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9548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2019版高中历史 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第2课 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民版选修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王安石变法,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目标导航,1.理解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重点) 2.认识王安石变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难点) 3.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重点),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富国之法 1.均输法 (1)内容:规定征购督运各地供应京城物资的发运使要了解生产和需求情况,就近采购,以节省国家开支。 (2)作用: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市易法 (1)内容:在开封设“ ”,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缺货时卖出。 (2)作

2、用:限制了豪商、大贾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3.青苗法 (1)内容:每年 时借钱或粮食给农户,加收20%的利息。 (2)作用:农民免受 的剥削,官府也收入了大量利息。,市易务,青黄不接,高利贷,4.募役(免役)法 (1)内容:州县出钱 ,按户等征收募役费用。 (2)作用:使原来轮班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扩大了生产。 5.农田水利法 (1)内容: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 (2)作用:使各地的农田水利明显发展。 6.方田均税法 (1)内容:清丈土地,根据 划分等级,作为交纳赋税的依据。 (2)作用:纳税土地增多,政府收入增加。,募人充役,易错提醒,土地肥瘠,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进行

3、变法,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发展经济、缓和阶级矛盾都服从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主要目的。 2.王安石变法“富国”与“富民”政策的不同:“富国”政策主要是解决政府的财政收入问题;“富民”政策主要是使天下百姓丰衣足食。,二、强兵之策,兵将脱节,养兵费用,军事训练,代养,重点精讲,思维拓展,军器监,北宋统治者为防范武将专权,采取兵将分离、频繁调动的措施,军队组织涣散、缺少训练,导致军队战斗力十分低下。为改变这一局面,王安石推行将兵法,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近代维新思想家梁启超曾为王安石翻案,称其“保甲法”为近代警察制度之雏形。,三、育才之道,经义策论,思维点拨,太学,革新,1

4、.科举和学校制度的改革。科举注重选拔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这都是保障变法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 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一是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要注重实用性,二是注意教育的内容要适应改革形势的需要。,四、短暂的变法 1.成效 (1) 、 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和_ 的势力,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3)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对农业生产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4)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青苗

5、法,募役法,官僚,豪绅大,地主,2.结果 宋神宗去世后, 上任宰相,新法相继被废除。 3.变法失败的原因 (1)王安石偏重于谋求开辟 ,忽视了客观 规律。 (2)新法的实行也显得过于急进。 (3) 的反对,宋神宗的变法决心动摇,逐渐失去对王安石的信任。,司马光,史论要旨,财源,经济,守旧官僚,1.王安石变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内容广泛,但富国之法对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触动最大。 2.王安石的取士之法同庆历新政在选官用官方面的改革相比,已有较大变通和缓和,已有明显吸取教训的特点。 3.王安石变法取得了一些成效,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4.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

6、的利益,因遭到他们激烈反对而失败。,知识图示,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 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史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史料二 安石曰:“所以不足者,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 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传家集,史料解读 处划线部分表明

7、王安石企图通过调整封建政府和占有大量财富的大地主、大商人的关系,来缓和社会矛盾,解决财政困难。 处划线部分体现了王安石的理财观,通过积极开源,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富国之法有何特点。,提示,提示 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和商人利益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体现了中小地主和商人的利益。,(2)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的理财观在其变法中是如何体现的?,提示,提示 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既保障了政府财政收入,又减轻了农民负担;市易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正确认识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 (1)青苗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免役法实施,政府向不服役的官僚、

8、地主收取免役钱,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方田均税法实施后,官僚、地主也要按土地实有亩数纳税,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5)均输法的实施,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调节,减轻了纳税户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有所增加。,史论总结,主题二 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史料一 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史料二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

9、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史料解读 指违法作乱的事情。 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问题思考 (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提示 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2)据史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提示 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王安石变法的特点 (1)理财措施的特点 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 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史论总

10、结,(2)整军措施的特点 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 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 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 (3)取士之法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范仲淹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军队实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了北宋时期机构臃肿,财政困难,民族矛盾尖锐,政府统治危机。因

11、此可知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1,2,3,4,2.王安石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的变法中,既能够增强国防力量,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是 A.保马法 B.将兵法 C.保甲法 D.设军器监,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根据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保甲法是政府把农民编成保甲,平时参与社会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所以既能够增强国防力量,又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1,2,3,4,3.为了克服北宋初期“尽削方镇兵权,只用文吏守土,及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所造成的弊端,王安石在变法中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保甲法 B.将兵法 C.

12、更戍法 D.保马法,答案,1,2,3,4,解析,解析 从材料中“北宋初期”“将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可以判断这是指实行更戍法带来的兵将脱节、军队战斗力低下的弊端,而王安石变法中针对此的措施即是将兵法。,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变法的真正兴奋点是富国,而不是富民。王安石的“理财”,实际上主要是在分配领域内损下益上,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做到的不过是利益的重新分配而已。百家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原因和启示 材料二 王安石主持的变法,成了大宋政界围绕新法是“利民”还是“害民”展开争论而形成的最大的一场政治角力,政见不同的臣僚纷纷发表看法,难以骑墙。原来的中书

13、和台谏班子,多数是变法的反对派,所以,王安石主持中央政局之后,对这些部门进行了大清洗基本封杀了反对的声音南宋章如愚在山堂考索续集中谴责说:“安石作俑,始于钳天下之口。”,1,2,3,4,陕西农民向官家借陈米一石,到还的时候是新的好小麦一石八斗七升五合,“所取利近一倍”,翻了个大跟头。“虽兼并之家乘饥馑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重”,弄得连“中户以下大抵乏食”于是,“妇子皇皇,如在汤火之中,号泣呼天,无复生望”这在整个变法过程中决非个案。百家王安石变法为何演变成悲剧,1,2,3,4,(1)结合具体内容,举两例说明,变法是如何体现“损下益上”这一特点的?,答案,1,2,3,4,答案 说明:青苗法,政府在

14、青黄不接时贷款给农民,既增加了政府收入,又限制了高利贷;免役法,民户以钱代役,富户须多负担免役钱,政府收入增加。(其他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解析 “损下益上”即是夺商人、地主、农民之利归国家财政,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和免役法都体现了这一思想,结合主要内容回答即可。,(2)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变法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看法:变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以富国而非富民为目标),必然遭到广泛的反对,这是变法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拒绝听取不同意见,对反对者进行打击;在变法实施中,普遍存在盘剥百姓的现象,导致变法成为“害民”之举,也是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解析 评价历史事件的成败往往要辩证看待,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成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阻力,是其变法失败的原因,但我们也应看到其深层原因,也就是对下层百姓的盘剥使变法失去民心,也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1,2,3,4,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