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6091741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步》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散步》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散步》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散步》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散步》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步》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步》同步训练 课堂达标 考点过关(四套)(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散步同步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散步( )煎熬( )背起( )一霎时( )分q_ nn_芽 dn_下 水波ln ln_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3下列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B.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有的踢足球,有的打羽毛球,同学们各得其所,互不打扰。C.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

2、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许多队伍拿着彩旗,像分歧的河流似的向广场汇集过去。D.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B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C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D“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学习散步这篇文章,同学们明白了父母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B父母外出打工后,姐姐挑起了家庭重担,像母亲一样无时无刻呵护着弟弟妹妹。C由于徐力维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

3、了生活的重担,被誉为“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6学完这篇课文后,你看到的是一个温馨和睦、美满幸福的家庭。下面是一副对联,请根据文章的内容把上下联补充完整。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_ 下联:_风雨人生相依偎(一)阅读散步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母亲”开始想走大路,后来为什么改变主意要走小路了() A因为小路有意思,好玩。B因为她看见孙子要走小路。C她怕儿子为难。D因有儿子在身边,可随时背她。8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_;_;_。9“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在

4、文中有什么作用?10怎样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二)母亲来我家一日乡下的母亲来电话说,多少年没能到我的小家住过一宿,如今定居在了省城,离老家不过五百来里,秋天季节好,母亲准备来住些时日。听说母亲要来,做儿子的我当然高兴。出发的前夜,母亲夜里一点多钟就起了床,杀了两只老母鸡,褪光了毛,洗得干干净净。母亲说城里住高楼,杀鸡不方便,鸡毛杂碎别糟蹋了邻里。母亲边唠叨着边从黑色网兜里往外拿东西:一瓶她自己做的辣椒酱,还为孙女劈了一堆菱角米。我嗔怪母亲:“你也真是,城里人就不吃鸡?现在买鸡都现买现杀,拿回来就下锅,买来就是没有毛的鸡!您看,又是辣椒酱又是菱角米,都

5、是烦人的营生,您倒是有这个细致!”母亲被儿子这一说,倒不吱声了,可面上有明显不悦之色。妻子用脚踢我。我说:“妈,是儿子心疼您老人家,六十多了,夜里一点起床,五点坐车,看看,都快中午一点了。坐了六七个小时的车,您能吃得消吗!”母亲嗫嚅道:“反正腰疼,也是睡不着的”说着坐下来吃饭。为迎接母亲,我们特意做了几道菜:炸猪排、小青豆烧小鸡、香菇炒菜心、豆腐拌蕨菜和排骨青菜汤。饭桌上,孩子兴奋,一会问奶奶家里的宝宝(一只狗)好吗?一会问八哥会说话吗?我们这个孩子,就是人来疯,劝了半天叫快吃饭,可就是一口饭吃半年的主!我不由得生气,说:“快吃,我揍你!”孩子有了奶奶,仗势似的:“你干吗凶人,不是好爸爸!”我

6、一气,上去一筷头子打在孩子脑门上,孩子“哇”一声大哭起来。奶奶心疼了:“没有你们这样打孩子的,真是!”“你这个不知好歹的东西!我们过去不得吃,你们现在不肯吃!奶奶在这儿,我们小时候,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不允许上桌的,即使上桌,如果筷子伸到待客的菜里,你奶奶就是一筷头子”我话还没说完,见母亲将筷子一丢,不吃了,眼泪已在眼眶打转转。我这下慌了,才觉自己说漏了嘴。赶紧给老娘赔罪:“妈,说着玩的,您老别当真,好,不说了不说了。”母亲这才破涕为笑。母亲说:“那时穷,你爸一月才挣几十块钱,家里场面大,不是你妈不让你们吃,而是你现在成人了,给你妈算老账了,真是儿子有用了”哭笑之间,我们上班时间已到。母亲一人收

7、拾了碗筷。晚饭无事。饭后睡觉,因我们家只有两张在一个房间的床,于是母亲妻子女儿睡大床,我一人睡小床。早早躺下,无甚睡意。孩子闹着奶奶讲故事。奶奶就讲狼和小羊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村里人躲日本人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是我小时候听过千遍万遍的故事,早已烂熟于胸,如今母亲又把这些故事文段讲给孩子听。孩子对这些故事并不感兴趣,但又不好打断奶奶的兴致,听着听着就睡着了。我倒是一点儿睡意也没有,母亲更是睡不着,于是我们母子俩就聊天。在我和母亲小声的聊话中,只觉得昔日那矮小的村庄、欢快的牛羊、熟悉的小伙伴纷纷在黑夜中清晰地向我跑过来母亲来了,家才是完整的呀。(来源河北日报苏北的家风,有删改)11结合上下文解释文

