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2098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7课 明代的科学技术课件 华东师大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课、明代的科技成就,科技名著,1.本草纲目,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出身于医药世家,从小对医药学产生浓厚兴趣,成年以后随父行医。他潜心专研前人的医学著作,在实践中细心地治疗病人,因此医术提高很快。李时珍通过自己的医疗实践,深感医生对药物的辨识和使用至关重要,有必要对古代的药物学书籍加以整理和补充,编写一部新的医药学著作。,相关史事,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成书时期: 原因: 内容及特点: 成书经过;李时珍倾注27年心血,经三

2、次修改,才完成190万字的本草纲目 历史地位:,明朝,在前人的基础上,增补遗漏、纠正错误,考订详细、内容丰富的中医学著作,译成多种文字、流传海外,成为世界闻名的药物学著作,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称李时珍为“中国博物学的无冕之王”,并称本草纲目为“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一再提及的中国的百科全书,就是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科技名著,2.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作者宋应星自幼勤奋好学,读了很多书,知识面十分宽广。他中了举人以后,担任过地方官,公务闲暇时就 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 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 产技术和经验。宋应星经过 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探究, 写出了天工开物

3、一书。,宋应星像,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的含义(天工:大自然造就的资源;开物:开发为物质资料), 内容及特点 地位:,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代的农业和手工业作了系统的总结,书中图文并茂、详细叙述了各部门的技术经验、工艺流程、工具装备,中国科技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中国十七世纪的工业百科全书,辩论: 你认为宋应星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对不对? 学生甲“宋应星说的不对。只要通过人力和科学技术,什么资源都可以开发就,什么东西都可以制造出来。” 学生乙:“宋应星说的对。如果人与自然不协调,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人类也无法生存。” 你觉得呢,宋应星说的对。学生乙说的对。学生甲的话有合理

4、成分,但立论错误。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与自然不协调,意味着人类不能适应环境或破坏了生存环境。,科技名著,3.农政全书,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 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 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 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 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书影,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内容和特点 地位:,总结了前人的农学成就和生产经验,论述了农学理论和技术的各个方面,还介绍了欧洲的水利知识,内容完备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我国传统农学的集大成之作,你能总结一下三位科学家的共同点吗?,勤奋钻研、勇于实践、努力创新,明末科学名著比较表,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都是总结性的科技著作;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都图文并茂,内容不同;农政全书记载了欧洲的先进技术;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译成外文,流传海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