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758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栖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栖霞二中高二历史10月月考题1.“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和鞋子,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与此观点相符的是A、水是万物的本原 B、感觉即知识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知识即美德2.历史上的某派别曾主张,“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而自然的指示是必然的。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身;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该派别的活动A促使罗马公民法向万民法逐步转变 B冲破了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神学统治C以理性阳光驱散了西欧社会的黑暗 D实现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3.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求知,智慧,向善

2、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美德即知识”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4.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A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B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C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5.古希腊哲学家朗吉弩斯的著作论崇高里有这样一段文字:“天之生人,不是要我们做卑鄙下流的动物,它带我们到生活中来,到包罗万象的宇宙中来,要我们做万物的观光

3、者,所以它一开始便在我们心灵中植下一种热情对一切伟大的、比我们更神圣的事物的渴望”。这段话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信仰 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 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6.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7.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有思想力的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

4、的这一认识A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注入了理性精神 B完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主张C代表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思想 D阻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8.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代表,当时不存在明确的生活准则使他深为忧虑。(他)发起一套辩证科学用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或者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因为它会为人生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A人是万物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B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9.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

5、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这表明他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10.“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理念一致的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用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11.皮科在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

6、于一个中央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限制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改革的领导人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12.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13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

7、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A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 B采取形式表现人文精神C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 D运用理性批判思想体系14.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古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改革 D启蒙运动15.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

8、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据材料,作为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B.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C.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从11世纪起,欧洲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世俗学校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有利于打破教会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文艺复兴和开辟新航路C成为神学和改革的发祥地D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条件17.近代欧洲某思想家认为君主应该:维护社会的安宁;富足的经济实力;亲民,不骄傲轻慢;不随便发动战争;富有政治智慧;能够解决贫困

9、问题。该思想家A推崇君主立宪B提倡主权在民C反对君权神授D宣扬人文主义18.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教师、教育思想家和出版家发表许多探讨“新教育”的论著,他们所要培养的已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艺、商业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材料表明“新教育”A以培养通才为主要目的 B消除对人的影响C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D反映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19.恩格斯在评论17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不管他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

10、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 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A拜伦 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20.文艺复兴时代的发明家们,“看大家所看到的,却想别人想不到的”,“标新立异”成了们的执著追求,技术活动的模式也从模仿吸收转变为以创造为主这说明文艺复兴( )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C打破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D.使科学摆脫了的限制 21.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在路德看来,真正的基督徒是个勇士,他仅以上帝将信仰恩赐于世人这一信念做武器,进行着艰苦的获得拯救的探索。”马丁路德要基督徒“获得拯救”的途径是A仪式 B直接阅读圣经 C多做行善之事 D听从教士教诲22.马

11、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对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迷信中解放出来 B.使基督教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23.16世纪欧洲改革的实质是( )A.封建统治阶段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内部派系的斗争C.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D.人民群众摆脱对上帝信仰的历程24.马丁路德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免除封建地租 B、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C、取消什一税 D、反对出售赎罪券25.“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

12、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增强了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26.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直接沟通,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 B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是必然的C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 D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27.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

13、想的社会效果是(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B.将人们从中解放出来C.天主教势力在西欧各国荡然无存 D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28.“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用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任何行为。”这段话旨在A否定信徒日常行为的社会价值 B肯定信仰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抨击教皇和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D强调“道”所体现的重要作用29.“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 )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 B强调了灵魂得救的自我因素C增强了改革引发的信仰苦恼 D表达了对民主政治的向往30.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中说,“他在一百年前与世长辞,但他曾造福人类因而永垂不朽,让我们向他请教吧。让我们也向其他伟大的思想家请教,向卢梭、狄德罗和孟德斯鸠请教,他们是光荣的伏尔泰的辅翼者。让我们与这些伟大的声音共鸣。”“我们”向这些伟大的思想家“请教”是为了( )A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B反对罗马教廷和天主教会C弘扬启蒙思想家的理性精神 D反对封建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