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781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 专题八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时作业18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人民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课时作业18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07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福州模拟)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一份决议指出:领导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点到面,就能够引导农民群众在开始是一部分,随着将是大部分,而最后将是全部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此决议目的是()A动员农民打土豪分田地B推动农业合作化运动C鼓励农民加入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

2、承包责任制解析:注意题干信息“1953年”“跟着我们走向社会主义”可知是与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关,即指农业合作化运动,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项始于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D项始于1979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答案:B2(2017宝鸡质检)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这表明()A经济增长方式变革 B国民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优先发展工业 D工农比例脱离国情解析:材料描述的是

3、经济增长率,没有涉及增长方式变革,故A项错误;从“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来看,国民经济发展不均衡,故B项错误;从工农业的增长率可以看出国家优先发展工业,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符合我国落后的实际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C3(2017北京海淀区调研)读“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对表格所反映的内容认识正确的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农业生产增长相对缓慢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国民经济建

4、设成就突出重工业得到了优先发展A BC D解析:从平均增长速度来看,农业是最低的,正确,故C项错误;从时间信息入手,结合时代背景可知,中“调整任务完成”说法错误,故A、D两项错误,B项正确。答案:B4(2017河南濮阳调研)有学者认为,新中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销声匿迹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五部曲。“销声匿迹”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大规模工业化的需要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解析:材料中关键信息是“新中国成立后”和“非公有制经济”,结合所学的知识应该不难把“销声匿迹”与“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联系起来。答案:A5(2017湖南

5、四大名校联考)1958年,河北省徐水县大搞“共产主义”试点,并实行了所谓的“全民供给制”。这一现象()A体现了社会主义分配制度B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D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解析:关键信息:1958年、共产主义、全民供给制,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的出现,这是探索的失误,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故D项正确。答案:D6(2017山东临沂模拟)经济学家厉以宁1959年作诗:“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该诗体现了他对()A经济体制改革弊端的深入反思B人民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的赞赏C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热切期待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刻忧虑解析:

6、经济体制改革是1978年之后,与材料时间1959年不吻合,故A项错误;从“遭苦雨”“不开花”等表述来看,明显是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不可能“赞赏”,故B项错误;从“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可见当时城乡都出现严重问题,并非“均衡发展”,故C项错误;“高炉余火映红霞,农舍停炊社即家”反映的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岂止城中遭苦雨,溪头荠菜不开花”,说明当时城市和农村都出现严重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担忧,故D项正确。答案:D7(2017云南昆明模拟)“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A1950年 B1956年C1958

7、年 D1979年解析: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答案:C8(2017湖北孝感调研)据统计,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6.4%迅速上升至66.6%,19611966年这一比值降至51%。这一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八字方针”的实施B“文化大革命”的破坏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行D自然灾害的发生解析:结合史实可知19491960年中国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和之后的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但是大跃进运动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国家开始纠正“大跃进”等“左”倾错误,所以

8、19611966这一比值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八字方针”提出,故A项正确;B项时间不符;C项不是比值下降的原因;D项主要影响农业,故D项错误。答案:A9(2017广州模拟)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跃进”的推动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解析:1965年是对“大跃进”的“左”倾错误的调整的结果,1973年是周恩来抵制“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的结果,1975年是邓小平对“文化大革命”错误全面整顿的结果,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10(2017山东济宁模拟)到19

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解析:1960年冬,国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答案:C11(2017鄂尔多斯模拟)1960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队(相当于原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基础,至少7年不变;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从各方面节约劳动力,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这些规定()A拉开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的序幕B消

10、除了“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C有利于扭转当时的农村经济形势D逐渐打破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析:1960年土地改革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仍保留了人民公社,故未消除“左”倾路线的影响,亦未打破公社体制,故B、D两项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故有利于扭转当时的农村经济,故C项正确。答案:C12(2017山西四校联考)1962年3月29日,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在谈到恢复农业生产是依靠集体还是依靠个人时,他明确指出:“原则是哪种办法在哪些地方见效快,就用哪种办法。不要拘泥于形式,不要担心个人多了,集体少了。”“群众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采取灵活政策,非常办

11、法,个人、集体、集体个人相结合三种办法都可以。”在这里,邓小平主张()A反对单一计划经济和单一集体经济B贯彻“八字方针”,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整顿D纠正“左”倾错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据材料中的时间,可知此时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此时期国家主要的任务是纠正“左”的错误,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项错误,当时不可能提出反对计划经济;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邓小平全面整顿国民经济是在1975年。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经济发展的早期,政府主

12、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特别是在推动基础设施和大规模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政府弥补了私人部门弱小的不足。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部门逐渐壮大,而基础设施也基本完善,同时,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共品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这时,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生产领域中逐步退出,而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提供公共品。在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的过程中,必须通过弱化地方政府干预和法制化、民主化进程来保证民众的利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陆铭等著中国的大国经济发展道路材料二社会经济模式与欲望形态的转型对比表欲望形态社会经济模式节俭主义传统社会计划经济消费主义工业社会市场经济王宁从节俭主义到消费主义转型的文化逻

13、辑材料三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国家,能够出口的主要物品是农产品。如果在国内消费方面,不能节省出农产品去出口,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进口机器装备来进行工业建设。因此,全国人民应该自觉地节省凡属可以节省的消费品,以便供应出口。减少消费,当然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在两者中间选择一个:或者是暂时减少可以减少的消费,以便完成国家工业化,由此来建立我国能够进一步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基础,使我们有可能在将来迅速地增加各种消费品的产量;或者是尽其所有在国内消费掉,因而不能建设工业,使我国经济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全国人民自然应该选择前者,不应该选择后者。陈云文选1954年“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材料四“一五

14、”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1)结合所学知识,用新中国初期的史实证明材料一中“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有其优势”。(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10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

15、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0分)解析:第(1)问,注意题干限定词“新中国初期的史实”,根据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所学知识,回答政府在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第(2)问,首先概括材料三的观点,即必须建立计划经济模式,论证从材料二中“节俭主义”“传统社会”“计划经济”三个方面去分析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的任务逐一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辩证回答即可。答案:(1)说明:“一五”计划经济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政府可以集中有限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2)社会:是落后农业国,生产力低下。经济模式:计划经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视积累,轻消费。精神境界:提倡奉献。(3)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