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05906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上学期第10周《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2、理解内部结构;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4、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中的形象。【教学设想】1、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中的形象。2、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高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以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诗歌创作中,则写

2、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二、作者简介及背景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他和杜牧合称“ 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属牛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属牛党)爱其才,以女相嫁,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

3、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三、字音字形锦瑟(s)弦(xin)柱惘然(wng)马嵬(wi)更(gng)未卜(wi b)宵柝(tu)晓筹(chu)驻(zh)马四、诗歌分析(一)锦瑟1、解读(1)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以锦瑟起兴、象征手法锦瑟的50根弦,象征诗人将近50岁的人生。(2)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也是诗人追忆的内容。庄生晓梦迷蝴蝶诗人曾留恋的梦境。用典:庄周梦蝶,杜宇啼春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尽管欢乐是那样短暂,但足以让他珍惜一生一世。凄凉悲慨,希冀以

4、来生继今世,永结情缘。(3)颈联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月明珠泪,蓝田玉烟佳人红颜命薄?诗人才命相妨?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4)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前说的那番感慨不是到今日回想往事时才有的。言外之意是,当时已有怅惘之情,而今日追忆必定更加怅惘,的确是不堪回首了。2、重点探究探究一: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1)比喻象征,形象鲜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锦瑟”“蝴蝶”“杜鹃”“珠”和“玉”象征着美好事物。(2)意蕴深厚,朦胧梦幻。锦瑟一诗,无论是“锦瑟”,还是“蝴蝶”“杜鹃”“珠”和

5、“玉”等,它们表现的情调心知肚明,完全意会,但究其具体,却云雾遮目,不甚明了。虽不能说李商隐开启了朦胧诗的先河,但这种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探究二: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3)政冶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幽发微。(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

6、歌。(5)伤世诗。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二)、马嵬解读1、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杨妃死。(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用典、对比。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否定了这虚妄之说。而

7、“徒闻”“未卜”和“休”流露的讥讽语气,又为下文定了基调。(2)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对比手法。逃难生活很不安适,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安乐。“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以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冠以“空闻”二字,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障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3)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对比用“此日”即杨贵妃的死日对比唐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

8、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对比“六军同驻马”的军队哗变。玄宗当年七夕和杨妃“密相誓心”的时候,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是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的。可是当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呢?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这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朝政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因果关系)(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对比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而普通百姓却能保住妻子莫愁。2、重点探究探

9、究一:主旨思想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既有犀利的讽刺,又有同情哀怜。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以唐玄宗时的藩镇之乱讽作者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探究二:如何理解本诗的章法结构?倒叙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五、六两句也用倒叙:“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说。探究三:对偶句式中间两联,仅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运用了借对。所谓借对,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如“驻马”是指军队停留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三)、课后作业对于锦瑟这首诗,你有什么看法,试写一篇小随笔。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