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1309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冲刺复习 专题十三 生物的进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专题十三生物的进化1.(2016北京卷,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2.(2015山东卷,6)玉米的高秆(H)对矮秆(h)为显性。现有若干H基因频率不同的玉米群体,在群体足

2、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每个群体内随机交配一代后获得F1。各F1中基因型频率与H基因频率(p)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0p1时,亲代群体都可能只含有纯合体B.只有pb时,亲代群体才可能只含有杂合体C.pa时,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D.pc时,F1自交一代,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3.(2015安徽卷,5)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

3、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 C.42% D.21%4.(2014江苏卷,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5.(2014广东卷,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

4、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6.(2014北京卷,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7.(2015课标

5、卷,32)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A的基因频率为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B组 两年模拟精选(20162015年)1.(2016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有关种群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适应环境个体较多的种群进化

6、较快B.小种群进化速度比大种群快C.种群内个体间差异越大,进化越快D.个体的死亡对小种群基因频率变化影响大2.(2016陕西西安质检)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AA和aa的频率均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发生了隔离发生了基因突变发生了自然选择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 B. C. D.3.(2016陕西省宝鸡市九校联考)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只有生殖隔离才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自然选择导致突变并对有利变异进行定向积累C.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不会改变进化的速度和方

7、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4.(2016福建福州模拟)华南沿海发现了电白牡蛎,与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相比,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而长牡蛎的闭壳肌痕很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与环境作用无关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因地理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所以存在生殖隔离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有一定的差别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改变,牡蛎的进化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5.(2016山东临沂期中检测)下列与同源染色体联会无直接关系的是()A.三倍体西瓜植株一般不能形成正常种子B.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

8、分离比C.马和驴杂交的后代骡一般不可育D.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猫叫综合征的孩子6.(2016江西师大附中等期末)草甘磷是一些除草剂的活性成分,使用时需要加入少量的洗衣粉作为表面活性剂。一种特定的基因对草甘磷具有抗性,如果这个基因能通过基因工程转入农作物中,就能使农作物即使被撒到除草剂也能存活。为了检测转入农作物中的目的基因是否表达,某同学随机选取了对草甘磷敏感的植株(A、D)、对草甘磷天然具有抗性的植株(B、E)和转入抗草甘磷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F),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植株的生长情况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实验组叶面定时喷洒一定浓度的草甘磷溶液,对照组则不作任何处

9、理B.实验结果表明转入植株C、F的草甘磷抗性基因已成功表达C.自然种群中存在对草甘磷天然具有抗性植株(E)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D.长期使用草甘磷,将导致农作物中抗草甘磷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7(2015中原名校摸底考试)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生物,进行有氧呼吸C生物多样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不会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8(2015山东德州模拟)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A1%5% B0.

10、5%5%C10%10% D5%0.5%9(2015广东珠海统考)从起源上看,狗是人类在1万多年前,将捕到的狼长期驯化培育得到的。2013年1月,瑞典进化遗传学家Erik Axelsson和同事将狗的DNA与狼的DNA进行了对比,发现狗体内消化淀粉的基因比狼体内的相同基因活跃28倍。有关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与人类以及人类的饮食共同进化B在长期驯化过程中,狗的消化淀粉的基因发生了定向变异C在狗的驯化过程中,消化淀粉的基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D该现象说明了狗与狼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不同10(2015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

11、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正确的是()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B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D曲线乙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11(2015河南实验中学模拟)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某一亮氨酸被另一氨基酸替换。下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替

12、换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1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12(2015山东临沂模拟)有些动物在不同季节中数量差异很大:春季残存的少量个体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如此周期性的变化形成一个如瓶颈样的模式(为抗药性个体)。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生物进化的方向B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生物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用农药防治害虫时,其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是因抗药性害虫繁殖能力增强D害虫的敏感性基因频率逐年升高,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变化13(2015山西

13、临汾一中等四校联考)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原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种的形成必须通过a最终达到cB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b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实质D若环境变化后,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1114(2015北京朝阳区第一次综合练习)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不发生

14、进化C共生关系的两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可形成适应对方的特征D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5.(2016山东枣庄模拟)某地大白菜农田蜗牛危害严重,农民起初喷洒杀虫剂R控制虫害,但几年后效果不明显,于是通过放养青蛙来控制害虫,如图是几年中蜗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拉马克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_和_,若用其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出现,则蜗牛抗药性变异产生于杀虫剂R使用_(填“前”或“后”)。若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蜗牛抗药性的形成是_的结果。(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蜗牛从A点到B点发生了进化,其原因是_。从_点开始,农民开始放养青蛙控制害虫。(3)蜗牛还能被一些鸟类捕食。蜗牛壳上有条纹与无条纹的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的1 000只蜗牛,对存活的个体数和被鸟捕食后剩下的蜗牛空壳数进行统计,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有条纹(显性)无条纹(隐性)合计存活个体数178211389空壳数332279611合计5104901 000在这1 000只蜗牛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如果Aa的基因型频率为32%,则a的基因频率为_。由表中数据可推断,经多个世代后,该种群中_(填“有条纹”或“无条纹”)基因的频率将会增大。16.(20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