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026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专版)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古代诗歌四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古代诗歌四首,认一认 臨临 觀观 滄沧 島岛 丛叢 豐丰 蕭萧 漢汉 燦灿 楊杨 盡尽 龍龙 與与 懸悬 舊旧 看图,读一读,拓展知识 话曹操父子 纵观历史,曹氏父子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还是在文学创作方面,都是颇具才华的。 首先是曹操,他通过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其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植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曹丕的作品,今存魏

2、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还著有典论,其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古代诗歌意象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例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又如,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柳树: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例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愁别绪。例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文化常识 秋天

3、之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表示秋天的是“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指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汽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得名。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

4、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1下面是中国传统书法楷书、隶书、行书三种书体的“母”字。看图回答问题。,(1)“母”字第二笔、第三笔分别是_ 、_。 (2)行书为了连笔的方便,常常会对汉字笔顺稍作调整。上面的行书“母”最后两笔就调整为_、_。 (3)在上图最右侧的田字格里,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母”字。,丶,丶,D,C,4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随君/直到/夜郎西 C次北固/山下 D断肠/人在/天涯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诗人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出一种吞吐日月、包藏万物的宽广胸襟和伟大抱负。 B闻

5、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就选取了两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B,D,C次北固山下以归雁传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烘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象和作者急于归家的欢快心情。 解析:“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象和作者急于归家的欢快心情”表述错误,这首曲抒发了游子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愁。,6.根据提示默写诗句。 (1)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涌动、山岛高耸兀立的句子是:_,_。描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_,_;_,_。 (2)闻王昌龄左迁

6、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及奇特的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怀之情的句子:_,_。,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终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描写江面宽阔,风帆高悬的壮丽景色的句子是:_,_。表现诗人思乡愁绪的句子是:_?_。 (4)天净沙秋思中以乐景写哀情的句子是:_。卒章显志,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7(山西中考)杜甫有句名言曰: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若惊人,须

7、要炼字。下面的对联别出心裁,上联中的“读”字,人格化地活现出水中景。请你在下联中填写一个动词,与“读”相对,拟人化地表现出山里的情趣。,水清鱼读月 山静鸟 天,C,解析:何:多么。,9用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描写一下曹操东临碣石所观之景。(80字左右) 示例:站在碣石山上,看到沧海水波汹涌澎湃,波涛阵阵,山岛高高的耸立在水中,感受着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山岛上丛生的树木郁郁葱葱,奇异的花草随风招摇。萧瑟的秋风阵阵吹过,大海上的浪花不断涌起,让人不由得感慨万分。,(二)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回答下列问题。 10春天的景物很多,诗人为什么单单选取“杨花”“子规”来写?说说你的理解。 “杨

8、花”漂泊不定,给人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啼鸣,暗含悲哀伤痛之情。诗人选取这两种景物,渲染了哀伤的氛围,寓情于景。,1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题中“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谪,降职。这首诗是诗人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后,为友人所作。 B“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表明时间,同时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C“我寄愁心与明月”借景抒情,诗人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D本诗通过对早春事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关爱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官场不重用人才的不满。 解析: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可知,本诗描写的是暮春之景。,D,(三)读次北固山下,回答下列问题。 12赏析“海日生残夜,江

9、春入旧年”中的“生”和“入”的妙用。 “生”和“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使描写的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中,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13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不少于50字) 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江上和风正顺,一叶白帆端端正正地悬于船头,带着船向前驶去。,(四)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列问题。 14这首小令写景主要运用_手法,渲染了一种_气氛。 1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暮秋图, “枯”“老”“昏”等字眼使浓

10、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中,“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以乐写哀,反衬游子的思乡愁绪。,白描,凄凉(悲伤),B,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6诗人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_,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_图。,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千里蜀江

11、行旅,17请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 示例:这句的意思是: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构思可谓巧妙。,18古诗中多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来表情达意,如古诗中的“秋”大部分是“秋风萧瑟”“枯藤老树昏鸦”这样的意境。你笔下的秋是什么样的呢?请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段文字。(100200字) 示例: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金黄的落叶、漫山的红枫都无法言尽她的壮美。秋天是一个收获喜悦的季节,无边的麦田、飘香的果园都不足以形容她的慷慨。秋天又是一个生命成熟的季节,经历过耕耘、风雨、日晒、劳作,生命以一种饱满的姿态和对生活更为虔诚的态度来审视这个世界,这使我们更加感念自然、感怀岁月。我爱秋天,爱她的美丽、丰饶与睿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