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1004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 百 草 园,到,三 味 书 屋,第一课时,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片宽阔的原野,在这上面,你可以种植世界上所有的花草,可以放飞所有的希望,可以播撒一生的幸福,可以荡漾一生的笑意。童年是美好的,只要有一颗敏锐易感的心,童年的一切都会深深留在心中。今天,我们来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先生童年的记忆。,导入新课,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作者简介,课文标题用“从到”两个介词有以下的含义: “百草园”“三味书屋”点明全文记叙的两个地

2、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 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 表明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文题解读,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段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分别概括大意。,(一)整体感知,新 课 讲 授,课文第1至8段写的是作者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第9段是过渡段。第10至24段写的是作者回忆儿时在三味书屋中的生活。,有趣的景物。有趣的故事美女蛇的故事。有趣的活动雪地捕鸟。,2.百草园是“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

3、面?,1.第2段中,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哪些景物?分别从什么角度、哪些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二)研读赏析,景物:静态的景物:如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动态的景物: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 角度:视觉、听觉、味觉。 顺序: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的顺序。,2.第3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起过渡(或“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对百草园的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关于百草园中有关传说的叙述上去。,3.写美女蛇的故事属于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了一些教训,悟出了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4.“

4、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似乎”表示对自己的印象不能完全肯定,“确凿”则是完全肯定的语气。有矛盾吗?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不矛盾。“似乎”是因为不相见已经七八年了,印象模糊;“确凿”是因为童年生活快乐而难忘记。,5.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写了捕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运用了哪些动词?有什么作用?,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露”“支” “撒”“系”“牵”“看”“拉”“罩”。准确、生动、准确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同时也从捕鸟活动中表现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

5、园,却乐在其中。,6.“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中,三个“也许”的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表明童年的鲁迅在推测离开百草园的原因。表现出了童年的鲁迅对百草园深深的眷恋和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恋恋不舍的感情。,1.背诵并默写课文第2段。 2.预习后文,准备下节课进行分析。,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同学们,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童年鲁迅在百草园中的生活。百草园确实是一个乐园,在那里,鲁迅可以尽情地玩耍,可以肆意挥洒自己的欢声笑语。可是,人总是要长大的,不可能一直待在那个乐园里。今天的这节课,我们

6、就来了解鲁迅在三味书屋中的学习生活,看看这一时期的鲁迅与之前有何不同。,导入新课,1.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问题探究,新 课 讲 授,学习环境:呆板(黑油竹门,匾,画)。 学习生活:单调枯燥:(正面描写)教学内容单调难懂,只读书、习字、对课,古书难以理解。 教学方法:死板,发问遭禁止,要打戒尺、罚跪。 教书先生:方正、质朴、博学,严格中有和蔼、开明的一面好学、追求探索知识。 思想感情: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批判。,2.作者对寿镜吾先生是什么态度?,他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先生。打戒尺、罚跪是私塾教育管理学生的方

7、式。有戒尺、有罚跪规则而不常用,说明他对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持保留态度,也反映他对学生的开明思想。 鲁迅对先生主要是敬慕,对他渊博的知识感到信服。同时,鲁迅也很爱他,因为学生虽然很顽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3.这一部分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什么特点?,表现出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枯燥无味。,4.“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于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看法:对比关系: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陈腐的生活相对比,百草园的生活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泛的生活乐趣;而三味书屋的生活则妨碍了儿童身心的发展,表现了儿童对它的厌恶。,衬托关系:用自由快乐的百草园生活来衬托枯燥无味的三味书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和谐统一的关系:贯串全文的,是甜美的快乐的回忆,是对自然的爱和对知识的追求,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也表现了儿童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课堂小结,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预习第10课。,课后作业,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 第4讲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课件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过关检测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小结与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小结与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第12讲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课件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课时跟踪检测(十二)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西方的政治制度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小结与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小结与测评课件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及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新人教版
  •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第11讲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课件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