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987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综合检测二 岳麓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综合检测(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湖南荆州质检)据研究,南北朝中期,政府在对手工业者的管理上,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说明()A.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B.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C.盐铁官营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D.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解析:B材料涉及政府对手工业的管理,并未涉及民间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结合,故A项错误;据材料“出现了雇佣工匠制度和番役制度”可知相对于工

2、匠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而言国家对工匠人身控制有所松弛,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盐铁官营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官营手工业者由籍匠变为丁民,故D项错误。2.【新题速递】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为“头枕三河(主要指关中地区),面向西北(草原地区)”,而到了唐(安史之乱后)宋则变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这是因为()A.政治中心的南移B.经济政策的改变C.四大发明的应用D.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D结合题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唐宋以来经济发展趋势由原来的面向西北内陆转为面向东南沿海,这主要是因为唐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为D。3.徐光启在海防迂说中说:“厉禁(海禁)之后,又负其资而

3、不偿,于是倭舡至而索负,且复求通,奸商竟不偿,复以危言撼官府,倭人乏食,亦辄掳掠。”徐光启认为倭寇形成的原因之一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B.明朝采取闭关政策的影响C.日本武士道精神形成 D.奸商借海禁拖欠日商货款解析:D材料的核心信息是海禁政策实行后,奸商借口海禁,不付给日商货款,日商索取,奸商借口日本前来掳掠,以危言吓官府,故答案为D项。4.(2017湖北黄石调研)“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载于1882年9月申报)。材料反映了()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社会各界支持股份

4、公司发展C.新型经营方式逐渐被国人接受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解析:C材料“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表明国人对工商业的看法发生变化,故答案为C项;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才开始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经济政策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项排除;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利润,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下,企业利润“很高”与史实不符,故D项排除。5.(2017黑龙江大庆质检)“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是在中国最好的宣教士,每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由帝国他处走过上海,可以看到美丽的建筑、整洁的街道、燃着电灯和瓦斯灯;可以看到机器、自来水、电报

5、、电话、火轮船、公园。在这里所得到的印象,必然多少传到内地去”。材料说明租界是()A.中国人认识西方文明的窗口B.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C.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最佳通道D.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的集中呈现解析:A材料体现了近代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集中展现了西方文明,故答案为A项;租界的确是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跳板,不过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租界是中国与世界建立联系的非常态通道,而非最佳通道,故C项排除;材料展现了西方经济近代化的成果而非政治文明成果,故D项排除。【新知生成】 租界是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租界按照西方国家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和社会管

6、理模式的集中体现。租界成为中国认识西方国家文明的窗口,租界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6.(2017广东珠海摸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根据孙中山“节制资本”的思想,开始创办国家垄断企业,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的领域,如能源、军工、航空等,到1936年已经形成了规模优势。从客观角度看该做法()A.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模式C.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D.践行了节制资本的思想解析:C20世纪20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因而中国发展国家垄断企业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国家垄断企业是致力于民营资本无力或不适合经营

7、的领域,因而不会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故A项排除;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是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的,故B项排除;践行节制资本的思想是发展国家垄断企业的主观目的,非客观效果,故D项排除。7.1956年陈云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国家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市场调节只是从属的、次要的和补充的部分等。陈云的这些提法表明()A.成为了中共八大决议的内容B.是中国探索符合国情的经济道路的表现C.社会主义制度得以最终确立D.国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解析:B材料的核心是1956年陈云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突出了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道路探索,故答案为B项。8.下表记

8、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时间事件1566年跟随其表兄霍金斯从非洲贩卖黑人到南美。偶尔袭击葡萄牙商船1572年怀揣女王发的“私掠许可证”,在南美和大西洋抢劫西班牙运输队1588年协助英国海军大败西班牙舰队,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德雷克通过贩卖黑奴、海盗活动等成为“当时英国出身寒微青年的偶像”,可知当时的英国推崇这种侵略扩张行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故答案为A项;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是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影响,故B项排除;早

9、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且与材料中殖民扩张和掠夺关系不大,故C项排除;16世纪是资本主义起步发展阶段,尚未成为世界主流经济,故D项排除。9.新全球史:“工业巨头和企业家简直富可敌国,其强大的实力使军事贵族和其他传统的特权阶层黯然失色。接下来是中产阶级在工厂与矿山中辛苦工作的劳工大众形成了新的工人阶级。”该材料直接反映了工业革命()A.推动了经济转型B.造成了阶级分化C.加速城市化进程D.激化了社会矛盾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工业革命产生了富可敌国的工业巨头和企业家、中产阶级以及工人阶级,而原来的军事贵族和传统特权阶层则黯然失色,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的分化,故选B项。10.【经典题】 十月革命

10、胜利后初期,苏俄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是19181921年发行的纸币,纸币上印有多种文字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24年末,该纸币几乎完全被排挤出流通市场并于1925年停发。关于该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发动社会革命需要而发行B.因流通市场逐步恢复而遭排挤C.因违背计划经济模式而终止D.其历程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解析:B流通的货币是19181921年发行的,应是应付国内战争需要,故排除A项;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恢复了市场流通,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这种带有强制性流通色彩的纸币便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选择B项;当时计划经济尚未开始执行,故排除C项;其历程

11、反映了经济管理模式的变化,并非政治斗争,故排除D项。11.(2016山西四校联考)有人指出,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这是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筹划好的如意算盘,而且美国成功地让世界各国纷纷钻进自己设计的“圈套”之中。材料揭示了美国()A.提出马歇尔计划的用意B.实现全球霸权的前提C.是经济全球化的中心D.充分利用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解析:D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急需恢复经济的时机,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从而达到“让世界经济为美国经济服务,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为美国人打工”的目的,D项符合题意。12.全球化:起源、发展

12、和影响一书指出:“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迷惑。”对材料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全球化加剧国际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B.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D.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解析:D从材料中可知,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移民进入“全球化城市”,与其他国家的人互相接触,互相了解,思想相互影响,可能会改变自己原有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3、一1902年,清政府上谕称“我朝大清律例一书,折衷至当,备极精详”,但也不得不承认“为治之道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况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同时还要求各出使大臣“查取各国通行律例,咨送外务部”此后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规包括10余类,近20项,其内容涉及工商综合类、商标、矿冶、铁路、金融、商品赛会、度量权衡、经济社团以及奖商章程等诸多方面。如商人通例界定了商人的身份和他们的权利、义务。商标注册暂拟章程规定“如有侵害商标专用权者,准商标主控告,查明责令赔偿”。破产律注意维护债主的利益。大清国矿务正章规定外商“概不准收买矿地”。奖励华商公司章程规定“官商绅民

14、投资兴办公司,凡能集股五十万以上者,按集股数额多寡,给予不同奖赏,集股五千万以上者奖励头等顾问官,加头品顶戴,赐双龙金牌,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官”。对于清末经济法规的制定,“预备立宪”公会在肯定其“椎轮筚路,厥功至钜”的同时,也指出“政府颁布商事法令,每不与商人协议,致多拂逆商情,是非不足以资保护,而较多窒碍”。朱英论清末的经济法规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美、欧各国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社会改良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事务。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的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

15、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经济法规颁行的背景及政治影响。(15分)(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20世纪初中英两国立法的主要区别及启示。(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西方文明的影响等;第二小问要从其在政治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角度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中英两国立法的侧重点、是否体现民意、是否符合民主程序等角度说明;第二小问注意从历史发展潮流、社会公平、发展民主政治的重要性等角度展开。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的推行;西方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