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990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 岳麓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至琅邪山时所立琅邪台刻石上书:“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对于“书同文字”的认识正确的是()A将文字由隶书、籀文统一为小篆B夸大了秦始皇的功绩和作用C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D不利于各地文化的快速发展答案:C解析:“书同文字”在加强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字的统一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隶书出现于小篆之后;“书同文字”是秦始皇巨大的历史贡献,不应否定。2“马”字的原始文字特

2、别像一匹仰天长啸的骏马。观察下图,“马”字的演变体现出的汉字演变规律是()A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实用性逐渐减弱C一切为了字形的美观D以图画为基础逐步演变答案:D解析:汉字演变的趋势是由繁到简,越来越便于书写,故A、B、C三项错误。从图片可以看出,“马”字是在象形文字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答案选D项。3下面“龙”字的四种写法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BC D答案:B解析:属于篆书,属于隶书,属于甲骨文,属于草书,依据所学知识,这四种写法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故正确答案是B项。4王愔说:“次仲始以古书方广,少波势,建初(东汉章帝年号)中,以隶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模楷。”根据该材料可以得

3、出的信息是()A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B次仲是行书的创立者C古代的书是用楷体写的D次仲尝试创立草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以隶草作楷法”、“言有模楷”可知,楷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未涉及行书,排除B项。材料谈论的是书法而不是“书”,排除C项。5山东历史文化名城临沂有着美丽的人文景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与这些遗址直接相关的书法家是()A王羲之 B颜真卿C黄庭坚 D柳公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临沂”、“洗砚池”、“东晋”、“书圣”可判断此人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和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黄庭坚是宋代书法家,并且都

4、与“书圣”不符。6在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跳跃的鹿。这说明我国绘画艺术()A历史悠久 B成熟较早C主要描绘动物 D缺乏抒发感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早期的绘画,说明绘画艺术历史悠久,A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绘画艺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古代绘画艺术还有山水画、人物画等,排除C项;根据文人画等可排除D项。7苏轼认为:“(在唐代)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下列可以为其评价提供依据的是吴道子()A提出了“以形写神”理论B改革了绘画的方法C使风俗画流行开来D开创了文人画先河答案:B解析:“以形写神”理论是顾

5、恺之提出的,排除A项;吴道子将晕染法与传统线描法相结合进行创作,B项正确;风俗画流行始于北宋,排除C项;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排除D项。8元代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下列图画符合该诗所述绘画风格的是()ABCD答案:A解析:“石如飞白木如籀”说明注重神似写意,而非形似,结合“书画”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的特点。A项是文人画,B项是陶制品图画,C项是风俗画,D项是反映农业生产的图画。9下图是明代画家朱耷的作品。该画的艺术特色是()A注重写实,富有生活气息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答案:C解析

6、:根据“朱耷”和其画作看,作品属于文人画。选项中只有C项符合文人画的特点。10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写了城乡风情、社会生活状况,具有世俗化的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画家个人爱好 B宋明理学传播C社会上层倡导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宋明时期,商品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城乡风貌、社会生活都有很大变化,题干所述画作对城市店铺摊贩、街市风情等的描绘正是对这种社会实际的反映。11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评价中国古代某作品时说,该作品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一般指秦朝以前的时期)的风俗习

7、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这部作品应该是()A诗经 B离骚C子虚赋 D三国演义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强调它“真实性无可争辩”、“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可知该作品是反映上古时期的现实主义作品,只有诗经符合要求。答案选A项。12李白的江上吟中有“屈平(即屈原)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诗句。李白和屈原这两位文学家的共同之处是()A都采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B都以堆砌华丽辞藻为特点C作品都是半诗半文综合文体D作品中的句子都长短不一答案:A解析:屈原的作品如离骚,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风格,奠定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故A项是二人的共同点。13学者认为

8、:“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汉承秦制但是,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又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以下最能体现该观点的作品是()A孔子编定的诗经周颂B屈原的九歌C司马相如的上林赋D贾谊的过秦论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在文学艺术领域”、“保持了南楚的乡土本色”,结合汉朝时从骚体即楚辞体演变出赋可知,所选作品应是汉代的赋作。A、B两项属于先秦,D项属于汉代,但不是赋作,均可排除,只有C项正确。14杜甫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材料显示出杜甫

