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1节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905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1节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1节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1节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1节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1节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1节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02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1节 大气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同步讲解与练习 中图版必修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大气的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1下图为北半球某水平面等压线与风向关系图,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左图地区全年炎热干旱,昼夜温差大。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4题。2. 该地区全年炎热,原因是图2中的( )A. 强弱 B. 强弱 C. 强强 D. 强弱【答案】A 【解析】 分析资料可知,该地区全年炎热干燥,云量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所以昼夜温差大,故强弱弱,的强弱昼夜不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3. 能示意该地区昼夜温差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2、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全年炎热干燥,云量少,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D。 4. 当地人们喜欢身着白色宽松的长袍、裹头巾,这种着装更便于( )A. 散热、防风沙 B. 驱寒保暖 C. 接受“日光浴” D. 穿着和运动【答案】 A【解析】 分析资料可知,该地炎热干燥,沙漠广布,所以当地人身穿白色宽松的长袍、裏头巾是为了散热、防风沙,故A正确;炎热天气不需要驱寒保暖,故B错误;长袍、头巾服饰无法接受日光浴,故C错误;宽松长袍、裏头巾不利于运动,故D错误。5.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A. B. C. D. 【答案】C6.高空的风向与等压线( )A. 重合 B. 垂直 C. 斜交 D.

3、平行【答案】D【解析】高空的风向,只考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考虑近地面摩擦力的影响,最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7.下列热力环流形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受热处空气上升,遇冷处空气下沉。读图,图A受热处气流是下沉,A不正确,选A。图B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海洋气温高,气流上升,B正确。图C白天同高度的山坡升温快,气流上升,谷中空气升温慢,气流下沉,C正确。城市热力环流中,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D正确。在交通的十字路口处,我们经常见到如图所示的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8-9题。8.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的白天中,同一交

4、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海拔 B. 电网供电情况 C. 阴晴状况 D. 交通流量【答案】 C 9.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 拉萨 B. 重庆 C. 大庆 D. 海口【答案】A【解析】拉萨市所在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最强的地区,因此效果会更好。A正确。下图为部分区域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10. 常年受甲地附近气压带影响的区域,自然带的类型( )A. 热带沙漠带 B. 热带雨林带 C. 热带季雨林带 D. 热带草原带【答案】 B【解析】甲地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对流运动强盛,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自然带类型

5、是热带雨林带,B选项正确。11. 乙地气候特点是( )A. 炎热干燥 B. 寒冷干燥 C. 高温多雨 D. 温和湿润【答案】 A【解析】乙地气流下沉,位于30N附近,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受其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A选项正确。12. 丙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 干冷的极地东风 B. 冷湿的极地东风 C. 干冷的中纬西风 D. 暖湿的中纬西风【答案】 D13.“一场春雨一场暖”描述的天气系统是( )A. 气旋 B. 反气旋 C. 冷锋 D. 暖锋【答案】D【解析】“一场春雨一场暖”,此天气系统过后,气温回升,天气转晴,为暖锋。读下图“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14-16各题。14. 若

6、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图示环流是( )A. 北半球低纬环流 B. 南半球低纬环流C. 北半球中纬环流 D. 南半球中纬环流 【答案】C【解析】 北半球的盛行西风是西南风,若间的风向为西南风,则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图示环流为北半球中纬环流,C正确。15. 若该图表示海陆热力环流,箭头代表的是陆风,则代表的下垫面及此时的时间可能是( )A. 陆地 22:00 B. 海洋 22:00C. 陆地 10:00 D. 海洋 10:00【答案】A 【解析】 箭头代表陆风,则代表陆地,此时陆地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气温较海洋低,可能是22点,A正确。16. 四处气压大小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7、 )A. B. C. D. 【答案】B 读下图“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17-19题.17. 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状况是( )A. 北半球,低气压 B. 北半球,高气压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答案】 B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为高压中心,气流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为北半球的反气旋,所以B正确。18. 当其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时,我国的天气为( )A. 寒冷天气 B. 梅雨天气C. 台风登陆 D. 伏旱天气 【答案】 A 【解析】 我国大部分地区受高压控制时为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寒冷天气,所以A正确。19. 当该天气系统中心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上海吹( )

