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908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检测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4、523从两极格局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8、10、126、91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6豫晋冀三省调研)1844年6月4日,德国爆发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马克思指出,工人们“毫不含糊地、尖锐地、直截了当地、威风凛凛地厉声宣

2、布,他们反对私有制社会”。这反映出()A起义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B欧洲无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C起义的斗争目标设定显然过高D起义具有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解析: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与“1844年”不符,故A项错误;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已开始表明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故B项错误;工人们积极争取政治权利,表明广大工人已经觉醒,不是“过高”,故C项错误;工人们“反对私有制社会”,表明了起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答案:D2(2017滨州模拟)2014年发表的国际社会向“左”转文指出,当下国际社会的左派,在政治制度上,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活模式上,提倡反对权贵

3、、倾向平民,以同情弱者、改善民生为日常生活图景。上述材料表明()A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B十月革命形成的社会制度基本普及C巴黎公社提出的基本原则得到落实D资本主义不公正引起社会广泛不满解析:材料中反对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建构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等主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仍有重大意义,故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仅在少数几个国家建立,故B项错误;巴黎公社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倡但并未落实,故C项错误;国际社会左派不满资本主义不公正,故D项错误。答案:A3(2017湖南十校调研)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

4、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解析: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B项正确;A项错误;题干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矛盾,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答案:B4(2016洛阳模拟)1871年3月26日,巴黎举行选举,人民群众成群结队前往投票,像盛大节日一般。3月28日举行公社成立大会,市政厅广场上人山人海,热烈欢庆自

5、己政权的诞生。这表明巴黎公社()A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制度B赢得了国民的广泛支持C是巴黎人民掌权的政府D与古雅典民主制度相似解析:巴黎公社并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当时资产阶级仇视新生的政权,因此不是赢得国民的广泛支持,故B项错误;材料中巴黎公社的公职人员是由人民选举产生,因此体现了巴黎公社是人民政权,故C项正确;古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与巴黎公社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5(2016宜春二模)在农民土地问题上,1917年8月前,布尔什维克尽管支持农民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的要求,但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6月,社会革命党把平分土地写进了自己的党纲,遭到了布尔什维克的强烈批评。但到8月底

6、,布尔什维克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这反映了当时的布尔什维克()A在土地问题上缺乏成熟的考虑B试图削弱其他各党派的影响C真正重视农民问题和粮食问题D意在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解析:根据材料“并不同意按农民的要求平分土地到接受平分土地”到“把社会革命党的这个口号接了过来,变成自己的口号”,说明布尔什维克就农民土地问题缺乏成熟的考虑,故A项正确。答案:A6(2016太原模拟)1947年5月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指出,美国援助欧洲的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这说明美国()

7、A旨在稳定西欧的民主制度B在欧洲大陆与苏联争霸C力图提高西欧的经济水平D谨防西欧倒向社会主义解析:根据材料“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浑水摸鱼”可知,马歇尔计划意在防止欧洲蜕变成社会主义,即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A项正确;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马歇尔计划意在控制西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马歇尔计划不是防止西欧倒向社会主义,而是蜕变成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答案:A7(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模拟)1963年6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世界和平”演说中称,美苏两国“有着共同的深切的利益,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结束我们所有的一切分歧,那么,我们至少能够协力使世界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此

8、演说()A表明美国放弃冷战政策B旨在促进美苏两国间合作C反映美国的霸权已衰落D吸取了核战争危机的教训解析:美苏冷战对抗从二战后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结束,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在分歧之中保持安全”,肯尼迪的最终目的是称霸世界,故B项错误;60年代处于美攻苏守,美国的霸权依然存在,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正确。答案:D8(2016济宁模拟)1949年4月4日,12个国家正式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此后,该组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下表反映出()时间新加入国家1952年土耳其、希腊1955年联邦德国1982年西班牙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

9、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A.西方冷战意识的加深B全欧洲实现了军事一体化C北约军事战略的调整D两极格局实质上依然存在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1999年及2004年,有很多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因此不能反映出西方冷战意识加深,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可以看出是北约不断调整军事战略的体现,故C项正确;当前世界格局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9(2016皖北协作区模拟)朝鲜战争中,苏联选择了旁观;柏林墙危机中,美国保持了冷静;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做出了退让。这反映出美苏()A双方尊重对方的利益要求B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的政策C在争霸中相互妥协与克制D军

10、事克制是双方冷战的主题解析: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故A项错误;“交替”说明一个规律性的产物,与材料彼此根据国家利益的决策不同,故B项错误;美苏开始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便是对峙与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军事克制是主题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10(2016大连模拟)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装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C终结

11、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解析:美国政治精英们将美国装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的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B11(2016广州模拟)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B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影响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D政府缩小“福利国家”规模解析:题干材料提及美国国会否决教育、保险、减税等方案,却支持太空开发,1961年处于美苏冷战时期,

12、由于冷战思维影响,美苏开展科技竞赛,发展国防等科技,故B项正确。答案:B12(2016日照模拟)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解析:北约和华约由对立到发表联合声明,主要是由于90年代苏联东欧局势出现动荡,开始剧变,使华约的力量大大削弱,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6郑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3、一现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资产阶级的关系太狭隘了,再也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恩格斯1895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材料二随着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萌发与扩散,落后的东方国家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需要。落后国家是不是必须经过资本主义阶段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是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列宁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

14、用于俄罗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广大地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运动。列宁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关于列宁主义的再认识(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变化及其依据。(10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列宁是如何把马克思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罗斯的。(14分)解析:第(1)问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再也容纳不下它所焕发出来的生产力”;而恩格斯1895年在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说:“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变化的依据可以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回答。第(2)

15、问从理论和实践两大方面归纳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理论上,列宁认为落后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实践上,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答案:(1)认为应废弃资本主义到承认资本主义有较强的生命力。依据:欧美国家通过革命或改革,普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各国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为落后国家也能建成社会主义。领导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由直接过渡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14(2016淄博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8年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说:“除非有一个包括美国在内的、明确制定的集体抵抗侵略的协定,英国或其他国家就很难挺身而出,抵抗新的侵略。”紧接着,美英等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手建立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