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_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1300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_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_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_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_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_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_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1_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专题1.2.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提出问题)【知识点讲解】P 黄色圆粒 X 绿色皱粒 F1 黄色圆粒 F 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皱粒 315粒 :108粒 : 101粒 :32粒 9 : 3 : 3 : 1【实验结论】 F2共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F2基因型 :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2/16 YyRR 2/16 yRr 2/16

2、 Yyrr 2/16 YYRr4/16 YyRrF2表现型: 9/16黄色圆粒 3/16绿色圆粒 3/16黄色皱粒 1/16 绿色皱粒【实验分析】对每对性状单独分析粒色:黄色 315101416 绿色 108 32140 黄色 :绿色 = 416 :140, 接近于3:1 粒形:圆粒 315108423 皱粒 101 32133 圆粒 :皱粒 = 423 :133,接近于3:1。【特别提醒】F2重组类型是相对于亲本(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而言,为黄色皱粒(3/16)和绿色圆粒(3/16)。每对性状遗传遵守基因分离定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3:1=(黄色:绿色)(圆粒:皱

3、粒)(3:1)(3:1)【典型例题】 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组合定律是孟德尔根据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及其解释直接归纳总结的,不适用于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B.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在形成配子时,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是随机的,所以称为自由组合定律D.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自由组合【答案】D【变式训练】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

4、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答案】D【解析】遗传图解如下: 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 93 31根据9331的比例可知,两亲本的基因型相同,均为TtRr,其后代群体中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知识点讲解】1.假说要点: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YyRr)产生的配子为:

5、YRYryRyr1111。2.假说遗传图解3演绎推理遗传图解4.实验验证:种植实验结果与推理结果一致,证明假说的正确性。项目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实际子粒数F1作母本31272626F1作父本24222526性状分离比1 : 1 : 1 : 1【方法点拨】遗传定律的验证方法验证方法结论自交法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31,则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自交后代的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测交法F1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由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1测交后代

6、的性状比例为1111,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粉鉴定法F1若有两种花粉,比例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F1若有四种花粉,比例为1111,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典型例题】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AATTdd、AAttDD、AAttdd、aattd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和杂交所得F1的花粉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和

7、杂交所得F1的花粉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和亲本杂交D.将和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色【答案】C【变式训练】现有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品系隐性性状均为显性残翅黑身紫红眼相应染色体、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类型()A. B. C. D.【答案】B【解析】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故选或。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知识点讲解】1.基因自由

8、组合定律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的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也叫做独立分配定律。2.孟德尔成功主要原因正确选材(豌豆);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运用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这一科学方法。3. 遗传规律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叫做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概念: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的DD和Dd。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如D控制高茎,d控制矮茎。(2)因为孟德尔的杰出贡献,他被公认为“遗传学之父”。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及发生时间(1)条件有性生殖的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典型例题】(2015海南,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答案】D【变式训练】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

10、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数据规律C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假说中具有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答案】D【解析】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假说,而且用可见的测交实验的结果,来体现了生物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规律孟德尔在观察纯合亲本杂交得F1和F1自交结果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其所作假设的核心【课堂小结】遗传定律相对性状等位基因F1配子F2基因型F2表现型分离定律1对1对1:11:2:13:1自由组合定律2对以上2对以上1:1:1:1(1:2:1)2(3:1)2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