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714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豫西名校20182019学年上期第一次联考高二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枭袅兮秋成,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 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

2、见用“树叶”呢? 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 “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 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

3、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 “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 而且在触觉上它可

4、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摘编自林庚说木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谢庄、陆厥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B.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而多用“木叶”,可

5、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C.“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D.“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出话题,即“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B.文章列举含“木叶”的实例,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C.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D.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6、()(3分)A.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会察觉它的存在。B.“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C.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D.艺术形象的领域,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因此在写作和鉴赏中要培养谨严的态度。(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聂耽聂鑫森 聂耽退休了。 他的家嵌在古城一条长而窄且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小庭院是祖产,安静自在,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所以他不去住高楼大

7、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憋屈!何况小庭院位置好,出巷口便是商铺林立的平政街,出巷尾就是四时景物宜人的雨湖公园。 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是一个做工的么!何况,他除碰见人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邀人来家闲坐、喝茶。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之类事,往往由他夫人去办,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夺得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

8、出哪台机器有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耳廓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宣布轰耽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巷子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轰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轰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国人对名人的一切,素来怀有浓厚的兴趣,哪怕每天拉几回尿、打几个喷嚏都津津乐道,所谓“追星族”“铁杆粉丝”是也。各种

9、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 聂耽吃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轰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廓;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铗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千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花开叶落虫鸣的声音。业余爱好,除听声

10、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年朵直愣愣益着,一动不动。 不同的是,休息日,常有青年工人来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喜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

11、。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悄悄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斩获。 他们坐进听风轩,听秋风颯颯。 聂耽的耳廓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有人飞快地跑过去查看,果不其然。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年轻人族拥着轰耽,又说又笑。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

12、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寥寥几句话,就写出了聂耽居住小庭院的安静、自在、便利,并以“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来反衬小庭院的特点。B.聂耽成名以前别人当他是小人物,没人多看他一眼,获奖后,他和从前大不相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却似乎都听不见。C.“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这句话既揭示了聂耽超常听力的奥秘,也启示人们:兴趣影响着人的精神追求。D.小说重点

13、写了聂耽退休后的生活,中间插叙了他临退休时参加全国技能决赛夺冠的件事,虽然故事情节简单,但主人公个性鲜明。5.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聂耽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6分)6.小说关于刘聪的部分是否应该删去?请结合文本,阐明理由。(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于9月3日至4日举行,这是中国今年举办的规模最大、外国领导人出席最多的主场外交活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非洲各界人士纷纷表示,他们热切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认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将为中非友好团结合作指明新方向,把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更高水平。

14、科摩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塞义德穆罕默德说,他期待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提出非中合作新举措,特别是将“一带一路”倡议与科摩罗“2030新兴国家”战略对接,助力科摩罗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也为非中实现合作共赢提供新动力。 喀麦隆广播电视台记者阿舒西奥多细数中国在喀麦隆的民生投资:“中国政府援建的会议大厦,雅温得多功能体育馆,农村饮用水井,农村太阳能电站不仅直接改善民生,也将先进的技术带到喀麦隆。中国是值得信任的伙伴。”他认为,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将开启非中关系新征程。(摘编自王云松等为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注入强劲动力,人民日报2018年9月3日) 材料二: 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已经落下帷幕。根据峰

15、会达成的一系列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的成果,下一步,中国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作出不懈努力: 第一,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发展中国家共享机遇。“一带一路”为破解全球发展 难题、实现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新路径。这次非洲国家也热烈响应,积极参与,进一步壮大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力量和声势。中国将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奉行开放透明包容,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同发展中国家不断加强战略对接,深挖合作潜力,推动经济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第二,继续加强战略沟通协作,同发展中国家共迎挑战。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遇之大变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振兴迎来历史性机遇,同时也面临时代桃战。中国将牢记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责任和重要使命,同发展中国家密切沟通,加强战略合作,切实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共同利益和集体诉求。 第三,继续大力推动“两个构建”,与发展中国家共担使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的中国方案,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高度评价。(摘编自携手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光明日报2018年9月7日) 材料三:俄罗斯星火周刊网站9月3日发表题为非洲的头号朋友的文章称,中国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