9、的诗()A可以在历史研究中用作佐证材料B是对唐代历史的如实记录C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D只是对个人经历的文学性记录答案:A解析:从材料看,杜甫的诗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其中反映的社会状况可以在历史研究中作为参考,A项所述正确,C项错误。但是杜诗毕竟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B项说法不妥;D项所述错误,杜诗在记录个人经历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答案选A项。15在宋代,反映市民阶层需要的话本和词兴起,文人画、尚意书风、风俗画兴盛。上述现象说明宋代文学艺术()A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B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C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D平民化与个性化趋势并存答案:D解析:词和传奇小说、风俗画的出现,反映出

10、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文人画、尚意书风的形成,反映了士大夫的个性化追求。A、C两项表述片面;材料反映不出B项所述。答案为D项。16南宋时期,词体渐尊,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音乐的束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津津乐道、乐此不疲的独立文学样式,占据了宋代文学的主导地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A教育的发展,民众素养提高B科举制度完善,诗词受到重视C工商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D印刷技术进步,文化广泛传播答案:C解析:通俗易懂的宋词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适应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而兴盛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虽有一定影响,但都不是“根源”。17元曲中吕朝天子志感中写道:“不读书最高,不识

11、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其中折射出的读书人的境遇对文学的影响是()A推动文学走向高雅B导致文学的衰落C导致白话在文学中消失D促进了元曲的繁荣答案:D解析:“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好和歹没条道”折射出读书人进取无望,由此产生对人生的失意之感。这种状况使读书人由走向官场转变为集中于文艺领域,促进了文艺创作的繁荣,元曲的繁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故B项错误,D项正确。元曲运用白话,通俗易懂,贴近百姓生活和社会现实,A、C两项错误。18明代有部著名小说的名称出自诗经大雅緜中“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一句。关于这部小说,下列评论正确的是()A讲述的是

12、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B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创作而成C反映了东汉末年混乱的社会状况D是以鬼狐故事映射社会的短篇小说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明代”、“率西水浒”看,这部小说是水浒传。书中讲述的故事设定在宋代,排除A项。C项符合三国演义,D项符合聊斋志异。19下列图片所示文艺形式的共同特点是()宋代瓦舍戏剧表演元代窦娥冤清代红楼梦A通俗化 B悲剧色彩浓厚C高雅化 D服务于宫廷贵族答案:A解析:图中的文学形式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和通俗化,是适应时代需要而出现的。A项所述正确。20“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这里评价的作品是()A三国演义 B儒林外史C红楼梦 D聊斋志异答案

13、:B解析:根据“指擿时弊”、“士林”可判断,题干评价的是古代文言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故选B项。21南戏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将普通小人物的市井生活场景搬上了舞台,把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用通俗易懂、清新自然的市井语言和流行词调表达出来,受到了市民阶层群众的欢迎。这表明南戏的产生()A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B是我国戏曲艺术的萌芽C标志着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D缺少文人的关注和支持答案:A解析:从“将普通小人物的市井生活场景搬上了舞台”、“市民阶层的意识形态”等信息看,南戏随着“市民阶层”的发展而兴起。“市民阶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A项正确。先秦时期,戏曲已经萌芽,排除B项。戏曲艺术的成熟是在元代,排

14、除C项。根据材料不能得出D项。22元杂剧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此来看,元杂剧()A是各种艺术的源头B是语言艺术C是缺乏创新的艺术D是综合性舞台艺术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元杂剧吸收了多种艺术形式,是综合性艺术,但是不是各种艺术的源头,A、B两项错误,D项正确。吸收以往的艺术成就不等于缺乏创新,排除C项。23自从万历九年(1581年)金陵(今南京)富春堂刻印昆山曲家郑若庸的玉簪记传奇以后,广庆堂刻印了汤显祖的南柯梦,继志斋刻印了紫钗记,文林阁刻印了牡丹亭。此外,世德堂、文秀堂等十多家书坊,竞相出版了大量的昆曲剧本。这种现象反映了()A明代产生了印刷术B昆曲由艺术变为文学C昆曲在南京的盛况D昆曲成为明代最突出的文学成就答案:C解析:印刷术在唐代就已产生,排除A项;B项所述错误,昆曲是戏曲艺术;昆曲剧本的大量印刷反映了昆曲创作的兴盛,C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D项。24“徽汉皮黄、唱念做打,演绎前朝今世悲欢离合事;锣鼓琴瑟、生旦净丑,唱遍华夏大地太平盛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