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19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三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整合提升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1起源:古希腊先哲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2复兴:文艺复兴中的思想巨人,以自己的作品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在经历了千年中世纪的压抑后再次兴起。3发展: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先定论”,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

2、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4成熟:启蒙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封建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神圣不可侵犯,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针对训练1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是在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

3、现分权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封建王权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体现的是理性主义,故D项正确。答案:D二、近代欧洲三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1兴起原因: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2各自特点: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旗号,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宗教改革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3共同影响: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4、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备。针对训练2蒋百里在欧洲文艺复兴史中说,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同流而异趋”“二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方法上二者都大力主张借古变今B异趋指二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C同流指二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D在评价体系上二者对教廷褒贬不同解析: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宗教改革则是在宗教外衣下发动的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政治运动,后者并未体现出借古变今,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这句话可知异趋是指两者在道德观方面的不同,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主张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

5、化,宗教改革则依然坚持宗教信仰,说明两者都带有复古运动的色彩,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反对罗马天主教廷的黑暗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C一、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异同1相同点。(1)都重视关注人与人类社会。(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民的根本。2不同点。项目儒家思想古希腊人文精神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强调社会中的“人”,强调每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特别强调人的“个体”,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重视伦理道德,对维护封建专制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强调人的平等,为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将社会

6、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充满理性与激情,关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针对训练3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他们所述的共同目的是()A重视对人自身的研究B强调教化对人的作用C实行民主政治D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解析: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对人的教化,故A项错误;“人性之善也”“善是人的内在灵魂”说明二人都强调教化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民主政治,故C项错误;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不符合题干材料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答案:B二、欧洲启蒙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19世纪末,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进化论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

7、宪制。2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3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按照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4新文化运动时期,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针对训练4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专制阴影的笼罩,朝着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专制的阴影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C学习西方资产阶

8、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北洋政府时期指19121927年间,“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应该对应“回归”,故A项错误;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应该对应“再选择”,故B项错误;19121927年间未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故C项错误;“接受”指的是利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推动民主共和的实现,即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民主和科学,故D项正确。答案:D比较归纳类非选择题答题模板真题展示(2015全国卷)(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

9、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他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

10、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审题模板审设问知识角度:孟子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两者思想背景及其历史价值设问方式: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其他限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审材料关键句: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和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课本知识

1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及影响;苏格拉底思想的背景及影响阅卷分析我来阅卷找错分析审题序号答卷抽样阅卷评析正确答案满分规则答题角度不正确:没有从“两种法制观念”找背景,而是从其他角度组织答案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1.答题角度:明确设问,即明确比较对象,忌脱离设问,盲目回答答题角度不全面:仅从对法制方面的影响回答,未从对人类思想发展的角度回答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答题范围:此类题

12、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回答,从相同点或不同点等角度组织答案1理想国。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的,共分10卷,其篇幅之长仅次于法律篇,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中期的作品。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2马基雅维利主义。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14691527)是意大利政治家

13、和历史学家,以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著称于世,马基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它通常分为高马基雅维利主义和低马基雅维利主义。高马基雅维利主义的个体重视实效,保持着情感的距离,相信结果能替手段辩护。低马基雅维利主义易受他人意见影响,阐述事实时缺乏说服力。高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比低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更愿意操纵别人,赢得利益更多,更难被别人说服,他们更多的是说服别人。但这些结果也受到情境因素的调节。3莎士比亚作品反映的人文主义精神。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点:消灭封建割据,实行资产阶级开明君主的专制制度,巩固国家的和平与统一。他的喜剧绝

14、大部分以爱情为主题,赞美现实生活,肯定人的力量和价值,提倡个性解放,主张男女平等和恋爱婚姻自由,歌颂忠贞的爱情和友谊。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讲述彼此一见钟情、深深爱慕的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的逼迫下殉情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冷酷无情,赞美了纯洁而伟大的爱情。哈姆雷特奥赛罗等悲剧,揭示出人文主义思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对人的力量的赞扬。4赎罪券。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之后,就失去了上帝的宠爱,谁想要重新获得,就必须悔罪做善功以赎罪,这样才能获得“免罪罚”。天主教还认为,每个人的能力有限,须靠耶稣救赎之功。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是无限的,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

15、劳,形成了教会的“功劳宝库”。个人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补之。教皇和主教对教徒施行“大赦”,即以此说为依据。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以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这成了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导火线。16世纪60年代,售卖赎罪券的做法被废止,但“免罪罚”的原则仍保持不变。5九十五条论纲条陈的反对意见。马丁路德在他的九十五条论纲中条陈的反对意见分为三层。首先,关于近事,反对为了罗马重修圣彼得大教堂而大卖赎罪券。路德指斥说:“那座大教堂是个填不满的窟窿,整个基督教世界的进账都填进去了。”其次,他反对这样的观念认为教皇掌管着炼狱大权。路德认为,只有上帝才有那个权力。路德质问道:“假如教皇当真拥有宥赦之权,可以让人免下炼狱,那么为什么他不大发慈悲,干脆废除炼狱,把所有人解救出来呢?”最后,作为一个关心教民精神生活的牧师,路德认为,赎罪券对那些天真的认购者来说是“绝对有害的”。圣经里有一节很关键,根据路德的解释,拯救是上帝赐予那些有信仰的人的一种恩眷,不能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