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碳当量计算分析与公式-免下载券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6091983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1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板碳当量计算分析与公式-免下载券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板碳当量计算分析与公式-免下载券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板碳当量计算分析与公式-免下载券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钢板碳当量计算分析与公式-免下载券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钢板碳当量计算分析与公式-免下载券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板碳当量计算分析与公式-免下载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板碳当量计算分析与公式-免下载券(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板的碳当量计算分析及公式 主要描述了碳当量的定义和一些计算公式,自己编程实现,为以后应用提供方便。并收集下载了 一些相关文献参考。 钢铁材料的焊接性能一般是指焊缝及热影响区是否容易形成裂纹,焊接接头是否出现脆性等等。 由于很多高压管、罐、船体、桥梁等重要结构件都是用焊接方式连接起来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将 造成灾难性的事故。如 1943 年,美国一个电站的蒸气管道,在 500 摄氏度温度下工作了 5 年,突 然发生爆炸,经检查发现,断裂发生于焊缝热影响区。因此材料的焊接性能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 艺指标。 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结果,发现钢的焊接性能与其成分关系很大,尤其是碳含量。当碳含量高时,

2、焊 接区容易产生裂纹,合金元素含量增加也容易产生开裂现象,因此可以用合金成分的“碳当量“概念来 表示焊接性能的好坏 ,常用的碳当量C的经验计算公式为: C=C + Mn/6 + (Ni+Cu)/15 + (Cr+Mo+V)/5 式中的元素符号代表这些元素在钢中的重量百分比 。经验表明 ,当C小于 0.4%时,钢材焊接冷裂 倾向不大,焊接性良好 ;C在 0.4%0.6 %之间时,钢材焊接冷裂倾向较显著 ,焊接性较差,焊接 时需要预热钢材和采取其它工艺措施来防止裂纹;当C大于 0.6%时,钢材焊接冷裂严重,焊接性能 很差,基本上不适合于焊接,或者只有在严格的工艺措施下和较高的预热温度下才能进行焊接

3、操作。 为了得到较高的强度, 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钢中的碳含量, 但由于碳含量高导致焊接性能降低, 因此低合金高强钢必须是低碳的(一般小于含碳 0.25%) ,如 16Mn, 15MnVN,20CrMnTi 等。一 些高碳的工具钢,如 T7T13(含碳 0.71.3%)和铸铁零件,通常是不能焊接的。开发和使用高强 度钢铁材料,用于制造工程结构件,必须考虑焊接性能 。 以下内容摘自第 14 卷第 1 期 材料开发与应用 1999 年 2 月 经验交流 钢的碳当量就是把钢中包括碳在内的对淬硬、 冷裂纹及脆化等有影响的合金元素含量换算成碳的 相当含量。通过对钢的碳当量和冷裂敏感指数的估算, 可以

4、初步衡量低合金高强度钢冷裂敏感性的高 低,这对焊接工艺条件如预热、焊后热处理、线能量等的确定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50 年代初, 当时钢的强化主要采用碳锰, 在预测钢的焊接性时, 应用较广泛的碳当量公式主要有国 际焊接学会( IIW ) 所推荐的公式和日本 J IS 标准规定的公式。 60 年代以后, 人们为改进钢的性能和焊接性, 大力发展了低碳微量多合金之类的低合金高强度钢, 同时又提出了许多新的碳当量计算公式。由于各国所采用的试验方法和钢材的合金体系不尽相同, 所 以应搞清楚各国所使用的碳当量公式的来源、用途及应用范围等, 以免应用不当。 1 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公式 CE(IIW):

5、 1 CE(IIW)=C+Mn/6+(Cr+Mo+V)/5+(Ni+Cu)/15(式中采用%)(1) (式中的元素符号均表示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下同。) 该式主要适用于中、高强度的非调质低合金高强度钢( Rb=500900MPa。当板厚小于 20mm,CE(IIW) 0 时, 即有产生裂纹的可能性。 利用(3-1)、(3-2) 两公式可以计算出无裂纹焊缝所需预热温度: CE=C+Mn/6+Ni/15+Cr/5+Mo/4+V/5+Cu/13+Co/150(%)() (3-1)、(3-2) 两式适用条件: 扩散氢含量H为 1. 0 5. 0ml/100g; 板厚为 1950 mm; 线能 量为 1

6、730 kJ/cm; 化学成分范围同(3) 式。 (3-1)、(3-2) 两式不仅考虑了钢中化学成分的影响, 还考虑到钢板厚度或拘束度, 以及熔敷金属中含 氢量, 利用这两式可以计算出防止冷裂纹所需的预热温度。 3. 3 新日铁的碳当量公式 日本新日铁公司近年来为适应工程需要提出的新的碳当量公式: 56 CE=C+ACSi/24+Mn/16+Cu/15+Ni/20+(Cr+Mo+V+Nb)/5+5B(%) (4) 该 CE 公式是新日铁公司近年提出的, 适用于 w (C) 为 0. 034% 0. 254% 的钢种, 是目前应用较 广、精度较高的碳当量公式。 式中, A (C) 碳的适用系数

