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93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6.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课件 岳麓版(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单元 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知识主线,单元主题:本单元主要讲述西方人文精神发展演变的过程。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起源、复兴、发展和成熟的历史时期,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涵,但都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主张以人为中心。 主要表现: (1)人文精神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智者运动的产生是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2)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发展:14、15世纪以来,面对教会的反动统治,人们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先后发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基本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和腐朽统治。 (3)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发展:17、18世纪的启蒙

2、运动高举科学与理性的大旗,把人文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启蒙思想成为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强大武器。,考点1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与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主干知识整合,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抓主干,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 夯实基础,一、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1.自然哲学 (1)代表人物:泰勒斯,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 (2)影响: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 (1)产生条件 政治: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 高度发展。 经济:古希腊奴隶制工商业的繁荣。 社会:公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3、思想活跃。 (2)代表人物: 。,民主政治,普罗塔哥拉,(3)主要观点 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 、人的决定作用。 人是万物的尺度。 (4)评价 积极: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 (1)时代背景:雅典社会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导致社会价值尺度不一、道德沦丧。 (2)主要观点 认识人自己。 知识即 。,人的价值,美德,(3)影响 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的学问。 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

4、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亚里士多德 (1)主要观点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最大哲学贡献:创立了 。 (3)影响: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逻辑学,人,二、文艺复兴 1.兴起背景 (1)经济:意大利工商业城市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根本原因) (2)阶级:资产阶级形成并逐渐成长壮大。 (3)思想:基督教会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处于蒙昧状态之中。 (4)文化: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 (5)外因:造纸术与印刷术传入欧洲,便利

5、了文化的传播。 (6)直接原因: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2.特点:借助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表达资产阶级的思想。 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核心思想: 。基本内涵: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人文主义,5.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人文主义,蒙娜丽莎,西斯廷圣母,画圣,现实主义,6.影响: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 7.不足: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程度不够。,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1)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2)

6、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3)强调人的价值,崇尚人的理性,追求思想自由。 (4)重视知识作用,强调好学深思,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5)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尤其是知识修养。 2.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1)相同点:都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2)不同点 目的:孔子的目的是恢复周礼,为奴隶制度服务;苏格拉底的目的是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制。,重理解,主张:孔子的主张有“仁”“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苏格拉底的主张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7、”“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影响: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苏格拉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特征 (1)人文主义首先是一场文化运动,集中于人文学科,人文主义者推崇古典文化并将其作为仿效的典范。 (2)主要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人文主义的实质是强调人、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突出人的优越性。 (4)人文主义肯定人的现世生活,要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的伦理观。 (5)对教会和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和对人性的扭曲。,要点史料探

8、究 研习史料 探究重点,主题一 人文精神的滥觞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问题】比较材料一、二,指出苏格拉底对古典人文主义内涵的拓展,并说明其拓展的主要目的。,【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本题实际要求回答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观点和影响,要注意对比两则材料回答“内涵的拓展”,根据所学回答“ 目的”。 (2)联所学,找关联:普罗塔哥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典型代表,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了人的地位和决定作用,他否认世间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忽视了道德的约束,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和“认识你自己”,强调知识、美德作为个人存在价值的重要内涵。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

9、门研究“人”的学问。 (3)提信息,找关键: 表明智者学派主张个人的感觉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主观意志和 作用。 说明苏格拉底强调知德合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答案】 内涵拓展:(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到)关注人的美德,注重改善人的心灵;重视对人的教育。 目的:培养公民的道德价值观,拯救城邦(克服直接民主制的弊端)。,【深化拓展】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比较,主题二 文化的复生与新生文艺复兴,【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015广东卷,38)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文艺复兴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解答】 (1)明

10、问题,找方向:第(1)问,“社会思潮”依据材料一中“中世纪后期”“西欧”“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等信息可知是人文主义思潮,“历史背景”紧扣时间“中世纪后期”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第(2)问,考查对观点的理解,实际要求分析文艺复兴的实质。 (2)联所学,找关联:十四五世纪文艺复兴的先驱们反对神性,强调人性,追求财富,追求现世幸福,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冲破天主教会神学观念的束缚,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3)提信息,找关键: 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潮。 反映出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

11、1)思潮:人文主义。背景: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2)理解: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缚,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思想。,【深化拓展】 人文主义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思想方面: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赞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2)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 (3)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文学艺术成为人类文学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4)自然科学方面: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2.消极方面 (1)对人文主

12、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文艺复兴时期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全人类普遍的人性,掩盖了资产阶级和人民的对立。,主题三,古代中西思想对比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2)材料反映了东西方先哲都重视“人”,他们关于人性的主张有何不同?,【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和苏格拉底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两人的主张,对比得出结论。 (2)联所学,找关联:孔子主张“

13、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最基本的“爱人”,主张以爱人之心构建与调节和谐人际关系。苏格拉底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这种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是欧洲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3)提信息,找关键: 说明中国古代儒家突出社会伦理的重要性,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人,即“社会”的人。 说明古希腊学者从宇宙本原角度论述人文精神,强调“个体”的人。 【答案】 (1)主要内容:仁、礼、中庸。地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2)西方先哲强调“个体”的人;先秦儒家强调“社会”的人。,【深化拓展】 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古希腊先哲

14、的思想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强调了人的尊严和价值。但人文思想并不是西方独有的,孔子倡导“仁者爱人”,孟子的“人性善”,荀子的“人性恶”,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等等,无不关心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孔子把“礼崩乐坏”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所以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的学说,“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认为,要治理好城邦政治,就要改善人们的灵魂,培植好公民,以德教人,以德治人。,2.不同点,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 教材补缺,角度一 古代中西法制思想的比较,【典例1】 (2015全国卷,40)阅读材料,回

15、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

16、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试题定位】该题重在考查考生对中国与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综合把握能力。法律与伦理道德是两套基本的社会规范体系,在此问题上,中西方并无二致,但在侧重点上略有差异。中国更为强调道德伦理,西方更为强调法律至上,由此形成两种不同的法律传统,该题的命制是这一差异的集中体现。,【试题分析】 第(1)问,要求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实际上要求回答两者不同的法制观念。中国的国家特征是强调血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