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1103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寻觅社会的真谛易错澄清练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先进的社会意识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点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先进的社会意识不一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3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点拨: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4适合上

2、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点拨: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和面貌。小题提速练6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为“土豪”添加新的释义:“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价值观的人。”这一释义体现了()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解析:选B依据“土豪”新的释义:“旧时地方上的豪强,即农村中有钱有势的恶霸地主,今也指富有钱财而缺少文化和正确

3、价值观的人”, 这一释义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决定于。C项与题意不符,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应该说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故本题答案选B项。7(2017山东济南模拟)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ABC D解析:选A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

4、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错误,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A项。8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哲学观点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就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 BC D解析:选C我国农村经济体制属于生产关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故符合

5、题意,可以入选;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走到今天,发展和改革高度融合,发展前进一步就需要改革前进一步,改革不断前进也能为发展提供强劲动力。这一观点()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对抗性矛盾的必然要求A BC D解析:选A在改革中发展,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正确;材料

6、强调的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没有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不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矛盾的必然要求,错误。10(2017山东日照模拟)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启动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这表明()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D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解析:选C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对上层建筑的调整,以使其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答案为C项;A、B两项与题目无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而非根本动力,D项错误。1120

7、16年5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指出,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从哲学上看,实施这一举措意在()A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C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社会制度D解决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矛盾解析:选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材料中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项说法错误,行政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而不是生产关系,排除;C项

8、说法错误,这一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变革现有的社会制度,排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122016年6月30日,公安部等12个部门发布关于改进和规范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列出了公安派出所不再开具证明的20类事项和应当或者可以开具证明的9类事项。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是因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积极作用党和政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引导全体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选择A BC D解析:选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选择,符合题意;社会

9、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是不科学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13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上述政策的哲学依据是()坚持判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应当扬弃旧事物中的合理因素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和动力A BC D解析:选C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对旧事物中合理的因素应该是予以保留,对不合理的因素应该予以摒弃,说法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是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排除;材料中“坚持农民主体地

10、位”说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加大创新驱动力度,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说明了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项。14201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三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指导,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树立群众

11、观点,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A BC D解析:选D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体现了先进的社会意识的作用,也体现了党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符合题意。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说法错误。不是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说的,不符合设问指向,排除。15习近平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引用古文来阐述“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下列古文所蕴含的哲理与这一理念相一致的是()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A BC D解析:选D坚持“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就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体现了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

12、,入选。说的是关于清正廉洁的问题,强调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16(2017山东枣庄一模)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艺术家的创作()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 BC D解析:选D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材料中雕塑艺术家的话告诉我们,艺术创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3、;故本题答案选D项。17. 0.015 0.04毫米,这是90后铣工张志坤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控铣项目中摘得金牌的精度,然而像张志坤这样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今天,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这是因为()A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B劳动群众是我国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C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方法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解析:选D仔细研读“我们呼唤工匠精神,呼唤的不仅是一个个技艺超群的职业英雄,更是一群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的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为什么要呼唤广大职工和基层群众“爱岗敬业、创新创业”,因为人

14、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故D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说法错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工作方法。大题规范练18(2017北京海淀区一模)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长寿企业普遍有一种共同的特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热衷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这种特质被称之为“工匠精神”。目前,我国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制造业大国,但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相当长的距离。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内资企业相对“短命”,近半数的企业年龄在五年以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我国不少企业一味追求“短、平、快”的即时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和产品的品质灵魂,从而造成企业“死亡率高发”。有专家指出,“工匠精神”本就是中华文化、中华精神和民族创造力的一种本然体现,是“工匠们”精益求精地实践、在本职岗位上无私奉献的结晶。比如庄子就说过“技进乎道”,“技”就是今天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应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当下,“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智造”强力迈进。为此,有人认为,即便在电脑控制、精密制造的后工业时代,重提“工匠精神”也不过时。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对“即便在电脑控制、精密制造的后工业时代,重提工匠精神也不过时”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