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406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 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湖北省襄阳市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周礼考工记将城邑分为三级:第一级是“王城”;第二级为“诸侯城”;第三级为“都”,即宗室和卿大夫的采邑。在城隅高度上,规定王官“门阿之制,以为都城之制,官隅之制,以为诸侯之城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井田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分封制2、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

2、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C.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D.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3、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再到“履至尊而制六合”这一系列变化说明了()A.中央集权政治模式形成的趋势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C.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D.从分邦建国到设置郡县4、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这种决策程序开始有所改观的是()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B.明朝内阁C.宋代两府三司制度D.隋唐三省体

3、制5、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中央集权与高效行省兼顾C.加强中央集权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6、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紧传递。这表明()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B.“廷寄”的内容是由军机处决定的C.“廷寄”的出现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7、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

4、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改土归流始于清初,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管理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8、公民大会是全体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出席参加的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十将军委员会、陪审法庭、执政官统统隶属于它,对它负责。公民大会的决议是最后的裁断,具有最高的权威。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直接民主B.民主监督C.主权在民D.依法执政9、恩格斯指出:“在罗马

5、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罗马法在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不包括()A.罗马法注重调节经济关系,法律程序严谨B.罗马法中包含公民人人等,公正之上的法律观念C.代资产阶级需要法律维护其利益D.罗马法不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10、1840年英国诞生世界上最早的“黑便士”邮票,以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的侧面肖像为画面。1878年(光绪四年)中国首枚邮票大清“龙票”诞生。观察这两幅邮票的画面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英国政体对晚清

6、产生重要影响B.两国都受王权思想的影响C.中国的专制制度已经开始D.两国的政治民主化水相11、甲午战争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朝霞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丰田、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们()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严重冲击B.认为英法俄是继日本后侵华的主要敌人C.充分认识到签订条约后的严重后果D.强烈要求变法图强12、1919年1月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影响下,创办新潮月刊,提出以下

7、基本目标:一、“唤起国人对于本国学术之自觉心”;二、“为不之鸣,兼谈所以因革之方”。1919年5月罗家伦在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中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著名口号。这突出表明()A.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斗争旗帜B.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前期发挥主力军作用C.文化斗争是中国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D.五四运动是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13、1926年7月,国民政府的北伐宣言称:“本党于此时机,熟察前因后果,深知中国人民困苦之根本原因,在帝国主义及其工具卖国军阀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之军阀,实为和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8、()A.“国民政府”指南京国民政府B.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C.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行动方针D.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14、1927年12月瞿秋白在武装暴动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现时的阶段,显然到了工农武装暴动的时期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符合材料中“特点”的是()A.建立工农联盟,推翻北洋军阀B.发动秋收起义,建立红色政权C.进行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D.纠正左倾错误,迎接革命高潮15、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中央就确立了“持久消耗战略”,提出“以空间换时间”“一心一德抗战下去,以承接中国问题随世界战争结束而解决的自然机运”。由此可见,其与中共提出的“持久战”方

9、略最大的不同在于()A.准备作出巨大的牺牲换取胜利B.依靠外部力量取得最后的胜利C.配合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D.单纯的依靠政府和军队消极抗日16、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D.利于强化依法执政理念17、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

10、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样修订的原因()A宪法的修订要遵循民主法治的原则B.1954年宪法最具有权威性C.“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8、2004年5月,针对陈水扁连任台湾“总统”的严峻形势,大陆发表严正声明,对势力发出警告,并首次提出了“共谋两岸和发展”的概念。这反映出中国大陆()A.改变了对的一味包容B.进一步完善“和统一”方针C.始终坚持“和统一”方针D.对台湾方针政策开始理性化19、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的条约,条约有

11、效期为30年。新中国成立后,决定重新签订中苏之间的条约。这反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不结盟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20、1973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说:“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1974年1月,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正芳时进一步提出了“一大片”的构想,即指“一条线”周围的国家,这说明当时()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完全改变了对美霸权主义的认识C.和力量增长,战争力量消除D.中国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21、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

12、,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法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多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A.国王意志决定立法B.王权大于法律和议会C.君主专制体制尚存D.君主立宪制尚待完善22、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写道:“每个州都向国会选派两名参议员,而众议院的议员人数则按人口比例规定。根据这样的规定,现在纽约州有40名众议员,但只有两名参议员;而特拉华州有两名参议员,但只有一名众议员。因此,特拉华州与纽约州在参议院等;而在众议院,纽约州的影响是特拉华州的40倍。”该政治现象()A

13、.反映出当时美国各州政治地位不等B.说明联邦政府结构体现三权分立原则C.是联邦主义与邦联主义相调和的产物D.表明美国国会议员均由间接选举产生23、“(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B.英国权利法案C.美国1787年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24、1878年5月,俾斯麦提交的“反对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草案遭到帝国议会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10月19日,新一届帝国议会以221票对149票通过了该法令,经皇帝批准,21日起法令生效。这件事反映了当时德意志帝国()A.首相有权力解散帝国议会B.行政权对帝国立法权的控制C.皇帝只有形式上批准法律的权力D.联邦议会没有任何立法权25、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