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课件(含新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748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课件(含新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课件(含新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课件(含新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课件(含新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课件(含新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课件(含新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导学】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同步课件(含新题) 新人教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4,1,5,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学习目标,课前学案,课前预习,夯实基础,麻沸散,蔡伦,东汉,伤寒杂病论,西汉,临床理论体系,课前学案,史记,西汉,纪传体,东汉,司马迁,纪传体,黄帝,汉武帝,课堂导案,请根据上面图片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阅读教材P67P68,探究如下问题:,合作与探究 探究:造纸术的发明及改进 材料:图说历史,课堂导案,1在纸张出现以前,我国人民用什么作为书写的材料?这些东西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 甲骨、青铜器、丝帛、竹木简等;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 2纸张最早出现于我国什么时期?但当时生产的纸不能被普遍使用和推广,为什么? 西汉

2、早期;因为当时生产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书写,造纸的原料难找,成本昂贵。,课堂导案,3后来,什么时期谁解决了这一难题? 东汉蔡伦。 4造纸术的发明有何历史意义? 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随堂训练,知识点一: 造纸术的发明 1(2017扬州)下列邮票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发明时间为“汉代”的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A,随堂训练,2(2018恩施模拟) (2016淄博)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B,随堂训练,知

3、识点二:张仲景和华佗 3(2018潍坊模拟)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开仓救济百姓;张仲景做长沙太守后,坚持为百姓治病郑板桥著有潍县竹枝词,张仲景著有( ) A三礼注 B十钟山房印举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D,随堂训练,4(2018青岛模拟)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我国古代,也有一项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麻沸散。它问世于( ) A春秋战国之际 B秦朝 C汉朝 D明朝,C,随堂训练,知识点三:历史巨著史记 5(2018恩施模拟) 司马迁说他的史记:“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4、。”这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 A搜罗天下奇闻 B考查研究古今兴亡成败原因 C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D传名后世,B,随堂训练,6(2018聊城模拟)如下图材料描述的作品是( ) A史记 B兰亭集序 C资治通鉴 D红楼梦,A,随堂训练,知识点四:道教和佛教 7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扩展,B,随堂训练,8(2017遵义模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B,随堂训练,张仲景破迷信治精神病 古代封

5、建社会,迷信巫术盛行,巫婆和妖道乘势兴起,坑害百姓,骗取钱财。有一天,张仲景遇见一个妇女,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总是疑神疑鬼。病人家属听信巫婆的欺骗,以为这是“鬼怪缠身”,要请巫婆为她“驱邪”。张仲景观察了病人的气色和病态,又询问了病人的有关情况,然后对病人家属说:“她根本不是什么鬼怪缠身,而是热血入室,是受了,随堂训练,较大刺激造成的。她的病完全可以治好。真正的鬼怪是那些可恶的巫婆,她们是活鬼,千万不能让她们缠住病人,否则病人会有性命危险。” 在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后,他研究了治疗方法,为病人扎了几针。几天后,那妇女的病慢慢好起来。张仲景又为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就痊愈了。从此,一些穷人生了病,便不再相信

6、巫医的鬼话,而是找张仲景治病。,随堂训练,【精例】(2017长沙模拟)中医是中国的国粹,几千年来,历代医家在传承中华传统医术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的内容。下列医学成就中属于张仲景的是( ) A制成“麻沸散” B写成伤寒杂病论 C写成千金方 D写成本草纲目,B,随堂训练,【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张仲景的医学成就,A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C项是唐朝孙思邈的医学成就,D项是明朝李时珍的医学成就。 【答案】B,课后练案,达标检测,学习提升 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B,课后练案,2(2018恩施模拟)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

7、,其用缣帛(即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文中的记载是下列哪一人物的发明( ) A毕升 B蔡伦 C李时珍 D宋应星,B,课后练案,3(2018长沙模拟)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实际上,我国已学源远流长,早在1 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扁鹊,A,课后练案,4(2018聊城模拟)东汉时,编制了“五禽戏”体操,并创造了麻醉药剂“麻沸散”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炎帝 C华佗 D李时珍 5后世尊

8、称张仲景为“医圣”, 主要是因为( ) A创制“麻沸散” B发明“四诊法” C编制“五禽戏” D写成伤寒杂病论,C,D,课后练案,6(2017聊城)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A丹经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C,课后练案,7(2017泰安)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B,课后练案,8(2017日照)被鲁

9、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C,课后练案,9(2018聊城模拟)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B,课后练案,10(2017青海)世界史上,在如下图所示区域主要传播的宗教是(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A,课后练案,11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 A道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基督教,A,课后练案,12(2017河南)下列三幅图片

10、共同反映了( )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 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 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B,课后练案,13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是在(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14(2018聊城模拟)下列关于佛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B张骞通西域后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C宣扬今生忍受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D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B,D,课后练案,15阅读材料,探究历史,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课后练案,材料二:老师把“五禽戏”传授了他的弟子吴普,对他说:“人体应该经常运动,血脉才能流通,不会生病。你身体若有不适,就做做五禽戏,自然就会增加食欲,身体也就轻便了。”吴普照着老师的话去做,活到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 中图版七年级上中国历史(教参),课后练案,(1)材料一的“五禽戏”是模仿哪五种禽兽的动作创造的? 鹿、虎、熊、猿、鸟。 (2)材料二的“老师”是指谁? 他是哪个时期的人物? 华佗,东汉末年。,课后练案,(3)从材料二看,“五禽戏”有什么作用? 能治病,起到医疗保健作用。 (4)老师在世界医学史上还有什么创举?与老师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另外一位著名医学家是谁?他在医学上的巨著是什么? 研制成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