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复习精练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习题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337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复习精练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习题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复习精练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习题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复习精练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习题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复习精练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习题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复习精练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习题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复习精练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习题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末复习精练 第4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本章知识梳理习题课件 (新版)粤教沪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本章知识梳理,思维导图,1. 摄氏温标的规定.(认识) 2. 常见的温度值与环境温度.(认识) 3.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认识) 4. 温度测量.(操作) 5. 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及其基本特征.(理解) 6. 物态变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探究) 7. 物理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的联系.(理解) 8. 水的三态变化及水循环现象.(理解) 9. 节约用水.(认识),考纲要求,一、温度 1. 温度是表示物体_的物理量,温度的测量工具是_. 2.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_的性质. 3. 温度的单位是_,单位符号是_,摄氏温标的规定:1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

2、度为_,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知识梳理,冷热程度,温度计,热胀冷缩,摄氏度,0 ,100 ,4.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_,热力学温标规定绝对零度_为0 K. 5.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选”估计被测温度,观察温度计_和_;“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_或_;“读”待温度计示数_后才读数,不能拿出来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_,从0 开始数.,开尔文,273 ,量程,分度值,容器壁,容器底,稳定,相平,6. 体温计: (1)体温计的量程是_;分度值是_. (2)体温计的使用:可以_人体读数(有个_管内水银只能上不能下);用酒精消毒;使用前用力向下_(目的是使水银回到玻璃泡

3、内).,3542 ,0.1 ,离开,缩口,甩,二、汽化和液化 1. 汽化:物质由_态变成_态,要_热;汽化的方式有_和_. 2. 蒸发: (1)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在_发生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_、_、_. (3)蒸发过程要_热(利用蒸发吸热有_作用).,液,气,吸,蒸发,沸腾,液体表面,液体表面积,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吸,制冷,3. 沸腾: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_和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腾过程的特点:_、_. (3)沸腾的条件:_,_. 4. 液化:物质由_态变成_态,要_热;液化的方法:_或_.,内部,表面,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气,液,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三、熔化和凝固 1. 熔化:物质由_态变成_态,熔化过程要_热. 2. 晶体:晶体熔化的特点是_;常见晶体有_、_、_、_等. 3. 非晶体:非晶体熔化的特点是_;常见非晶体有_、_、_、_等. 4. 凝固:物质由_态变成_态,凝固过程要_热. 5. 晶体有凝固点:凝固过程_热,_. 6.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凝固过程_热,_.,固,液,吸,吸热,温度保持不变,冰,萘,海波,金属,吸热,温度不断上升,石蜡,沥青,松香,玻璃,液,固,放,放,温度保持不变,放,温度不断下降,四、升华与凝华 1. 升华:物质由_态变成_态. 升华过程要_热. 2.

5、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干冰制冷、樟脑丸消失、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 3. 凝华:物质由_态变成_态. 凝华过程要_热. 4. 凝华现象:霜的形成、冰花的形成、雾凇的形成、雪的形成、灯泡内壁变黑.,固,气,吸,气,固,放,五、水循环与水资源 1.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通过_进入大气,通过降水回到地球;水蒸气遇冷_成小水珠或_成小冰晶. 2. 人工降雨过程:将干冰撒入云层,干冰_,从周围空气中吸热,空气中水蒸气_成小冰粒,小冰粒在下降过程中吸热_变成水,形成降雨.,汽化,液化,凝华,升华,凝华,熔化,本章重点考点(一) 物 态 变 化,1. 如图M4-1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熔化

6、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固态酒精是非晶体 B. 在-117 时,酒精处于液态 C. 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D. 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D,2. 冬天,将一块冰从-15 的室外拿进温暖的房间内,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 A. 冰立即熔化,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 B. 冰不会立即熔化,但冰的温度会逐渐升高 C. 冰立即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 冰不会立即熔化,冰的温度也不会升高,B,3. 如图所示,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C,4. 下列物态变化中都要吸热的是 ( ) A. 熔化、液化、升华 B. 沸腾、升华

7、、凝固 C. 熔化、升华、汽化 D. 蒸发、升华、液化,C,5. 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 A. 吃冰棒解热 B. 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 C. 烧开水时冒“白气” D. 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B,6.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 A. 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 B. 盛夏,冷饮杯外壁出现小水珠 C. 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 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

8、成冰花,B,7. 在沙漠中,可以利用图M4-2所示的方法应急取水,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 A. 熔化、凝华 B. 凝固、汽化 C. 汽化、液化 D. 熔化、液化,C,8. 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 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之一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型.,吸收,熔化,凝固,9. 今年举行的武汉马拉松吸引了两万多名国内外选手参赛. 如图M4-3为选手们通过武汉长江大桥时的情景. 半程马拉松距离约21

9、km,排名第一的选手用时约70 min,这名选手跑完半程马拉松的平均速度为_m/s. 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当天降雨量. 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干冰_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成小水滴或 _成小冰晶,下 落而形成雨.(后三空均物 态变化名称),5,升华,液化,凝华,10. 通过晶莹剔透的露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叶脉,这是利用了_(填“放大镜”“幻灯机”或“照相机”)的原理. 露珠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11. 六月初,琼岛连日持续高温,局部最高气温达到42.1 ,此温度_(填“高于”或“低于”)人的正常体温. 在

10、地面上洒水降温,是利用水_吸热.,放大镜,液化,高于,汽化(或蒸发),12. 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器材时,有“-2102 ”和“-20102 ”的温度计,小明提出不要使用量程为_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_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_.,-2102 ,-20102 ,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低于-2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 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做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

11、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_(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_.,先降低后升高,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撒盐后冰雪的熔点低于0 ,便于积雪融化,本章重点考点(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1.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自下而上,(2)当水温接近90 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

12、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M4-4所示),由图像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水的沸点为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97,小于,2. 在做“研究水的沸腾”分组实验时,各实验小组使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兰兰同学所在的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M4-5中A所示;梅梅同学所在实验小组由实验数据描绘出的水的沸腾图像如图M4-5中B所示. 两个实验小组从同一时刻开始对水加,热,从图像可知,兰兰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的水_(填“先”或“后”)沸腾,造成沸腾有先后的原因之一是_. 从图像还能看出,两个实验小组测得的水的_点不同,这与兰兰小组同学用纸板盖严烧杯口使烧杯内气压_(填“增大”或“减小”)有关.,先,水的质量不同,沸,增大,3. 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M4-6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_(填“会”或“不会”)沸腾,原因是_ _,同时还观察到烧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蒸气在杯口周围遇冷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成.,不会,水温达到沸点即不能继续吸 热(或没有温度差,不能继续吸热或不发生热传递),液化,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