8、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糟蹋:_ (2)吃得消:_ 12文章描写人物对话富有生活气息,人物语言有多层含义。说说文中画横线句子表达的真实意义。(1)您倒是有这个细致!(2)你现在成人了,给你妈算老账了,真是儿子有用了13读完全文,我们被这一家和睦温馨的气氛所感染,说说这种气氛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三条即可) 14文章结尾一段,作者为什么说“母亲来了,家才是完整的呀”?15结合选文和所学课文散步的内容,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16下面是有关“家庭用餐”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在一些国家,家庭晚餐越来越难以实现。如美国超过四成的家庭每周一同用餐是46次,1/4的家庭每周共餐不足3次

9、。材料二: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经合组织(OECD)国家15岁的学童后发现,学生平均旷课率是15%,但那些不经常和家人用餐的孩子旷课率达到30%。材料三:来自保加利亚的肥胖专题研究称,每周与父母共同用餐少于两次的孩子,超重的可能性比同龄人高40%。(1) 你从三则材料中发现了什么现象:(2)我们都喜欢一家人能在一起用餐,因为这对我们的成长意义非凡,你能说出几条原因吗?(3)观看下面的漫画,说说此漫画讽刺了什么现象。答案:1. sn obi sh 歧嫩蹲粼粼2. (1)蜜密 (2)绝决 (3)曲屈(4)贯惯 3. B4. C5. A 解析:B项将“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C项删掉“

10、由于”;D项删掉“不要”。6. 互谦让祖孙三代7. B8. 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在外也听我的9. 景物描写。美好的景物烘托了一家人的和谐、美满。10. 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11. (1) 污染了邻里居住的环境。(2) 受得了。12. (1) 我责备母亲不会利用现成的让自己轻松、清闲,而是多事宁愿让自己受累。(2) 母亲心疼孙女,责怪我用曾经她惩罚我的老方法来管教孩子。13. 母亲带着许多特产来

11、“我”家;“我”怪母亲多事受累,妻子提醒“我”;一家人在一起吃饭,饭菜丰盛,气氛好;“我”凶孩子,母亲责备“我”;睡觉时奶奶给孩子讲故事,“我”又陪母亲聊天。14. 示例:因为母亲来了,老、中、幼齐聚一堂,各得其所,又互敬互爱,使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生活有滋有味,精神又有依托,所以作者深有感触地说“母亲来了,家才是完整的呀”。15. 示例: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陪家人一起吃饭、聊聊天,出去散散步、走一走,认真做好自己的事情,等等。只要我们心平气和地过好每一天、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我们就生活在幸福之中。16. (1) 家庭共餐次数越来越少;不经常与家人共餐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学业或身体上的问题。

12、(2) 示例:家庭餐桌能够把人们团结在一起,共进晚餐让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真正享受一段惬意的时光。家庭聚餐时,在餐桌上讲述“家庭的故事”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让他们与同龄人友好相处。家庭聚餐时,家长与孩子坦率地讨论一些负面事件,则会让他们有更强的自控力,在面对逆境时有良好的适应性。 (3) 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父母不孝敬老人,结果影响到自己的孩子,孩子也不孝敬他们。 散步课堂达标基础题1为下面加粗的多音多义字注音。(1)散( )步一盘散( )沙(2)随意地铺( )着店铺( )(3)强( )壮勉强( )来源:学科网(4)严重( )重( )新2在下列横线上,仿照加粗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13、。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仿句:_3“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中的两个加粗的“我的”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能力题4课文中有不少语句是大致对称的,一般来说,文句对举,是文意对举的反映,那么,你能说出下列每组对举的文句所对举的文意吗?来源:学#科#网答:_来源:学*科*网Z*X*X*K答:_答:_你能进一步分析这种对举文句的作用吗?再从文中找出一些来,分析品味。答:_5理解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语境意义。(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答:_(2)但是春天总算来了。答:_来源:学科网ZXXK(3)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答:_(4)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