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7752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学案 岳麓版必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单元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1919年3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A取消了自由贸易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C鼓励私人办企业D征收固定粮食税【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3月”“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2、”的信息可知,当时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贸易,日用必需品实行国家统一配给制,故A项正确;实行义务劳动制与题干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鼓励私人办企业和征收固定粮食税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开始于192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D两项错误。【答案】A2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相比,人们将苏俄(联)的新经济政策时期称为“缓和与妥协”的时期。这里的“缓和与妥协”是指苏俄(联)() 【导学号:72040116】A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允许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存在C与美国冷战D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解析】新经济政策期间,苏维埃政府把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转让给外国或本国资本家经营,在一

3、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了资本主义因素,故选B项。【答案】B3“我们国家(苏联)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所占比例远超轻工业,这体现了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答案】B4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

4、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解析】A、C、D三项的说法与经济危机时期的实际状况相反,都是错误的说法,均排除。大萧条时期,大量工人失业,所以找工作非常困难,故选B项。【答案】B5(2016潍坊高一检测)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导学号:72040117】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正常信贷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解析】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罗斯福新政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由此可以看出,上述措施是为了恢复银行的信用。【答案】B6“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

5、。”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A实行市场经济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知识经济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解析】罗斯福新政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对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选B项。【答案】B7福利制度被称为“社会减震器”,主要是因为它() 【导学号:72040118】A彻底消灭了贫困和两极分化B扩大了消费市场,缓和了供求矛盾C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经济发展D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解析】福利制度的实行使低收入阶层的人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答案

6、】D8(2016烟台高一检测)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增长停滞、物价持续猛涨的现象,各国立即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的实质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恢复自由放任政策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放弃凯恩斯主义理论【解析】根据材料“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可知其实质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其制度自我完善的过程,并非简单恢复自由放任政策,A项最贴合题意。【答案】A9“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政治浪潮”主要包括() 【导

7、学号:72040119】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推行私有化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ABCD【解析】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滞胀”经济危机,凯恩斯主义无法克服危机,西方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国有企业出售,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故正确;增加政府的公共开支是在战后初期,故错误。【答案】A10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解析】“掘墓

8、人”说明其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守墓人”说明其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选C项。【答案】C11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解析】从题干信息来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这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答案】C12学习完本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我们不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创

9、新和调整应采取固定的模式C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前提D只有不断创新和调整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解析】制定经济政策应根据本国国情,不应该生搬硬套,更不应该模式化、固定化。 【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72040120】材料一1932年,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1933年,失业人数将近1 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中产阶级的积蓄和家产荡然无存,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材料二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农村实行的余粮征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这引起了战争期间默默

10、承受重负的农民的强烈不满。在城市里,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恶化而纷纷罢工。农民和工人的不满情绪也牵动着军队士兵。1921年2月28日,波罗的海舰队主要基地喀琅斯塔得发生水兵叛乱,参加者多为刚刚穿上军装的农民,他们甚至提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政治口号。(1)造成材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为克服这一状况,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在哪里?(8分)(3)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8分)【解析】本题以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苏俄战时共

11、产主义政策的危害切入,实际考查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正确性与创新性。从要求回答的内容看,多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根据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措施:整顿银行;恢复工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危机。“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部分国有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手段。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日

12、本联邦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英国19501973年14.17.66.76.14.33.119731978年1.10.92.01.32.5材料二苏联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时间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2年增长率8.68.57.44.42.8(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01973年和197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各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前一时期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生产的发展状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10分)(3)我们从上述材料可以获得哪些启示?(6分)【解析】

13、第(1)问,通过材料一两组数据的对比总结其特点;原因分析主要结合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方式,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企业经营和社会福利制度三个方面分析。第(2)问,在判断出材料二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分析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分析。【答案】(1)特点:前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后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调整和改革,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企业经营方面出现股票分散化和“经营者革命”,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

14、向,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行社会福利制度,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2)状态:20世纪70年代之前,苏联工业生产发展较快;70年代之后,工业生产逐渐缓慢,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原因: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收到一定效果;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经济体制基本上原地踏步,改革陷于停滞。(3)启示:适时调整和改革经济体制,使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德才能立得稳、立得牢。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政德”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新时代立政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