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三 记叙文阅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0556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三 记叙文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三 记叙文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三 记叙文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三 记叙文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三 记叙文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三 记叙文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三 记叙文阅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记叙文阅读第19讲 概括内容,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一、(2019预测)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我那走过路的鞋子都知道走路要靠双脚,但真正踏在地上的不是双脚,而是脚上的鞋子。鞋子为了人的走路前仆后继,牺牲了一双又一双。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我也走了几十年的路,如果要问这些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要感谢为我做过很多双鞋子的母亲。因为从不会走路开始,我就穿母亲做的虎头娃娃鞋。告别虎头鞋后,我上了小学,母亲也把她最拿手的虎头鞋改成了尖口鞋。再后来,我穿的,都是母亲做的粗布鞋。直到我当兵之前当兵走的头天晚上,母

2、亲拿出一双鞋装在我的提包里,说是让我带到部队上穿。我在灯下接过鞋子一看,是一双崭新的黑色条绒松紧口的千层底布鞋。这是我以前从没穿过的好鞋子,在村上,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穿这种鞋的啊。我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鞋我不带,部队上有鞋穿,留着让父亲穿吧。”“咋啦,嫌娘做的鞋不好?”母亲有几分生气。我赶紧说:“不是,父亲在家干活需要鞋,我到了部队,人家管穿鞋。”“管不管也得装上,部队是部队的,这是娘做的,可以替换着穿。”母亲的态度少有的坚决。我不再说什么,在母亲的注视下,把鞋子装进了提包。我是个粗心人,母亲什么时候做的这双鞋我竟毫不知晓。后来是住在同村的大姨告诉我的,母亲知道我要去当兵之后,就开始整夜失

3、眠,睡不着觉她就点上煤油灯为我做鞋子,一做就做到天亮。我无法猜测母亲做这双鞋时的心境,但我能从那纳了密密麻麻的二千八百二十六针中感受到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无奈、母亲的祝福、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慈爱和牵挂。到部队后要求统一穿配发的解放鞋,只有节假日才允许穿其他鞋。每次上街,我都特意穿着母亲做的松紧口布鞋,母亲没到过城市,我想让城市的大街印满母亲做的千层底的鞋印。我当兵七年,中间探过几次家,每一次,母亲都为我做好了一双条绒布鞋。母亲的用心我感动不已,在部队虽颇多曲折但我从不气馁,一直踏实做人。第八年的时候我提干了,发干部服的同时也发了一双军用皮鞋。在战士的行列中,我能够一步步走过来,并坚持到最后,是因为

4、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我脚下时刻有母亲的牵挂,才没有走偏路,才没有半途而废,才能脚踏实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我第一次穿着皮鞋探家是1985年,那年母亲生了一场几乎致命的病,住进了医院。看着我脚上的皮鞋,母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决不给您丢脸。”母亲把目光从我脸上移开,看了会儿天花板又说:“娘老了,眼也不济事了,以后可能做不成鞋了,会挣钱了就别太仔细,发的不够穿就买着穿,皮鞋磨脚,别穿着它走远路。”“您说啥呢,娘,您还不到五十岁,哪就老了,我们战友都说您做的鞋好看呢。”

5、母亲真的没再为我做过鞋子了。因为从那次生病以后,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2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那年母亲才五十六岁。如今我已是戎马倥偬三十载的老兵了,各式各样的鞋也都穿过,但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1(考点一)文中提到了母亲为“我”做的哪几种鞋?虎头娃娃鞋,尖口鞋,粗布鞋,千层底布鞋,松紧口布鞋。2下列加点文字极富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做简要赏析。(1)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鞋子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

6、对鞋子任劳任怨的敬佩之情。(2)看着我脚上的皮鞋,母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运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为不能再为“我”做鞋而感到无奈、愧疚,体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3(考点三)第段中交代母亲为“我”做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运用插叙,写出了母亲为“我”做鞋的不易,使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能体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和牵挂。4文中最后说“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表面上是指皮鞋磨脚,只有母亲做的千层底的布鞋才适合走远路;实际是说因为有了母亲的关心

7、和牵挂,才能使“我”在人生的路上脚踏实地,不走偏路,在部队里有所成就。二、(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就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有次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秋明又给我们演示他的化学新实验。只见他端着一杯棕黄色飘着香味的茶水,然后用一只晶莹剔透的玻璃棒,在水里轻轻搅动三下,口中念声“变”,那杯香气四溢的茶水立即变成了蓝色的墨

8、水。还没等大家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秋明又把玻璃棒的另一端在墨水里轻轻一搅,淡蓝色的墨水又变回了刚才的茶水。“哇”我们惊呼连连。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众人摇头。秋明嘴边绽放出一抹狡黠的笑,说:“这是因为玻璃棒的一端先蘸上了绿矾粉末,另一端蘸上了草酸晶体粉末,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当单宁酸遇到绿矾里的亚铁离子”“停”我们大叫,“赶快再变个更好玩的。”看我们对那些枯燥的化学知识不感兴趣,秋明遗憾地皱皱眉,把没有讲完的知识咽了回去。然后又做了一个清水变豆浆、豆浆变清水的化学实验,自然大家又是一片叫好。我不由得感叹:“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你这家伙以后不当化学家就亏了!”秋明的眼睛

