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893121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四 季氏将伐颛臾 教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季氏将伐颛顼教案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 2、学习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仁政”思想。 教学方法: 诵读、质疑、探讨 教学过程一、文章背景 1、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

2、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2、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3、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

3、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二、预习检测 1、 重要字音: 冉()有颛臾()社稷() 虎兕()出于柙()毁于椟()中 2、 古今异义词: 、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3、 词类活用: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4、重点实词解释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

4、,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且尔言过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文言句式 何以伐为() 无乃尔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6、成语积累: 祸起萧墙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三、文本探讨: 1、孔子和两位学生的对话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2、孔子为什么认为不应发动这场战争? 3、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你怎么看孔子的“仁政”思想? 四、拓展延伸: 你认为孔子以礼治国,以德服人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发? 五、达标测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陈力就列行列 危而

5、不持扶持 则将焉用彼相矣辅助者 安无倾倾覆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既来之,则安之 C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D邦分邦离析,而不能守也 3、翻译下列句子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 C、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D、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E、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查阅工具书,翻译下面的短文。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和向之人?”解马而与之。 4、 比较阅读语文读本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三、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论语,不仅学习了其中的一些文言知识,还了解了孔子的政治思想。修文德,以德服人,反对谋动干戈进行武力征伐,在内部创造一个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这种思想不照样适用于我们今天吗?我们现在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需要一个安定、和平的政治局面。因此,我们应刻苦学习,掌握知识,为创造一个长期安定、和平的政治局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