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120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课时跟踪检测(十四)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生态工程能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2我国南方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这种模式主要应用了生态工程

2、遵循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3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4同学们在“设计某地人工生态林”时提出以下观点: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树木种类;尽量增加树木种类;选择树种时注意不同品种生长的高度。上述观点提出时遵循的主要生态工程建设原理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整体性原理5对生态农业原理中能量多级利用的理解正确的是()A尽可能设计一条很长的食物链

3、B使流向人类的能量最多C实现“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模式D通过生物防治减少能量损失6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二、非选择题(共26分)7(12分)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和_原理。(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如右图所示。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生产过程中物质循环的方向。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_

4、。(3)根据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_。8(14分)下图是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在不考虑人工投入的情况下,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总初级生产量)是_。人们将蚕沙(蚕的粪便)投入鱼塘,被鱼等水生生物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_营养级。(2)鱼等水生生物的排泄物及未被利用的有机物和底泥,其中一部分经过_作用后可作为肥料,返回桑基,培育桑树。(3)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

5、的自我调节能力_。(4)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_、_。答 案1选C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相结合,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但生态工程是低消耗、多效益的工程。2选A桑基鱼塘模式,就是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该模式的建立主要遵循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3选C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应该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能源,能量利用率不高,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开垦湿地,易导致生态系统遭破坏。4选C协调与平衡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生态系统的生物

6、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物种多样性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整体性原理的主要含义是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题中观点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物种多样性原理。5选C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要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物质的多级利用,使能量最大限度地流向人类或人类所需的产品。食物链过长,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时逐级消耗,人类所获得的能量太少。6选DA是集中式,B、C是环式,D是分布式。分布式的可靠性比集中式和环式要高,即分布式能更好地体现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7、。7解析:(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及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2)沼气池里的物质循环过程:农作物的秸秆进入沼气池,在沼气池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将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沼气和无机物,沼气池里的沼液可以浇灌农田,其中的无机物可以被农作物吸收。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4)生态农业建设中,不是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多越好,因为食物链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较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较少。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

8、理整体性(2)如右图所示:土壤中的无机物得不到补充,物质循环受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3)不正确。因为食物链越长,各食物链中的生物数量越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越多,高层次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越少8解析:(1)粪便中的能量是未被生物同化的能量,故某一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即蚕沙中的能量是生产者同化的能量。(2)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转化为无机物,被植物利用。(3)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富度,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作物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复杂,故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强。答案:(1)生产者(或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2)分解者(或微生物)的分解(3)多级(或充分)利用较强(4)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