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2213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1.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说明( ) A.画像风格与后世文人画相同 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2.中国先秦某位思想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慈孝;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于( ) A.法家 B.墨家 C.

2、道家 D.儒家3.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明清汉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C.这种转变彻底解决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D.这种转变受到了明清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这表明黄宗羲( ) A.主张建立代议制度 B.主张以学校限制君权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3、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5.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6.荀子曰:“性也者,吾所不能为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为也。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材料反映出荀子认为( ) A.后天的修养对性情具有改造作用 B.以礼乐规范可使人们的行为向善C.道德规范对性情的改造非常重要 D.通过法治权术迫使人性转恶为善7.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4、)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9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8.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板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运用C.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D.雕版印刷仅限用于官方刻书9.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

5、”。这些作品都是()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 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10.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当时西欧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导致骑士阶层衰落C.提供新航路开辟的条件D.促进欧洲文化发展11.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12.有文章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

6、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追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13.1860-1900年四十年间,中国共引进西书555种,其中自然科学162种,应用科学225种。而社会科学只有123种,其他45种。这表明( ) A.社会转型改变了人们的认识B.西方的学说在中国社会占主导C.政府重视学习西方自然科学D.社会科学对当时中国作用有限14.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称:“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

7、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而非保守的三,进取而非退隐的四,世界而非锁国的五,实利而非虚文的六,科学而非想象的。”上述言论意在( ) A.强调新青年关乎国家兴亡 B.提倡向西方学习抵抗外来侵略C.厘清新青年的六大特征 D.抨击并全面否定传统儒家学说15.1921年陈独秀在青年的误会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生值得崇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8、)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B.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D.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16.“政府压制民权,政府之罪也。民不求自伸其权,亦民之罪也。西儒之言曰:侵犯人自由权利者,为万恶之最,而自弃其自由权利者,恶亦如之。盖其相害天赋之人道一也。”该引文的作者最可能是( ) A.魏源 B.李鸿章 C.梁启超 D.袁世凯17.以“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世循环为主要思想的汉代儒家公羊春秋学派,魏晋以后虽经一千多年的消沉,近代以来却出现了复兴。该学派的复兴主要体现了( ) A.民主革命的需要 B.对“中学为体”的强调C.救亡图存的需要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维护18.作为

9、教育救国措施之一,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明确指出:“至于立学宗旨,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明其智识,练其艺能。”据材料可知清政府( ) A.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 B.教学的内容以西学为本C.儒学成为救国的主要内容 D.教育改革适应政治需要19.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实现国共合作 提出新三民主义 颁布临时约法 A. B. C. D.20.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

10、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B.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11、,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4分)(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8分) (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

12、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10分) 高二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