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 课件(32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95025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96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  课件(32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  课件(32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  课件(32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  课件(32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  课件(32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 课件(32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二兰亭集序 课件(32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掌握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 3.赏析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 4.分析作者对生死的深切感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借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书法艺术影响巨大,在书家之中,罕有能与之相比者,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也是

2、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青年时期就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他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 修禊,古代的一种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三日),到水边嬉游,以消除不祥,也称“春禊”。据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风和日丽,天朗气清,王羲之与当时的名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兰亭畅饮欢歌,借修禊之名举行诗会。名人雅士,融融欢聚,曲水流觞,低吟浅唱,好不惬意。王羲之面对高朋挚友,挥笔泼墨,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写下了“绝代无双”、书文皆美的序

3、文。,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1.识字注音 癸丑(u) 会稽(kui) 流觞(shn) 骋怀(chng) 趣舍(q) 符契(q) 嗟悼(ji) 虚诞(dn),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2.字形辨认 修(禊) (契)约 (楔)子 急(湍) (惴惴)不安 挣(揣) 形(骸) (骇)人听闻 弹(劾) 彭(殇) 流(觞)曲水,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3.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4.一

4、词多义 (1)修 此地有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形容词,长)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动词,修建) 雨村修书二封(动词,撰写) (2)致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名词,思想情趣) 假舆马者而致千里(动词,到达) 非宁静无以致远(动词,实现) (3)期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动词,至、及) 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名词,限定或约 定的时间) 期年之后无可进者(,形容词,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动词,约定),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4)次 列坐其次(名词,旁边) 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临时驻扎)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形容词,次一等) 贤能

5、不待次而举(名词,次序) (5)一 其致一也(形容词,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一觞一咏(代词,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 边)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6)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在) 欣于所遇(介词,对) 终期于尽(介词,到) (7)虽 虽趣舍万殊(连词,虽然) 虽世殊事异(连词,即使),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8)之 及其所之及倦(动词,往,到达)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 为陈迹”) 足以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夫人之相与(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 向之所欣(音节助词,无实义) (9

6、)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 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用来)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5.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它的旁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 (2)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自然界的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3)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古义: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今义:低头抬头。 (4)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古义:胸怀抱负。今义:动词,抱在怀里;名词,胸前;动词,心里存有;名词,心胸,打算。 (5)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目标导

7、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6)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两个词,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形容词,文雅;名词,指文化或文人。,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6.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用作名词,贤士/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 (2)映带左右(名词用作动词,围绕) (3)一觞一咏(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4)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放纵/使放开)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7)死生亦大矣(形容词用作名词,大事),目标导航,文本

8、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7.特殊句式 (1)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判断句) (3)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判断句) (4)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省略句) (5)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 (6)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 (7)不能喻之于怀(介词结构后置) (8)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 (9)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10)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结构后置) (1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 为本文划分层次,并思考每部分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提示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9、第1、2段),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写宴集的时间、地点、相聚的缘由、参加人员、集会地的地理环境及景物、当日的天气和宴集的感受,是实写,以“乐”字为基调;第二部分(第3、4段),写宴集以后的感慨,是虚写,以“痛”和“悲”为基调。全文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感情起伏,情真意切。,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作者所描写的兰亭景物有何特征?它与作者的感情有何联系? 提示 文章描写的兰亭景物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只有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

10、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无论是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程度,真可谓“惜墨如金”。作者却紧锁浓香艳颜,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剖析 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急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景物,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

11、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剖析 这里的描写与第1段所写衔接密切,富有诗情画意,在这里可以自由地观察、思考,满足人们的目视耳闻的要求。而且一个“乐”字点出了所有的情感。“乐”既指同道相逢,环境幽雅,气候宜人,更是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万物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剖析 这是对当时士大夫崇尚玄谈、清虚寡欲

12、、等同生死等消极思想的批判。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这其中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 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的“五乐”。作者感到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辰良(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景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情真(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五事齐备,所以认为这次聚会“

13、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在平缓的语气、沉稳的笔势中透露着作者内心的喜悦及高爽的气节、沉稳的性格。,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前两段文字在写法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 (1)写法上: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第1段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第2段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语言上: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

14、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提示 第3段所议论的问题是“死生亦大矣”,即生死观问题。文章开始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地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扰,“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时过境迁,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最终都会由生到死(终期于尽)。想到

15、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4.本文在亦“乐”亦“悲”之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提示 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悲”,看似突兀,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虽然本文是书序,但是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联系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使全篇在立意上就不同凡响。 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