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1097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总复习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易错澄清练1文化继承等于文化传播。()点拨: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对本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侧重于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3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点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4继承是发

2、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5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就是文化的发展。()点拨:文化的发展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表现为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但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不一定是文化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只有健康的、先进的新文化取代落后的、腐朽的旧文化才是文化发展。小题提速练6(2017吉林长春模拟)中国书画大师范曾先生一贯倡导回归古典、回归自然,他笔下的人物从古代先哲大儒到野牧村童等都能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这启示我们()全面继承才能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新的水平中华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贴近社会生活才

3、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ABC D解析:选C中“全面继承”的说法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题干中的材料使人感受到守望祖国传统文化、关怀社稷民生的胸怀,体现了只有继承优秀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文化创新,说明贴近社会生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项。7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要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因为()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继承以文化积累作为保障传统文化是

4、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A BC D解析:选D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体现了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符合题意。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和精神境界,是因为传统文化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文化继承需要文化积累,但不是作为保障。说法错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不是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选D项。 8(2017江西上饶一模)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

5、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解析:选C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C项符合题意。A、B两项错误。D项中“只有才能”的说法太绝对。故本题答案选C项。9“身体发肤,受

6、之父母”“死后也要保有尊严”受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这说明()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内容要加以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会起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A BC D解析:选C“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死后也要保有尊严”等传统观念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因而应该予以改造或剔除,入选;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愿意死后捐献器官的人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较少,说明传统文化如果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入选;材料未涉及思想运动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7、,排除;材料未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排除。故选C项。10(2017贵州遵义模拟)身处快速发展的时代,道别变得频繁和寻常。30年前,父母亲朋、恋人对远行者的叮咛是“一定要写信来”;20世纪90年代后,离别的嘱托变成“常打电话”。如今,书信、电话、短信、电邮、MSN、QQ等方式总有一款适合离者抒发别情,道声平安。这表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传统习俗和思想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 BC D解析:选D材料强调的是道别方式的变化与发展,符合题意,故选D项。11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

8、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仍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 BC D解析:选A题中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题中强调体现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题中观点是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并没有涉及纵

9、向上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本题通过比较,找出传统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观点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项。12从2016年9月起,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开始使用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新修订的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超过30%。新版语文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增加古诗词是基于()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 BC D解析:选D新版语文教材重视古诗文学习、增加古诗词是基于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是基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符合题意。

10、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不是传统文化。与题意无关。故本题答案选D项。132016年春,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是一场传统文化盛宴。该节目充分挖掘了我国古诗词蕴含的文化内涵,采用与观众互动的形式,引导观众积极参与,广受关注。这节目“广受关注”的原因是()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该节目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要该节目勇于创新,形式新颖,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了电视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的功能,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A BC D解析:选B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充分挖掘了我国古诗词蕴含的文化内涵,采用与观众互动的形式,引导观众积极参与,广受关注,该节目之所以“广受关注”,

11、是因为该节目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要,勇于创新,形式新颖,激发观众的参与热情,符合题意。中“文化是世界的”,材料没有体现。说法错误,电视属于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是主要途径。故本题答案选B项。14(2017山东烟台模拟)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

12、、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时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A BC D解析:选B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史书典籍的记载,再到古诗文的浩瀚长卷,这说明家国一体的思想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在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排除;说法错误,家国一体的思想属于意识范畴,是一种精神力量,要在人们的社会实

13、践中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15“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这说明()A乱世出英雄,社会变革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B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解析:选B“伴随着每一次朝代更替,都会涌现出一批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说明了社会制度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项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A项错误;C项不为材料所体现,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社会制度更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而非文化发展对社会制度更替的影响,D项排除。

14、16“慕课(MOOC)”是近来涌现出的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促进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它的出现及发展表明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文化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使教育方式和手段发生重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发展A BC D解析:选C慕课是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这表明现代信息技术使教育方式和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正确;慕课是“为了促进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在互联网上的公开课程”,表明现代信息技术能促进文化的传承、传播与发展,正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是推动文化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错误;教育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排除。故答案选C项。17(2017山东济宁一模)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互联网与教育不断融合,在线教育日益火爆,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在网上找到为自己“量身定制”的课程,学习变得更为主动和灵活。这说明()科技进步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传承方式的变革“互联网教育”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在线教育有利于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A B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