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870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1古代书院从诞生开始便向社会下层和民间士子开放。即便如元明清时期好多书院改为“官办”也没有改变这一特点。书院招生不设门槛,入学无户籍限制,只要有志于学业的,不分贫富,不论地域,均可入学。这表明古代书院A. 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B. 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C. 反对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D. 承担了传承国家学术文化的责任2面对社会疾病,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由此可见,孔子A. 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

2、 B. 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 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 D. 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3.战国时“士”阶层日益壮大。依其主张,钱穆把他们分为“劳作派”、“不仕派”、“禄仕派”、“义仕派”和“退隐派”。下列属于“劳作派”的人物是A墨子 B韩非 C孟子 D庄子4.西汉时,一大夫随汉武帝外出打猎,君主猎得一头小鹿,交大夫带回,路遇母鹿,两鹿互相哀鸣,引起大夫的恻隐之心,便放了小鹿。董仲舒断曰:“中感母恩,虽废君命,徙之可也。”即大夫胸怀母爱心情,虽有违君命,但也应减轻处罚。董仲舒的断案体现了A兼爱 B以礼入法 C存天理,灭人欲 D致良知5.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

3、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6.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4、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7僧问:如何解脱?禅师曰:谁缚汝?又问:如何是净土?师曰:谁诟汝?问:如何是涅槃?师曰:谁将生死与汝?与禅师观点相似的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8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葛洪的主张( )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 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9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这一主张()A要

5、求君主熟悉法律B体现王在法下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D突出依法治国10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据此分析叶适A. 主张万物皆理 B. 反对空谈性理C. 提倡经世致用 D. 否定格物致知11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 B. 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D. 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12王夫之说“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

6、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13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 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14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

7、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A.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B. 儒学强调入与自然和谐相处C. 八股取士禁镏人们的思想 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15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图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 16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题材差别很大,一属历史演义,一属英雄传奇;其主人公,一是帝王将相,一是绿林豪杰。然而,明朝人熊飞和杨明琅将二者予以合刻,题曰英雄谱,认为这两部小说的创作宗旨是一致的,即A. 意主忠义,旨归劝惩 B. 区别尊卑,明确等级C.

8、谄媚于上,以邀荣宠 D. 修身齐家,治平天卜17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A.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B. 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 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18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以下主张最有助于“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先定论B因信称义C王权高于教权D圣经至上19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

9、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 B. 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20十四世纪末,“每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直到面包师傅、所有梳羊毛工人、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那些持着长枪、佩戴徽章、骑着马出现于佛罗伦萨街头的骑士发现“他们可能遇到政府的干涉和许多嘲笑者。”这一现象说明,在佛罗伦萨A. 追求社会地位的提高已成为社会主流 B. 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冲击着传统价值观C. 商品货币关系提升了人们的社会地位 D. 社会各阶

10、层的价值取向变得十分混乱21“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避免”这反映了()A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的组成部分 B文艺复兴动摇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此时期资产阶级与教会的矛盾并未激化 D人文精神缓和了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冲突22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当时罗马公教以教皇为首,利用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象征,维持着欧洲的统治秩序。而到14、15世纪,欧洲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君主和平民日益把教皇看作外国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意识B人文主义

11、者大胆揭露教会的腐败C科学发展破除了对神学的迷信D德国宗教改革冲击了教皇的权威23亚里士多德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据此可知,亚里士多德()A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 B强调感觉是判断事物的准绳C提出人文主义思想 D既研究自然也研究人类社会24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

12、宗教信仰25“分权原则之所以会在1787年被制宪会议采纳,本就不是为了促进效率,而是为了排除独断权力的行 使。”“它的目的不是为了避免权力之间的摩擦,而是想通过不可避免的权力摩擦使国民从专制下解 脱出来。”这主要说明A分权会影响政府的工作效率 B分权会带来各权力之间的摩擦C分权以效率为代价来保障民主 D分权是历史发展无奈的选择 26. “国王是上帝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启蒙运动中与此相对立的关于国家起源的主张是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社会契约 D. 君主立宪27. 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 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

13、的主干 B. 一切历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 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 D. 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28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A借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B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C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D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29欧洲中世纪的通行文字是拉丁文,圣经就是典型。但到近代初期方言文学勃兴,很多思想家对此作出了重大贡献。如但丁对于意大利语,拉伯雷对于法语,马丁路德对于德语。这一现象A. 促成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4、B. 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 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启蒙思想 D. 导致欧洲陷入四分五裂30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A. 人身自由 B. 思想自由 C. 推翻专制 D. 主权在民31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 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B. 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 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 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321645年左右,英国一批科学家开始每周在伦敦聚会讨论科学研究问题。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旨在利用和完善自然知识,促进自然知识的增长。上述历史现象得以出现的历史条件有A工业革命的展开B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 生物进化论的确立D牛顿力学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