9、更亮了,说:“对呀,我的理想就是当化学家,以后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有趣的实验。”“我觉得秋明有当魔术师的潜质。”另一个同学说。“我还是最喜欢化学。”秋明说。可是世事难料,秋明读高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因车祸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失去了经济来源,生活捉襟见肘。坚强的秋明为撑起这个家,供弟弟继续读书,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南方打工去了。离开了校园,秋明的化学梦一定是从此破灭了。每每想到这些,我就为他难过。不久,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迁到了外地。再后来,我又去了遥远的他乡读大学,人生的轨迹离秋明越来越远,我们渐渐地失去了联系。没有想到,时隔十五年,我竟然在电视屏幕上见到了秋明。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此时的

10、秋明已是一副中年人的模样,胖了,额头上有了细细密密的皱纹,但眉眼间还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我一眼就认出了他。那是一档业余组魔术选拔赛节目,秋明和搭档笑眯眯地上场,自报家门后,台下两位评委不知悄悄地在嘀咕些什么。随后评委问了秋明一个和赛事完全不相关的话题。“你的个人资料上,有项内容十分吸引我,那就是你曾经获得过省里的道德模范奖,这些年资助了许多孤残儿童读书,你能讲讲这件事吗?”“是这样的,”秋明不好意思地笑,“读高中的时候,我因家庭贫困失去了读书的机会。17岁时到广州打工,扫过厕所,做过零工,干过电焊,遭了不少罪,知道没有文化的痛苦,也对渴盼读书的心情有着深切的感受。前些年,我开办了一家机械加工厂,

11、经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日子好过了,厂子也越来越红火,我就想尽自己的能力资助一些孩子读书,帮他们圆梦。”“你小时候有什么梦想呢?”另一个评委问。“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看到这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又想哭又想笑,我为秋明经历的这些磨难而难过,也为他没有实现理想而感到遗憾!好在,在锲而不舍的奋斗下,秋明终于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如今,他把这成功化成了点点滴滴的关爱,给予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秋明真是好样的!我忽然想,这难道不是秋明做过的最美的化学实验吗?在他坎坷曲折的人生旅途上,他播下勤奋、执着、坚持和善良的种子,努力在岁月里耕耘,终于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出了丰硕、美丽

12、的花朵。我好想立即告诉秋明,这是一场多么美好的化学反应!(选文有改动)1(考点一)请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小说主人公秋明的人生经历。初中时,喜欢化学,常给同学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高中时家庭发生变故,辍学打工供弟弟继续读书前些年,开办机械加工厂,资助许多孤残儿童读书现在,参加业余组魔术选拔赛。2(考点四)作者为什么要通过一个初中同学“我”的眼光来讲述秋明的故事?请分析这种叙事角度的好处。“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见闻将秋明的人生阶段串联起来;“我”是秋明人生经历的见证者,以第一人称来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直接描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3小说中多次写到了秋明的笑。

13、请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的“笑”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1)秋明嘻嘻笑:“好玩不?知道为啥不?”“笑”表现了秋明给我们演示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到我们惊讶的表现时内心的高兴和得意。(2)“小时候一直想当个化学家,可惜我这个梦想没有实现。”秋明苦笑。“笑”表现了秋明回忆自己遭逢家庭变故后,化学家梦想实现不了的无奈和伤感。4第B14段细致地描写了秋明给我们演示化学实验的场景,这些细节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为下文叙述秋明因家庭变故化学家梦破灭后的表现做铺垫,使故事的发展一波三折。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这些细节描写突出了秋明对于化学的热爱以及善于钻研、做

14、事认真的特点。5(考点二)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题目“最美的化学反应”的含意。上初中时,秋明给我们演示的化学实验很美,很有趣;秋明没有成为化学家,却凭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资助孤残儿童,这种变化就像美丽的化学反应一样。第20讲重点词、句、段的理解与赏析一、(2018石家庄28中模拟)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一次失败的离家出走1998年,我初二。有一天,我离家出走了。这是一次预谋已久的出走,原因是:我厌倦了当一个好孩子。我对着镜子,忧伤,沮丧,无可奈何。镜子里的自己,长着一张平庸无奇的脸:瘦弱,白净,还戴一副金丝眼镜,标准“小红花少年”的模样。更要命的是,因为成绩好,加上管教严,

15、我一直是“别人家的小孩”走路中规中矩,说话细声细气。只是,没人知道,在我内心深处,燃烧着炽热的火焰。十三岁的少年,两点一线,写不完的作业,却渴望像草莽英雄那样揭竿而起,像江洋大盗那样行走江湖。那天的早饭是稀饭和白煮蛋。我吃完稀饭,把白煮蛋放进书包里,又从厨房拿了一只冷粽子。然后背上书包,右手插在裤兜里,紧紧攥着两张皱巴巴的钞票,一张五块、一张十块。钱是昨天问爷爷要的,理由是买学习资料。出门,沿老街一直走,前方有一座石桥,过了桥就是中学。我走过桥边,卖卤豆干的阿婆抬头看了我一眼。带着做贼心虚的快感,快速穿过一片旧街巷,我来到了小镇的尽头。镇北边是村庄,大地在我眼前徐徐打开。春天,油菜花盛开,三两农人在田里劳作。我走在田埂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股悲壮感油然而生。你看,我自由了。我将浪迹天涯,永不回头。世界如此辽阔,而我是孤独的。意识到这一点,真是让人又心酸又骄傲。我不由得想起了高尔基的童年、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以及日本动画片咪咪流浪记。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来:落雨不怕,落雪也不怕,就算寒冷大风雪落下接下来的歌词我不好意思唱出来,什么“我的好爸爸”“我要我要找我爸”,一律用“啦啦啦啦”代替了。我没去找爸爸,我爸爸来找我了。中午的太阳白晃晃,我坐在田埂上,吃完了白煮蛋,正在剥粽子。我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