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901188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生态工程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阶段质量检测(四)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生态工程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在资源消耗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BC D2下列哪项不是转基因食物潜在的安全隐患()A转基因植物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直接毒性或潜在毒性的蛋白质B转基因植物合成的某些新的蛋

2、白质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C某些转基因生物可以合成白细胞介素2,进入人体增强相应细胞的免疫力D某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3下列关于生物武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绝对禁止研制生物武器B生物武器是利用致病菌、病毒或毒剂等形成杀伤力C为了国家安全,可以进行必要的小范围的生物武器研究D生物武器不只对敌方人员有伤害4基因工程等生物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引发了许多关于科技与伦理的争论。有人欢呼:“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一切”;有人惊呼:“它将引发道德危机”。对此,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摒弃现有道德规范,推动科技发展发挥道德规

3、范的作用,限制科技的负面效应科技的发展必须以现有道德规范为准绳调整现有道德规范,适应科技发展A BC D5下列有关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转基因生物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包括食物安全、生物安全、环境安全B转基因生物引发安全性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外源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C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指转移的基因对接受基因的生物是否安全D转基因生物有可能引发安全性问题,但不能一概而论6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原理和实例中,错误的是()选项有关实例相关的生态工程原理A无废弃物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在人工林中增加植被的层次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C无锡太湖水体富营养化引起大面积水华违反协调

4、与平衡原理D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反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7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违反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8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属于大流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B排石整地,改良、优化土壤的措施适用于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C用当地多种优良牧草合理搭配建设牧场,遵循了物种多样性原理D桑基鱼塘模式遵循了整体性原理9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消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协调与平衡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整体性原理10下

5、面是某生态农业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废物的资源化B该生态农业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该生态农业农作物品种的增加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用蛆蛹粪便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1下图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桑基鱼塘模式图,该模式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高效生态系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生产力。这种模式所依赖的主要原理是()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12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可采用人工制造表土

6、,种植农作物的措施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13在帮助农民发展经济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些实际问题,如“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的生态工程原理是()A协调与平衡原理B整体性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4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该工程采用了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B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C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D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15“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

7、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下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B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C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D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效果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11分)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不危及后人发展为前提,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用科学的发展观,获取生物群体共生、生态和谐、质量安全

8、、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载体,也可称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增效。整体是对整个国土进行科学规划;协调农业各业并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整合、生产与加工并重,销售与市场对接;循环是投入与产出及生产过程中物质、能量的良性利用;再生是向附加值递进;增效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的可持续发展。(1)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填“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所固定的_能。(2)生态工程应在_、_、_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3)生态农业以_

9、为依据,以_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_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17(15分)世界上第一位“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被称为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试管婴儿技术开创了生殖医学领域的新纪元。“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也因此荣获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婴儿”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_,是指通过_和_技术而产生的婴儿。(

10、2)“试管婴儿”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试管婴儿”的问世,不仅解决了人类某些不孕的问题,也加快了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若利用上图来繁殖优良种畜,必须获得大量离体的卵子,常用的采卵方法是用_处理后,从输卵管冲取卵子或从活体动物卵巢吸取卵母细胞。图中C过程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3)哺乳动物发情排卵后,不管雌性动物妊娠与否,都会产生黄体,并维持一段时间,称为黄体期。在这段时间里,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胚胎移入受体子宫内继续发育提供了_。(4)“试管婴儿”与“设计试管婴儿技术”,二者在作用上有什么区别?_。18(13分)下图是对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的一种方案,请回答问

11、题:(1)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因是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肥料所产生的_使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得到提高。 (2)从资源化、无害化角度分析,途径、优于的原因是_。(3)少量有机废弃物排入河流,不会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能力。(4)焚烧塑料垃圾所产生的二口恶英会诱发_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5)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若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降解塑料的基因导入某些土壤微生物(如:根瘤菌)中,则土壤中的塑料有望得到较快降解,该技术的核心是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使用到的酶有_。19(16分)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_。(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立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等。(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