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训练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1035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三部分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限时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选题明细表知识点题号及难易度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1(中)、2(易)、3(易)、4(易)、5(易)、6(中)、7(中)、8(易)、13(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9(易)、10(中)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1(易)、14(难)中华文化的力量12(中)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中国人于公元前4世纪发明了指南针,用来指示方向,也用来做占卜工具。著于公元前4世纪的鬼谷子一书就对这一发明进行了记载。热剩磁的指南针在

2、1040年已经被中国人制造出来,为航海所用。而西方的热剩磁技术,在1600年才被英国人威廉吉尔伯特“发现”。材料表明()中华文化在科技领域成就最卓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文化独领风骚、独树一帜西方文化发展一直滞后于中华文化ABCD解析:与史实不符;古书的记载使文化得以传承,说明史书典籍这一载体的重要性,符合题意;我国热剩磁的指南针的发明早于西方,体现了中华文化独领风骚,符合题意;不符合史实。答案:B2(2016合肥十校联盟联考)方言是文化社会信息的集合体,隐藏着诸多密码,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去运用。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

3、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能够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A B C D解析: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有利于丰富文学作品的内涵,但不能说其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说法不科学。题干侧重于中华文化的区域性而非民族性,不合题意。正确符合题意。答案:A3“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大部分是用汉字记录下来,流传后世的。”这表明了()A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

4、要让汉字成为世界通用的文字B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C汉字记录的内容博大精深D汉字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解析:A说法错误,C、D说法不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符合题意。答案:B4从下面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解析:将汉字成语与绘画结合起来,妙趣横生,显示了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答案:C5(2016衡水中学期末检测)电视剧琅琊榜在国内获得观众的一致称赞,登陆海外以

5、来也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除了精彩的剧情广受好评之外,剧中医女出身、精于药疗的靖王之母更是让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琅琊榜获得好评()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创新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与方式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A B C D解析:琅琊榜受到各国友人的狂热追捧,说明优秀中华文化丰富了世界文化:友人们在看剧时忍不住赞叹中医药的神奇和风采,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正确切题。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今时代的具体表现,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题干也不涉及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手段与方式的创新,不合题意。故选B。答案:B6(2

6、016石堰八校联考)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多次试验,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取得研究突破,引发世界广泛关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立足于社会实践基础上的医药文化创新具有重要社会和文化意义推进医药文化发展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才能成功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文化创新。屠呦呦从中医古籍中得到启发,取得研究突破,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符合题意;“首次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取得研究突破”,体现了医药文化创新的

7、重要意义,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A7(2016临沂一模)山东吕剧、云南的滇剧、闽南的高甲戏、池州傩戏、岳西高腔、安顺地戏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决定的以其鲜明的民族性而保持稳定不变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A B C D解析:中国戏曲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正确切题。中国戏曲最早是

8、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说明中国戏曲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正确切题。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观点错误。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观点错误。答案:D8(2016邯郸质检)2015年11月20日,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活动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此次联展既有彰显“京作”皇家宫廷艺术雍容风范和富丽华贵的京绣、彩塑京剧脸谱、京西皮影戏、京剧盔头制作技艺、北京绢人等“非遗”项目,也有体现燕赵之地古朴厚重、豪放大气的以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等“燕京八绝”为代表的廊坊市“非遗”项目精品。关于此次联展活动,下列认识正确的是()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

9、情感的集中表达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学艺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A B C D解析:此次联展既有非遗项目,也有非遗项目精品,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符合题意。既有彰显“京作”皇家宫廷艺术雍容风范和富丽华贵的京绣,也有体现燕赵之地古朴厚重、豪放大气的景泰蓝等,体现了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符合题意。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说法错误。答案:B9元稹诗有句云:“狮子摇光毛彩坚,胡腾醉舞筋骨柔。”胡舞风行于唐代朝野,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

10、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告诉我们()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 B C D解析:材料强调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传播,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入选;与材料角度不对应,排除;胡舞的传入引起了中土乐舞的变革,对中国后来的舞蹈和戏剧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符合题意;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排除。答案:C10杂技是我国最早面向世界舞台的民间艺术。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茶、扇、服饰、戏曲、秦俑、中国画等都被纳为杂技创作题材,使杂技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知识性、趣味性兼备。

11、观众欣赏杂技,不仅可以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体味到新的时代气息。杂技艺术的发展说明()面向世界的文化才能不断得到发展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成就其博大精深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A B C D解析: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又要以我为主,立足于传统,进行创新,说法错误。杂技艺术最早面向世界,能够广泛吸收各种题材,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正因为这种包容性,使杂技有情节、有故事、有人物,知识性、趣味性兼备,成就其博大精深,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在杂技艺术家的开拓下,杂技艺术得到不断发展,体现了实践推动了文化创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文明的

12、意义,不符合题意。答案:B11(2016武汉高中联考)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台湾地区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66年实现这次世纪握手的文化原因在于()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着各个方面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A B C D解析:海峡两岸同属于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两岸领导人能够跨越66年实现世纪握手,显示了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

13、主义,说法不正确。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B12(2016江西七校联考)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该教材()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A B C D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丰满形象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14、,符合题意。该教材流畅易懂、精妙优雅,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符合题意。题干侧重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涉及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不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公元前2 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创造出12根律管。夏代曾有许多少数民族到夏王朝来表演乐舞。周朝设有专门掌管少数民族音乐的官吏。魏晋南北朝是各民族音乐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诗歌,如敕勒歌等都是音乐史上的优秀作品。材料二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音乐体系上,有的只采用一种音乐体系,如藏族、壮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有的同时采用两个或三个音乐体系,如哈萨克族和塔塔尔族采用中国音乐体系和欧洲音乐体系,维吾尔族采用中国、欧洲和波斯阿拉伯三个音乐体系。(1)材料一、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解析:第(1)问,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2)问,结合材料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角度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答案:(1)中华音乐文化,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开始,历经几个朝代的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音乐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