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3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75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3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3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3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3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3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3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高考讲座3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教师用书新人教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高考讲座(三)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卷非选择题突破环 节 一高 考 第 40 题 规 范 答 题 讲 评1题型特点(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特点。(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导向明确,命

2、题形式新颖,能指引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和对历史某一问题的思考,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较多的题型。2方法技巧(1)紧扣主题,注意递进式非选择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解题时要特别注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序地推进,设问之间的答案互相关联,前一问对后一问有直接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的答案。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2)注意解答顺序和思维逻辑顺序。解答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解答第一问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考,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同时,要注意思维的逻辑程序

3、,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楚。如果是一则材料多个设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养。高考示例(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卞孝萱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

4、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张海鹏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

5、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解题技巧本题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演变为主题设计命题,是一道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设问直接明了,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解答此类题目应注意:(1)根据设问阅读材料,涉及两个历史现象的分析比较点,分析其异同点,注意前后两者的继承与发展。(2)紧扣主题运用回答历史特点和启示类设问的方法技巧,从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性质、影响、评价等方面寻找历史的共同性与特殊性,注意多角度思考问题。(3)按解答顺序进行时空转换,确立比较的角度,根据题意确立比较点。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把收集到的零散的信息根据设问进行组织组织答案。表述时注意比较点的提

6、示语。解题思路第(1)问的第一小问首先根据所学知识明确孔孟儒学、汉代儒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孔子、孟子和汉代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然后指出两者的不同所在。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特有的内容即可。第(2)问,首先明确“共通之处”的含义,即共同之处;然后根据材料中“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等概括出他们的共通之处。第(3)问应辩证地阐释,从发展、继承等角度回答。规范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7、。(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运用演练1.(2014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

8、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潘吉星宋应星评传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

9、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解析第(1)问,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天工开物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从材料一信息“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入手,联系明清时期科技发展特征回答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回忆教材知识,结合牛顿钻研科学,在前人科技成果基础上取得重大突破等知识回答牛顿科技成果的特点。从二人所处时代特

10、征入手,结合二人的活动概况分析“出现的背景”。第(2)问可以从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和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入手,联系当时中西经济生产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分析回答。答案(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高考试卷每一个小问题后面都标有相应的分值,根据近几年的经验,文综试卷一般都

11、是按要点采分,考生回答的要点不可能和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应该尽可能全面,如果把考生组织的答案看作数学上的“集合”,那么这个“集合”里包含的“要素(得分点)”一定要多,尽可能使这个“集合”与标准答案的“集合”形成“交集”。试题设问会做与否都要敢于回答,除了感觉明显回答错了,一般也不要划掉,因为回答不准确的部分不影响正确部分的得分。评卷者是来“给分”的,不是来“扣分”的,只要你的答案中有“得分点”,不会因前面的错误而受到“株连”。高考示例(2015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

12、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

13、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解题思路解答非选择题应注意分值,按分值作答,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说明要点多,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审材料材料一选取孟子中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强调权力不能干预执法;材料二选取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而进行辩解的材料,苏格拉底强调法律至上。孟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的东西方先哲,要求横向比较孟子和

14、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并概括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体现了高考强化综合能力考查的命题趋势按分值审设问第(1)问,孟子的法制观念5分,结合材料“抓起来”“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概括归纳;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5分,结合材料“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城邦将无法存在”等信息概括。第(2)问15分,社会背景12分,历史价值3分。“社会背景”要从两位哲人所处时代的特征入手,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每个方面各2分。“共同的历史价值”,其实是要找出两位哲人的法制观念的影响

15、及价值,三个方面各1分规范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运用演练2.(2013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