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6089725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4章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三节 美苏争霸中的对抗与缓和课程标准重点难点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掌握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的史实。(重点) 2.认识从美苏争霸中得到的启示。(难点)美苏争霸1.背景(1)20世纪50年代,国际力量发生大动荡、大分化和大改组。获得民族独立的新兴国家逐步崛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体系的力量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2)赫鲁晓夫上台后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争取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3)苏

2、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日益抬头,开始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特点东西方由全面对抗逐渐演变为美苏争霸。3表现(1)缓和1955年5月,美、苏等五国签署条约,结束了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1955年7月,美、苏等四国召开日内瓦会议,促进东西方接触。1963年8月,苏、美、英三国签订部分核禁试条约,加快了核军备控制谈判步伐。(2)争霸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苏、美两国相继宣布恢复核试验,核军备竞赛升级。1961年,美、苏在加勒比海地区展开新的较量,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美苏等国谋求缓和与对话1.背景(1)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战略格局发生变化。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国力

3、受到削弱。苏联经济实力增强,实施以发展核武器为中心、全面扩充军事力量计划,在美苏争霸中转守为攻。(2)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政治上的自主性日益增强。第三世界国家逐渐成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主力军。(3)美苏进行战略调整1969年,美国提出“尼克松主义”的新对外政策方针。1964年后,勃列日涅夫利用“缓和战略”麻痹分化西方。2特点对话中包含对抗,缓和时不忘争夺。3表现(1)第一次缓和美苏两国首脑频频互访举行会议,签订一系列协议。1975年召开欧安会,签署赫尔辛基宣言。(2)第二次缓和1985年,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1987年,美

4、苏签署中导条约。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与对话的启示1对抗与缓和构成美苏争霸过程的两个方面,对抗始终是主要方面,缓和则是次要方面,是对抗的另一种形式。2霸权主义的本性就是战争,是国际局势紧张、动荡的主要根源。3美苏双方由紧张对抗转而谋求缓和与对话,更能体现霸权主义的战争本性。(1)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与对话,是美苏维护自身战略利益的共同需要。(2)美苏关系从对抗到缓和的转变,反映了双方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3)美苏关系出现缓和与对话的局面,是第三世界力量发展壮大的结果。对“冷战”格局与争霸格局的理解1.局面的形成(1)二战初期开始形成美苏“冷战”对峙的世界格局,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美苏

5、争霸的世界格局。(2)“冷战”格局形成的根源在美国,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苏联与之抗衡。(3)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根源在苏联,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政策。2“冷战”与争霸的关系(1)两者基本一致,无论内容和目的均是如此。(2)从时间上看,先有“冷战”后有争霸,但两者都以苏联解体而告终。(3)从性质看,“冷战”侧重于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而争霸侧重于争夺世界霸权和势力范围。(4)从手段看,“冷战”是除直接交战以外的一切对抗方式,而争霸则出现了一些局部战争。120世纪50年代,苏联主动承认联邦德国,依据时代背景推断,苏联的意图可能在于()A结束“冷战”以实现世界和平B采取缓和战略来麻痹美国C实现

6、苏美合作以共同称霸世界D与美国争夺欧洲的控制权【解析】苏联承认联邦德国,目的在于缓和与美国的关系,以实现苏美合作,并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答案】C全面认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美苏争霸1原因(1)二战后美国确立霸权主义政策,对苏联开展“冷战”,并极力拉拢西方国家,力图控制广大的发展中国家。(2)苏联在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了一套争取与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2实质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推行强权政治。3特点互有攻守,各有得失。4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美苏的争霸使局部战争层出不穷;但双方互相牵制,也有力地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5教训(1)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7、(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3)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4)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5)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2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解析】本题考查对美苏争霸的全面掌握,B项最全面。A、C、D三项均是美苏争霸在某一阶段的表现。【答案】B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现在应当非常谨慎,应当不采取对卷入冲

8、突中的国家的防务不会有益而不只会使人激怒,甚至会挑起致命步骤的措施。1962年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材料二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是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是符合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给予帮助。1970年尼克松的对外政策报告材料三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里根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针对的是什么事件?苏联当时的态度说明了什么?(2)根据

9、材料二回答,尼克松政府为什么不再承诺“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此相应,美国在国际关系领域采取了哪些重要的行动?(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4)就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美苏争霸的认识。【思路分析】考查角度国家实力决定争霸态势材料解读材料一:赫鲁晓夫致信肯尼迪希望在古巴导弹危机事件的处理上要谨慎。材料二: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实行战略收缩政策。材料三:里根执政时期对外政策再次强硬起来,争夺世界霸权解答思路第(1)题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及当时的主要形势。第(2)题注意材料二中的时间及尼克松面临的

10、严峻形势。第(3)题可从双方国力变化的角度分析。第(4)题注意运用“国家实力决定国家的对外关系”的理论回答【尝试解答】(1)事件:_说明:_(2)原因:_变化:_行动:_(3)背景:_(4)认识:_【答案】(1)事件:1962年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在当时美苏争霸中,苏联与美国抗衡的实力还有差距,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2)原因:日本和欧共体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加上侵略越南受挫,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变化: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行动:从越南撤军,着手改善与中国的关系。(3)背景:苏联力量下降,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逐步恢复。(4)认识:美苏争霸的主动权随着双方经济、军事实

11、力的变化而变化;美苏争霸是世界长期紧张、不得安宁的根源。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曾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这些话表明()A苏联为维护和平,愿与美国真诚合作B苏联要争夺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C苏联要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D苏联要与美国合作,震慑战争犯【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目标,美苏争霸局面逐渐形成。【答案】C2右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苏联领导

12、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解析】本题考查对美苏争霸的比较分析能力。A项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国当时在经济上仍居绝对优势;C项不符合史实,因为美国也拥有核武器的控制主动权;D项也不符合史实,美国只是拥有战略优势。故答案为B项。【答案】B3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对苏联的两手政策,这表明()美、苏关系出现了一些“和解”的迹象美、苏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美、苏之间的矛盾得到基本解决美国要同苏联结盟ABC 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中艾森豪威尔总统提

13、出了对苏联的两手政策,确实使美苏关系出现了一些“和解”的迹象,后来的戴维营会谈就是这种迹象的表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和解”只是表面的。美、苏两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美、苏之间的矛盾依然较为深刻,明显错误。【答案】D4以美、苏“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最终瓦解的标志是()A东欧国家发生剧变B两德实现统一C苏共中央宣布自动解散D苏联正式宣告解体【解析】1991年独联体成立,苏联正式宣告解体,战后苏联“一极”不复存在,标志着长达近半个世纪的两极“冷战”格局结束。【答案】D二、非选择题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12日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在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