7、A (C)= 0. 75+ 0. 25tgh20(C-0. 12) A (C) 与钢中含碳量的关系见表 1。 表 1 A (C) 与钢中含碳量的关系 w (C)/% 0 0.08 0.12 0.16 0.20 0.26 A(C) 0.50 0.584 0.754 0.916 0.98 0.99 日本新日铁碳当量(CE)公式、碳的适用系数 A (C)、国际焊接学会碳当量 CE(IIW )公式与碳含量的关 系见图 1、图 2。 图 1 日本新日铁 CE 、A (C) 与碳含量的关系 图 2 CE(IIW ) 和新日铁 CE 的对应关系 3 美国推荐的碳当量公式 3.1 计算预热温度的碳当量公式 美

8、国金属学会提出的用于计算预热温度的碳当量 CE 经验公式: 3 CE=C+Mn/6+Ni/15+Mo/4+Cr/4+Cu/13(%)(5) 当CE 0. 60% 时, 预 热 200 370 。 该式适用于碳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 3. 2 评定焊接性的碳当量公式 美国金属学会提出的用于评定淬火碳钢和低合金钢的焊接性的碳当量公式: CE=C+Mn/6+(Cr+Mo+V)/5+(Si+Ni+Cu)/15(%)(6) 该式考虑了钢中 Si 的影响, 当 CE 0. 55%,可能既要预热, 又要后热。 3. 3 美国焊接学会(AW S) 提出的碳当量公式: 4 (7) 该式适用于碳钢和低合金钢, 适用

9、的化学成分范围如下:C 0. 49% 的区域, 为难焊区。 4 其它国家推荐的碳当量公式 4. 1 前苏联提出的碳当量公式: 4 CE=C=Mn/6+Cr/3+V/5+Mo/4+Ni/15+Cu/13+P/2 (9) 前苏联用(9) 式计算碳当量, 认为一般低合金高强度钢, 当 CE0. 45% 时, 焊接厚度为 25 mm 以下的钢板可不预热。此外, 他们还从钢的合金元素总含量和碳当量对钢的焊接性作了评定, 结果见 表 3。 表 3 合金元素含量与焊接性的关系 4. 2 捷克采用的碳当量公式: CE=C+Mn/6+Cr/5+Ni/15+Mo/4+Cu/13+P/2(10) 当碳当量0. 35

10、% 且 C 0. 22% 时, 碳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的焊接性良好。 4. 3 英国的碳当量公式 英国迪尔登(D earden) 和奥尼尔(O neill) 为评定热影响区的裂纹而提出的碳当量公式: 4 CE=C+Mn/6+Ni/15+Cr/5+Mo/4+V/5+Cu/13+Co/150(%)(11) 该式适用于下列化学成分范围的钢材: C 0.1%0.30%;Mn 0.26%1.56%;Ni 05.38%;Cr 01.73%;Mo 00.64%;Cu 0 0.65%;V0.14%;Co 23%. 为了获得良好的焊接热影响区应将碳当量限制在 45% 内。 一般可用碳当量预测某种钢种的焊接性,表

11、4 给出了碳当量公式中合金元素及系数的关系, 通过碳当 量的计算可以看出, 当碳当量增加时, 钢材的淬硬倾向增大, 硬度增加, 这时钢材焊接热影响区就容 易产生冷裂纹。 表 4 碳当量公式中合金元素对应的系数 用上述的碳当量公式评定钢的焊接性时, 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 类只考虑到钢中化学成分的 影响, 根据碳当量数值的大小, 确定是否需要预热或预热温度范围; 第 类除考虑到化学成分外, 还 考虑了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试板的厚度或拘束度等因素, 然后再计算防止开裂的预热温度; 第. 类 是根据碳当量和含碳量的大小把钢的焊接性划分为可焊、易焊和难焊 3 个区域, 这 3 个区分别 有不同的施焊要求, 如对预热等的要求也不同。 参考文献 1 斯重遥等. 焊接手册(第二卷).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 59 65 2 铃木春义. 钢材的焊接裂纹. 梁桂芳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 3 金属手册(第六卷). 第九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4 吴世初. 金属可焊试验方法. 上海: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82. 327 328 5 付积和, 孙玉林. 焊接数据资料手册.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12 14 6 Yu rioka N , et al. W eldingJou rnal, 1983, 62(6): 1475 15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