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98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5.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总结课件 岳麓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总结,问题整合,通史坐标,学科素养,通史坐标 强化时间 把握趋势,问题整合 中西对比 阶段特征,1.专题整合:中国历史上主要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两种基本政治制度。分封制是周王分封诸侯的一种制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西周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从秦朝到清朝,历朝统治者都在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

2、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后由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制度徒有虚名。 (4)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三大民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中西对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历史背景分析能力,学科素养 突破方法 提高素养,【典型例题】 (2016天津卷,14,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

3、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思维过程】 1.明立意: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及背景。 2.用所学: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3.获信息:“原因”据材料二中“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从近代中国大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及政府开展的自强运动角度概括;“时代背景”为在西方侵略下,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答案:沿海和条约口岸贸

4、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方法讲解】 背景与原因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也是设问的最常见形式,解答此类试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背景与原因:背景是指影响历史进程的所有因素,既包括促进历史进程发展的因素,也就是“原因”;也包括阻碍历史进程发展的因素,因此,“背景”的内涵比“原因”更加丰富。 (2)分析背景与原因应该掌握基本的格式,很多试题就可以套用这些格式,从而使答案更加完整: 从背景与原因的结构讲,可以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因素。 从背景与原因的主次讲,可以包括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或者内因、外因;或者必然因素、偶然因

5、素。,【针对训练】 1.有学者对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每年数百个讨论的议题进行统计发现,涉及中国或中国共产党的议题,19451948年每年只有45个,而1949年便陡然增加到70个。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政局变化 B.“冷战”重心东移 C.朝鲜半岛分裂 D.意识形态相同,解析:A 19451948年中国处在国民党统治之下,1949年国民党统治被推翻,新中国成立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国共产党的议题增多,A项正确;“冷战”的重心一直在欧洲,B项错误;朝鲜半岛分裂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涉及中国或中国共产党的议题增多无关,C项错误;双方意识形态一直相同,D项错误。,2.(20

6、16湖南常德一模)1954年10月5日,董必武向中共中央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提出:应加紧在中科院设立法学研究机构,建议由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担负具体筹备责任。此报告的背景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国家正在准备制定新的宪法 C.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急需法律保障 D.中央提出了发展科学文化的“双百”方针,解析:C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故A项错误;宪法应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而不是材料中的“中国政治法律学会”,故B项错误;1954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阶段,特别是经济建设需要法律保障,故C项正确;“双百”方针于1956年提出,故D项错误。,3.(2015

7、四川卷,8)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解析:B 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从材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准备要坐牢”可以看出社会舆论并不开放,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底,C项排除。从材料“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仍然没有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后,既有赞誉又有批评,说它“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批评的言论明显体现了“左”倾思潮,所以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左”倾束缚亟待突破,B项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