8、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西南风 D. 东南风【答案】 D 【解析】 当高压中心位于上海正东方向海面时,气流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上海市吹东南风,所以D正确。20.读“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图中气压带代表 (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D21.下列四图中,能正确反映热力环流方向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热力环流的原理是,受热处气流上升,遇冷处气流下沉。图A火苗处气流应是上升箭头,A错。图B城区人口工业密集,气温高,应是上升气流,B错。图C是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吹陆风,

9、C对,图D是白天,山坡气温高,气流上升,吹古风,D错。战狼2中我国海军进行的救援行动是以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行动为原型。下图为我国海军护航编队的某次航示意图。据此完成22-23题。22. 我国护航编队前往亚丁湾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最佳季节及自然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夏季顺风顺水 B. 冬季顺风顺水 C. 夏季逆风逆水 D. 冬季逆风逆水【答案】B23. 索马里海域夏季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 )A. 秘鲁渔场 B. 北海渔场 C. 纽芬兰渔场 D. 北海道渔场【答案】A 【解析】索马里海域夏季受上升流的影响,渔业资源丰富,与其成因相似的渔场是秘鲁渔场,A正确;北海渔场、纽芬

10、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的成因都是寒、暖流交汇。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局地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24-26题。 24. 市区和郊区相比,市区近地面( )A. 气温高,气压高 B. 气温高,气压低 C. 气温低,气压低 D. 气温低,气压高【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近地面形成高压,所以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故选项B正确。25. 若在图中规划布局某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在( )A. 甲地 B

11、.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答案】C 【解析】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小型热力环流,风向由郊区吹向城市,甲、乙、丁三地在热力环流内,丙在环流圈外;化工厂大气污染严重,如果布局在图中甲、乙、丁处,大气污染物会随风吹向市区,对市区造成污染;而丙地则不存在此种问题,故C正确。26. 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该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选择在( )A. 市区 B. 农村 C. 远郊 D. 近郊区【答案】D下图为地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 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赤道低气压带 C.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答案】A 【解析】P处气流下沉形成高压,P

12、处所在的30N附近属副热带,因此P地对应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故A正确。28. 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A. 干冷的中纬西风 B. 暖湿的中纬西风C. 干冷的极地东风 D. 冷湿的极地东风【答案】B2017年11月17日20日,一次较强的寒潮袭击了安徽省:48小时内全省最低气温将下降8以上,局部地区超过10。19日凌晨淮河以北和本省山区气温降至0-2,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霜和霜冻。据此完成29-30题。29. 引起此次寒潮的天气系统与图中相符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A【解析】冬季冷锋过境可能形成寒潮天气,图中甲为冷锋,乙为暖锋,丙为低压,丁为高压。故A正确。

13、30. 受寒潮影响,淮南地区可能会出现()A. 气压降低 B. 大风降温 C. 电闪雷鸣 D. 阴雨连绵【答案】B【解析】寒潮往往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故B正确。可能形成寒潮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电闪雷鸣主要发生在淮南地区夏季;每年5、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淮南地区形成梅雨天气,阴雨连绵。故A、C、D错误。二综合题31.读“亚洲季风图”,回答问题: 在甲、乙两图中,表示亚洲七月季风图的是 图,此时南半球的季节是 。 图甲中低气压中心名称是 。图乙中B处气压中心名称是 图中A季风的风向是 ,受其影响东亚的气候特点是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图中C表示南亚的 季风(风向),简述南亚季风的成因 。【答案】 甲 冬季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东南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4)图中C表示南亚的夏季风,风向为西南。该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到向右的自转偏向力作用偏转形成的,同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加剧了风势。【点睛】东亚季风主要是海陆热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