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0595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讲 古诗词阅读练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讲古诗词阅读(含比较阅读)专题一2011版课标40首古诗词鉴赏(一)关雎诗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对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对君子和淑女相处的真实场景和结婚时热闹场面的描写。表现了窈窕淑女超凡的才艺、脱俗的追求和优雅的品格。D全诗情感率真、淳朴,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2诗的前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有什么作用?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并运用“比”的手法点出恋爱

2、主题。3请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作简要赏析。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对“淑女”求之不得的忧思和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蒹葭诗经1(2016河北)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

3、确的一项是(B)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3(2016河北)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4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相思之苦。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全

4、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三)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远及近地描绘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楚画面。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B诗中“十五”与“八十”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的时间之久。C全诗运用白描的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

5、朴,句式整齐,全用五言。D老兵做好了饭菜等待家人同吃,但家人出去了久久未归,老兵心情很沮丧,不禁落泪。(四)观沧海1(2018福州)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的自然景色,

6、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观海所见。3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4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描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现了作者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五)饮酒(结庐在人

7、境)东晋陶渊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B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诗人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此诗是诗人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抒情小诗,其中“心远”二字指诗人心中远离草庐。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与世

8、无争的情怀。C“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D此诗融情于景,情景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质朴的美。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4“飞鸟相与还”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示例】表现出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六)木兰诗乐府诗集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1)策勋十二转策勋:记功(2)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3)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4)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2请从

9、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手法,概括表现了战争的频繁、激烈、残酷以及时间的漫长。3诗中哪些内容写得详细?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详写:木兰织布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凯旋辞官,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穿“女儿装”时的欣喜;略写:军旅生活。这样安排详略一方面突出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4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B“旦辞爷娘去

10、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繁简描写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5说说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既是一个云鬓黄花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

11、,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相隔万里但恰如近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示例一】“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示例二】“望”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它好在哪里

12、。【角度一】饱含温情,富于哲理。【角度二】语言凝练,意境旷达。【角度三】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悲伤之情,而是充满了昂扬乐观的感情,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是值得称道的。(抓住这句诗的特点,从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均可。)4(2017广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劝勉:即使身在天涯,只要心意相通,仍像在身边。表现出了诗人的乐观精神。(八)登幽州台歌陈子昂1诗中的“古人”和“来者”指哪些人?全诗表达怎样的情感?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

13、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感时伤世,吊古悲今,感慨自己生不逢时。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两个“不见”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前一个“不见”是感怀历史,后一个“不见”是对将来提出希望,悲怆之情递增,由古及今,表现出诗人的感慨。3此诗篇幅短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九)次北固山下唐王湾1(2017南充)下列对这首诗

14、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C“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既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的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D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身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2. (2018咸宁)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

15、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3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示例】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风恰到好处,波澜中央孤帆高悬,更显江面壮阔!4. (2018孝感)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当中的哲理。5(2017连云港)结合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