失 确实 温习,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所以设教 但明练经文 粗通注义 宁有益乎 光阴可惜,比好;闭眼 用来的;施行教化 只;明白通晓 通晓、知道 好处 值得珍惜,解 题,“勉学”: 劝勉(勉励、鼓励)后世子孙及世人勤奋学习。,原文(一),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 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翻译(一),古代求学的人的是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给别人看,只能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

10、人是为了涵养自己的德性以求做官。 学习就像种植果树一样,春天赏玩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这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这就好比摘取秋天的果实。,原文(二),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 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 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翻译(二),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错失良机。 我七岁的时候,背诵灵光殿赋,直到今天,隔十年温习一

11、次,仍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搁置在那里一个月,便到了荒废的地步。然而人总有困顿、坎坷的时候,在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更加应当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自暴自弃。,从小就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日出的光芒;到老年才开始学习的人,就好像拿着火把照明在夜间行走,但总比那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强。,原文(三),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 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 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翻译(三),圣人的书,是用来教育人的,只要能熟读经文,粗通注文之义

12、,常使它对自己的言行经常有所帮助,也就足以在社会上立身了;何必对“仲尼居”三个字就要用两页纸来疏通它的意义,你说“居”指闲居之地,他说“居”指讲习之所,而这些说法又有何根据?在这种问题上获胜了,难道会有什么好处吗?光阴值得珍惜,就像那逝去的流水一样一去不返。我们应当广泛阅读书中的精要之处,以成就自己的事业。如果你们能把博览与精专结合起来,那我就没有什么可以批评的了。,学习第一小节,1、 重点词语累: “说”同悦”,取悦。但能说之也:只会用学到的知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 “华”同“花”。春玩其花:春天赏玩它的花朵。 “登”摘取,收获。 行道以利世也:实践自己的学问去造福社会。 修身以求进也:

13、努力修身为了取得高官厚禄。 2 、段意归纳: 古人今人学习态度对比,褒贬鲜明。以春华、秋实比喻,指出学习目的是为了修身利行。,学习第二小节,1 、熟读第二小节,参考课下注释,翻译文段。 2 、整理难写字词、重点词语 坎壈:困顿,坎坷。 专利:专一,敏锐。,学习第二小节,3.下面这个语段是从原文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应该放在第二小节的哪里?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

14、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学习第二小节,分析:应放在第二小节的省略号位置上。因为抽出的段落几个举例,都是围绕老了再学习读书的,正好是“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例证。因而应该放在这里。议论文段落的学习要学会抓关键句。,学习第二小节,4.思考:第二小节前半部分的关键句是哪句?为什么? 关键句是“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因为后面是举自已的例子来对比说明,少时读书记忆力好,是读书的最佳时机,年纪大了容易忘记。它是围绕“固须早教”这个中心来论证的。,学习第二小节,5.熟读并背诵“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归

15、纳:学习固须早教,晚学犹不可放弃。,学习第三小节,(1)自读第三小节,参看注释,试着翻译一下。 所以:(1)的原因(2)用来-的 可惜:值得珍惜 专利:专一而敏锐 学者:(1)读书人(2)学习,“者”句间停顿。 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译略 归纳:正确对待经文,使言行有得,做到读书、做事两不误。,概括各段的议论要点,第一段:学习的目的 学习在于“修身利行”。 第二段:学习的态度 学习在于“固须早教”“不可自弃”。 第三段:学习的方法 学习在于“使言行有得”“博览机要”。,论证方法,作者在阐述观点时,是怎样使自己的看法更有说服力的?,第一段:对比论证法(古今) 比

16、喻论证法(种树) 第二段:例证法(吾) 对比论证法(七岁二十) 比喻论证法(光) 第三段:例证法(仲尼居) 比喻论证法(逝水),小结,勉学篇被广泛传颂,是因为它不仅仅有饱含说服力的事理,也阐明了做人的一般道理,融入了作者对后世子孙及世人浓浓的关爱之情。 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贴切的比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了读者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的方法学习目的在于“修身利行”、学习态度要“固须早教”且“不可自弃”、学习方法能“使言行有得”并“博览机要”。,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固须早教 威严有慈 以身作则 环境熏陶,颜之推的家庭教育内容,勤学 自立 务实 你如何看待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家庭教育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勉学词解表,课题,朝代作者,出处,性质,论述的角度(段,段,段),古之学者,补不足,今之学者,但能,说之,行道,利世,修身,进,玩其华,登其实,专利,思虑散逸,早教,勿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