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7774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3课 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 岳麓版必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2.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重点: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2.难点: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材整理1交通领域的变化1铁路(1)修建原因:铁路是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因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近代铁路的发展概况时间发展概况1881年自建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

2、888年建成宫廷专用铁路“紫光阁铁路”甲午战争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上的里程碑民国时期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2.水运(1)诞生: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艰难发展:1900年前后,民办轮船航运公司发展,但步履维艰。3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2)民用航空业:1918年,北洋军阀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误区警示中国铁路的几个最早最早在中国兴

3、建铁路的不是清政府,而是英国;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59课中思考题,思考:这些观点有道理吗?为什么?【提示】通过分析材料,我们知道这里列举了部分中国人反对清政府修铁路的理由。前两条理由是有道理的,修铁路通火车确实有“扰民”和“夺民生计”的问题:一旦大量的货物通过铁路运往外地,某个城市或地区依托传统运输线路靠卖脚力生活的船夫、苦力势必失业与挨饿;修铁路一定会占用农民的土地,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根本的问题是修铁路会破坏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这是新旧生产力的斗争问题。正如恩格斯所言,“由于没有中国的大工业来予以平衡,亿

4、万居民将陷入无法生存的境地”。所以反对也就有一定道理,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新旧制度的斗争、更替中,阵痛是不可避免的。而后两点理由没有什么道理,是愚昧守旧、盲目排外的顽固心理在作怪。教材整理2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2)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设立邮传部。(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1877年,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仅短短数年,民用电报事业也普遍开展。(3)民国时期,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3近代交通和通讯发展的影

5、响(1)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增强了中外联系,便捷了异地传输,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误区警示中国古代的驿传近代的邮政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古代的驿传只为朝廷、官府服务,与平民百姓无缘,而近代邮政既为官府服务,又为公众服务。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 铁路是近代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但其建设过程艰难曲折。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通车。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2.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

6、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探究点一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史 料解 读史料一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两辆从德国来的汽车时,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清朝保守大臣)“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开明人士)通过二类人对汽车传入中国的不同反应概括影响。史料二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貌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

7、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根据史料逐句概括。【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分析,汽车的传入对当时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面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结合所学知识及史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提示】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带动了与铁路有关的行业的发展;有利于知识、信息的流通传播。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史论拓展】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影响1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2)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开阔了人们的眼界。(3)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8、,加快了生活的节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4)推动了近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出现了一些交通城市。(5)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2消极影响(1)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负面影响。(2)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探究点二影响近代中国通讯业发展的因素史 料解 读史料一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恃其轮船、铁路之利,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为之枢也。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

9、,迟速之数,霄壤悬殊。光绪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两广总督张树声奏以分号把史实分为两层,分层概括。史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报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抓住史料中的关键词“婉拒”“消极应对”。史料三1874年日本侵台战争后,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主张自行举办电报事业。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主持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所属淮军各营的电报线。由史料信息“看到了”“自行举办”可看出1874年前后清政府对通讯业的不同态度。【史料应用】(1)

10、史料一体现近代邮电事业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国外新技术的传入;军事政治的需要。(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指出清政府对电报事业态度的变化历程。【提示】由最初的坚决抵制,到后来有条件地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事业),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3)结合史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上述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列强侵略使清政府逐渐认识到与西方的差距;李鸿章等洋务派主办洋务运动的直接促进;清政府加强国防事业建设的实际需要;清政府巩固专制统治的根本需求。【史论拓展】影响我国通讯业发展的因素(1)外国侵略的需要。(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3)中国是封建的落后国家,生产力

11、落后,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基础薄弱。(4)政府的政策影响。(5)清政府同列强的交涉以及在维护电报权利斗争中对电报的重要作用开始有所认识,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给军政、商务带来了方便,有效地制止了外国资本主义企图垄断中国电报事业的侵夺利权的活动。近代思想家王韬在论述铁路作用时说,“国家于有事之时,运饷糈,装器械,载兵士,征叛逆,指日可以集事”,他认为铁路的主要作用在()A调运快捷B连接中外C资源开发D经济交流【解题模板】抓关键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运、装、载、征”等排易误连接中外、资源开发、经济交流,材料没有体现,B、C、D三项错误验结论根据材料信息“国家于有事之时指日可以集事”可知,作者认为铁路的主要

12、作用在于能起到调运快捷的作用,A项正确【答案】A1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这说明() 【导学号:72040081】A修建铁路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 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解析】注意关键词“铁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B、C、D三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答案】A2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

13、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C3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导学号:72040082】A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B促进了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流C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解析】近代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程,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答案】A4右图是中国近代时期一张老照片,从中体现发生变化的社会生活领域是()A服饰B建筑C通讯D婚礼【解析】图片人物穿的是传统服装长袍马褂,A项错误;图片没有反映建筑和婚礼,B、D两项错误;图片人物在接

14、电话,反映的是通讯工具的变化,C项正确。【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反对之声遍布朝野。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有: (1)扰民;(2)夺民生计; (3)为外敌“缩地”,便其运兵;(4)因雇洋匠而导致白银外流。材料二据史书载,旧时沿江沿海主要靠沙船承运。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材料三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出“航空救国”的主张,但是在旧中国经济落后的条件下这一理想难以实现。(1)材料一中引起争议的第一条铁路是何时何地修建的?(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行业的情况?它产生的标志是什么?(3)

15、根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落后的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逐条归纳概括即可。【答案】(1)1881年,从唐山开平至胥各庄。(2)航运业。它产生的标志是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的成立。(3)一是封建落后的思想观念;二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排挤;三是旧中国经济实力的落后;四是战争频繁,政局混乱。学业分层测评(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右图上的标题是“吴淞火轮车”,有关这幅图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A国人最早打造了上海交通B说明近代交通在中国出现C这有利于中国的社会和经济进步D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